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政府的錢袋子不斷鼓起來,政府投資項目日益增多。如何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有效的監督,成為各級人大常委會關注的焦點。龍游縣人大常委會較早對此進行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006年10月8日,正是“十一”長假后工作的第一天。晚上8點,龍游縣政府財政審價中心的辦公室里燈火通明,縣城東部學士路澆筑工程審價雙方見面會正在進行。通過審核,此工程項目預算最終核減273萬元。
龍游縣政府成立審價辦,正是該縣人大常委會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監督的成果之一。
從2004年開始,龍游縣人大常委會著手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監督,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了老百姓的好評。
一幢爛尾樓引發激烈討論
龍游,有個神奇的地下石窟,也有驚人的經濟發展速度。近年來,龍游縣政府財政收入逐年增長,財政總收入由2005年的2.6億元上升到2006年的4.7億元。政府的錢袋子鼓了,政府投資項目隨之增多,金額不斷加大。但是,政府投資項目建設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004年8月24日,赤日炎炎,酷熱難耐。龍游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結束對建筑法執行情況檢查,走進常委會會議室。
剛剛坐定,大家在感受室內空調的清涼時,也感到了空氣的凝重。因為,大家的心如鉛所鑄,沉甸甸的。
事情由一幢爛尾樓所引發。
在龍游縣城西邊的坊門街,有一幢計劃安排8個政府部門在里面辦公的樓房,卻如同一個裸體的老者,瘦骨嶙峋,在烈日之下經受暴曬。這幢停工待建的爛尾樓,與周邊整齊漂亮的建筑形成極大的反差,不禁令人心生感嘆。
這是一個政府投資項目,冠名為行政大樓。
把這幢樓定位在坊門街,也是規劃部門的精心構想:整合行政機構、學校、醫院和人文景點等資源,從而推進整個坊門街片區乃至城西的房地產開發,促進城市和諧發展。
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是,這幢樓剛建了兩層問題就出來了:施工單位經濟能力與技術能力都無法承擔高樓的施工,施工質量差,工程進度慢,且存在安全隱患。
對此,大家產生了疑惑:承標單位是省里有名的施工企業,在龍游有許多精品工程,口碑很好,但這一次為什么會判若兩人,截然不同?
為此,龍游縣人大常委會根據群眾和人大代表的反映,組成專門調查組,由常委會副主任陸滿增帶隊,于2004年8月12日至20日,深入建設、承建、監理等單位,進行細致的調查。問題暴露出冰山一角:施工單位屬本地的一個小企業,通過掛靠和合同轉讓的形式取得了施工權。
事情到此并沒有了結。調查還發現,在政府投資項目中,隨意改變設計、增加預算、監理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普遍存在,這引發了大家更多的思考。
會議剛開始,性格剛毅的毛根民委員連聲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不吐不快!”他對目前政府招投標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嚴肅地指出,現在招投標的權力隸屬政府各個建設主管部門,發包者、建設者、管理者三位一體,政府有關部門身兼運動員、裁判員雙重職責,監督與制約機制先天缺失。“沒有糾錯機制,肯定要出問題。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周勁松委員一上來就指出政府投資項目久治不愈的“三超”頑癥。他說:“存在‘三超’的原因,一是建設的權力過于集中在各建設部門,容易過審批關;二是計劃執行不嚴肅,少報多建,部門權力使用存在彈性,超標部分又可避開招投標。”
項青松委員結合自己管理企業的經驗,從建設資金支付環節,分析存在的漏洞:“審價由誰來審,現在集中在建設部門,財政資金雖統一支付,但財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僅僅起到項目總出納的職責。支付是管理中的最后一道關,這道關一松,公共財政就會在許多無形的暗渠中流失。財政部門不僅是總出納,更是總會計。大的項目,最后這道關還需要三堂會審,因為我們是公共的財政,用的是人民的錢!”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程渭堂此時語速不再緩慢,而是明顯加快了節奏:“政府投資項目和公共財政,好比是西行取經的唐長老,我們要當保護唐僧取經的孫行者。”怎么保護?他連講了三個關鍵:“關鍵是要建章立制,規范涉事部門的行為,自始至終不留缺口,不搞不可控制的彈性;關鍵是要建立制約和監督機制,合理分權,合理授權;關鍵是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哪一級出問題,由哪一級來承擔。”
這次常委會會議形成了關于建筑法執行情況的審議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監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完善管理機制,切實解決招標、監理、審價等重要環節存在的問題,并強化有效監管,保證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縣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得到了縣委的大力支持和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會后,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三套班子坐下來進行會商,研究落實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加強人大監督等方面的措施。
縣建設局根據建筑法,對行政大樓承建單位作出了終止施工合同的決定,并處以經濟處罰。
