省十屆人大代表即將走完5年的任期。5年來,我省人大代表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對于那些與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休戚相關的重大問題,與群眾關系密切的民生問題,給予了深切的關注,并促使諸多問題解決,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的“代言人”。
姚獻平:為建設創新型省份獻計
作為一名來自科技戰線的人大代表,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和了解科技人員的心聲,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型省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
在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針對科技人員十分關心的“科研成果產業化率低”和“人才引進難”問題,他提出了“目前我國科研成果中只有5%至10%能實現產業化”和“希望重視高房價這個不利于人才引進的現象”這兩個話題,在杭州市代表團討論時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成為大會熱點。
姚獻平曾深入磐安縣開展長達9年的科技扶貧工作,1997年回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后改為院)后擔起了所長的重任,帶領全所100多名科技人員闖出了一條科研院所發展之路,每年的科研成果轉化收入遞增30%以上。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他在會上指出:“要把科技創新貫穿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全過程,科技創新應著力提高科技原創性,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培養人才是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提高競爭力的長期戰略目標,同時要以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各類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為我所用。”
此外,他還呼吁各級政府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創造更寬松的創業環境,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聰明才智。
在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姚獻平領銜提交了《關于加快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的建議》。該建議從創新型國家至少應具備的基本特征以及加快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的6個方面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列為重點建議。省科技廳專門成立了以蔣泰維廳長為組長的建議辦理工作小組,進行重點辦理。這一建議,對于增強我省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姚獻平領銜提交的《關于進一步重視創新型人才團隊建設的建議》受到了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杭州市化工研究院也在他的領導下,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2007年4月,該院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達成合作協議,在杭州成立分所。此舉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目前,該所已在造紙行業污水治理、稀土合金等項目開展了成果轉化工作。
5年來,姚獻平就是這樣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為建設創新型省份積極履行著代表的職責。
楊益民:議案、建議高產戶
長興電大教師進修學院科研處主任楊益民,是全省人大代表中小有名氣的“議案、建議高產戶”:僅在擔任省十屆人大代表的5年時間里,他在歷次省人代會上先后就區域經濟發展、農村食品衛生安全、農村基礎教育等方面領銜提出議案、建議26件,其中關于大力推進我省農村“連鎖超市”、“放心店”工程的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為重點建議,并在全省范圍內得到了十分有效的落實。此建議還被省人大常委會評為2005—2006年度省人大代表優秀建議。他有關中小學校園安全、農村食品衛生安全等建議議案也被中央電視臺、《中國人大》雜志及浙江衛視、《浙江日報》、《錢江晚報》等媒體關注和報道。
在熟悉楊益民的同事、朋友的眼中,他似乎是個不知疲倦的人。為了提出高質量的議案,他經常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甚至到學生家家訪的時間調查研究、傾聽民聲、收集民意。擔任省人大代表期間,他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寒暑假。也就是在這樣的忙碌中,群眾關注的一個又一個熱點問題化成為楊益民提出的一件又一件分量沉甸甸的議案、建議,被省有關方面采納,并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
2004年,“阜陽毒奶粉”事件在海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也讓楊益民代表陷入了沉思。那一段時間,他每天都關注著中央電視臺及互聯網對此事的報道。為什么這樣的悲劇總是發生在農村?為什么總要到后果如此嚴重時才被發現?政府監管部門失職在何處?我們法規的缺陷究竟在哪里?這個有心人帶著他心中的一個個疑惑開始了調查走訪。結合省人代會會前視察,楊益民走訪了所在縣的糧貿、工商、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等職能部門了解情況,走訪了縣城及農村鄉鎮、村部分連鎖店、放心店、代銷店,聽取經營戶的反映,還走進農戶家中聽取農民的意見建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他揮筆寫就了《大力推進我省農村連鎖超市、放心店工程的建議》。該建議被列入2005年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重點督辦的建議,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很快在全省范圍內付諸實施。如今,連鎖超市、放心店已在全省農村遍地開花,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
近年來,農村房屋拆遷成為社會熱點,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重視,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大課題。在翻閱了大量相關法律法規和背景資料的基礎上,2005年,他先后多次走訪縣國土、建設、開發區等部門及有關鄉鎮和村民,并實地視察了一些在建工程。如何才能在促進政府依法行政的同時又能讓農民依法維權呢?針對我省尚無相關詳細規定,農房拆遷補償安置無法可依的情況,楊益民在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交了《要求制定浙江省征用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議案》,并在代表團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時作了專題發言。
陸英:心憂農民看病難
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海鹽縣人民醫院醫生陸英認為,人大代表不是一個稱號,而是一份責任重大的工作。因此,無論本職工作有多忙,她都盡可能統籌安排,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尤其是對農村衛生工作,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
在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盛昌黎副省長到陸英所在的代表團參加討論,陸英就平時接觸到的農民因病致貧這個問題提出建議,盛昌黎副省長當場答復。隨后,省有關部門也高度重視,調查研究,結合當前我省實際,綜合各地先進經驗,提出了“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見。目前這項工作已在全省推廣,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日常工作中,陸英親眼看到許多身強力壯的中年農民因腦溢血突然死亡。她想,如果農民平時有定期的健康體檢,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產生。為此她專門走訪了各鎮衛生院及部分社區衛生站。她為初步建立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能發揮作用而感到高興,但同時也了解到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尚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
在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她領銜提交了關于建立長效機制促進農村社區衛生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該建議被列為重點建議,也引起了省領導的重視。呂祖善省長親自領辦,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省衛生廳等部門匯報辦理情況,聽取各位代表對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
呂省長強調,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是各級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特別是主要領導要把這項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實責任,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督查考核,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取得實效。
如今,當陸英再次走訪鄉鎮衛生院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時,看到醫療設施都已煥然一新,寬敞明亮的門診樓,就診室、輸液室、病房、藥房等一應俱全,輸液室內還配備了空調、電視機、飲水機等,農民享受了由政府提供的兩年一次的免費體檢,心里真有說不出的舒坦。
鄭玉紅:為啟動衢化片區安全整治而奔走
衢州市衢化片區是以工業發展為主的城市綜合區,主要由巨化集團公司及其周邊的浙江衢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衢州經濟開發區金屬制品園區等組成。多年來,群眾一直要求大力加強該片區的安全整治。
這個片區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反映到省人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區動物防疫監督所所長鄭玉紅那里。她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發現片區內“園中村”、“廠中村”、“村中廠”現象十分普遍,生產區與生活區相互混雜,片區現有路網布局不盡合理,巨化廠區內外道路銜接不暢,大量的危險化學品運輸要穿越居民集聚區……
“這些現象都構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稍有不慎極易引發各類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鄭玉紅心里暗暗著急。
在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她領銜提交了《要求省政府加大對衢化片區安全隱患整治的支持力度的建議》,建議省政府把衢化片區安全隱患整治和化學污水治理等項目列入議事日程,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在解決土地指標、資金投入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省政府對該建議高度重視,并答復鄭代表,表示將由省安監局牽頭,若干部門聯合,計劃投入5.1億元分三批開展“園中村”“廠中村”的搬遷工作。牽動衢化地區居民的片區安全整治問題,終于在2006年底開始啟動。
陳章方:五屆連任代表的治水之功
在陳章方眼里,當人大代表和當領導干部一個樣,肩負的都是人民的重托。為此,他勤勉地履行代表職責,連任五屆省人大代表,共提交議案、建議137件,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個領域。而對于那些與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休戚相關的重大問題,他更以獨到的眼光,堅強的意志,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給予關注。曹娥江流域綜合治理中的幾大關鍵舉措最終被付諸實施,便是突出的一例。
“善治越者以治水為先”。發源于金華市東陽、磐安境內的曹娥江是紹興的母親河,也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治理好曹娥江流域對于改善紹興和浙中、浙東地區的發展環境具有特殊的意義。
1987年,陳章方擔任紹興市副市長并當選為省六屆人大代表。之前,紹興一批有識之士提出了建造曹娥江大閘的設想,陳章方給予高度關注。經過一系列的調研,他認定建閘之設想確是一條治水良策,能收到拒咸蓄淡、控引水勢、改善通航、促進區域經濟深度開發等多重效益。
于是,從2000年到2005年,陳章方聯合多名省人大代表,在會議期間接連提交了一份份相關的議案和建議,同時抱定決心,只要這個能為紹興和浙中、浙東地區帶來千秋福祉的大項目一天不被通過,他就要奔走呼號不息。
終于,2005年1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按下了曹娥江大閘樞紐工程的開工按鈕,曹娥江綜合治理也由此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而此后,已經退休且年屆古稀的陳章方非但沒有停止對這件大事的關注,反而頂嚴寒、冒酷暑,更頻繁地奔忙在流域上下,以期從更高的方位尋找保護流域的方略。
2007年1月,一個由他領銜提出的要求加強地方立法,保護曹娥江水系的議案被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采納。受這份議案影響,省人大常委會和省政府在修改后的工作報告中均增加了同樣的內容。
25來,他忠于代表職守的事跡和他執政為民的事跡一樣,溫暖著紹興等地老百姓的心。
雷曉鳴:滿腔摯愛注畬鄉
雷曉鳴生在畬鄉,情系畬民,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對景寧這片畬鄉土地傾注了滿腔摯愛,對民族教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關心備至。
2003年,他在省人代會上提出了《發展景寧的少數民族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建議》。2004年,麗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在麗省人大代表就全市民族教育發展情況開展會前視察。在同年的省人代會上,雷曉鳴和在麗省人大代表繼續提出發展民族教育的建議。省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動發展民族教育。針對景寧和麗水少數民族干部比例和絕對數逐年下降、后繼乏人問題,他在多種場合呼吁加強少數民族公務員隊伍建設,引起省有關部門的重視。如今,在麗水學院設有兩個民族班,專門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在省、市招考公務員時,都會明確招考少數民族人數。這讓雷代表感到欣慰。
2006年底,為準備參加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他到蓮都區老竹畬族鎮、麗新畬族鄉走訪,聽取畬鄉干部、群眾意見。當他了解到這兩個鄉鎮與附近的松陽縣板橋畬族鄉、金華市武義縣柳城畬族鎮由于交通滯后,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后,撰寫了關于規劃建設浙西南最大畬族聚居區交通網絡的建議,提交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雷曉鳴認為,這4個鄉鎮是浙西南最大的畬族聚居區,卻分屬2市3縣(區),省有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盡快創造條件解決交通滯后問題,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雷曉鳴說:“我履行代表職責還很不夠。但當人大代表就要情系人民,只有把自己的感情自覺融入到人民群眾之中,才能做到為民說真話、為民辦實事。”
陳仁央:莫讓水利變水害
水庫是舟山海島人民群眾的生命線。數量眾多的小(三)型水庫,是海島水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汛期或雨量突增時,這些水庫總是險象環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基層干部群眾要求除險加固的呼聲十分強烈。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的省、舟山市、定海區三級人大代表,陳仁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常常為之寢食不安。
“一定不能讓在經濟困難時期建造起來的水利設施,到了經濟相對發達時期因無力維修而變為水害。”陳仁央對此暗下決心。
2005年,“麥莎”、“卡努”臺風先后襲擊舟山,給舟山眾多小(三)型水庫帶來了險情,這更加堅定了他為小(三)型水庫除險加固疾呼的決心。“這個隱患不除,是我們當代表的嚴重失職!”陳仁央如是說。2005年7月,他和部分定海區人大代表,冒著酷暑,實地察看了定海區所有的小(三)型水庫,掌握了大量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并就此向區人大常委會提交了調查報告。“比我們水利部門的調查還要詳細。”這是當時定海區水利圍墾局的同志對代表調查報告的評價。
定海區政府高度重視代表們的調研成果,出臺了小(三)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制定了除險加固工作計劃,決定每年投入足夠的資金,用5年時間消除全區小(三)型水庫的安全隱患。到2006年底,全區有將近半數的小(三)型水庫得到除險加固。
2006年,舟山市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盡快消除山塘安全隱患,切實加強山塘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動了舟山全市小(三)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
按理說,陳仁央應該對小(三)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滿意了,但是,作為省人大代表,他卻并沒有滿足。他說,全省還有2.3萬座這樣的水庫,特別是庫容在5萬立方米以上、10萬立方米以下且位于村莊上游的重要山塘,如果不及時除險加固,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設想。
在2005年和2006年的省十屆人大三次、四次會議上,他先后兩次提交了關于將小(三)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納入省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的建議,呼吁省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并解決這一問題。在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參加預算審查委員會審查省水利廳的部門預算會議時,陳仁央再次就小(三)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直陳了自己的看法,進一步引起了省有關領導和水利部門的重視,省財政適度增加了這方面的投入。對此,陳仁央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