江濱公園再起波瀾
根據三套班子主要領導會商的要求,2004年10月5日,龍游縣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對龍游縣建筑市場和政府投資項目運行情況開展全面的調查。
這次調查歷時15天。
調查中,縣建設局向調查組反映,為了給行政大樓建設選擇一個質量高的建筑公司,局里事先也對一些高資質的公司進行了走訪,對其中3家業績好的公司發出了招標邀請函。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3家公司都同意讓大樓的實際承包人掛靠。承包人用掛靠和串標的方法得到承標權。
調查中還發現一個新的問題:一些群眾反映,縣政府投資建造的江濱公園工程存在質量問題,多處粗制濫造。他們提出,這種重點工程出現問題,縣人大常委會要高度關注,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龍游縣人大常委會調查組轉而對江濱公園工程質量低劣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調查。
調查組成員勘察了現場,走訪了縣規劃局、建設局以及施工方浙江園林建設公司項目部等有關單位,從建設設計、方案論證、施工單位選擇、現場管理幾個方面層層深入,找到了問題所在:一是設計先天不足,在施工中不得不多處修改原來的設計,而修改處又不高明,反而更顯拙劣;二是項目部實際施工水平不高,一些輔助項目更是層層發包,保證質量成了空話;三是現場監理不到位,特別是后期為趕工期,一個龐大的施工現場顯得亂哄哄的。
調查組及時形成了《關于江濱公園工程質量問題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影響如此大的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還出現這么多工程質量問題,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嚴肅查處,認真反思。報告轉交到了縣政府。
這次調查使縣人大常委會更加全面地掌握了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了解了其中的復雜性。縣人大常委會召開會議,形成了《關于政府投資項目若干問題的調查報告》。進一步指出了縣政府有關部門執行招投標制度仍然不嚴格、招投標后的管理存在漏洞和工程的現場管理問題多,對中介監理的管理與監督沒有章法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調查報告交到縣委和縣政府及有關部門。
縣政府對縣人大常委會轉交的兩個調查報告十分重視,及時召開政府辦公會議專題研究。縣政府責成建設部門負責對屬于江濱公園施工方造成的質量問題返工整修,對監理單位進行處罰。縣政府同時做出決定:改革招投標管理體制,把分散在城建、水利、交通等有關部門的招投標機構分離出來,建立新的招投標平臺——縣招投標中心,成立招投標管理監督辦公室,形成建與管相互約束的機制。
2004年11月,龍游縣又成立了政府投資項目監督領導小組,全面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督工作。
久治不愈的“三超”頑癥終于畫上句號
扎實的監督工作,帶來了工作的初步成效。但是,龍游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并沒有沉浸在喜悅之中。如何建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監督的長效機制,成為他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督,不僅是個別問題的突破,還必須對管理監督機制進行全面的創新,對問題的發生、發現、糾正要形成可控的機制,特別對個別惡性違規者更要做到及時處理,能夠以儆效尤。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形成共識后,決定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控制問題發生的預警機制建設和發現問題能夠明確責任主體的問責機制建設上來,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對政府投資項目監督的全過程。
2005年3月4日,龍游縣人大常委會召開主任會議,進一步研究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監督工作。
2005年4月16日,龍游縣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監督工作的意見》。
《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第一,政府投資項目重大決策、重要方案要廣泛征求廣大市民的意見,保證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第二,要把好資金使用的最后一道關口,建議審價工作推行“兩步工作法”,第一步由各建設單位對施工方的造價進行初審,第二步由國資部門成立審價辦對各部門的初審進行終審,縣人大常委會財經工作委員會對國資部門的審核結果,采用隨機抽查的方法進行復審,實施監督;第三,建立政府性投資項目在招投標后變更設計、增加預算達到一定額度,實行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制度,接受人大常委會的詢問。
《意見》的實施,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縣委、縣政府對縣人大常委會的意見高度重視。為加強縣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力量,縣委從有關部門為人大財經工作委員會配備了專業會計師。為使“兩步工作法”進入實施階段,縣政府國資部門成立了“縣財政審價中心”,審核結算的權力統一歸口審價辦,人大常委會隨機抽查,全程監督。
縣政府財政審價中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龍游是全國盛名的毛竹之鄉,為了彰顯龍游“竹文化”的特色,龍游的城市設計者在坊門街街區建造了一條百竹步行街。街旁竹林長度1000多米,寬度10余米。竹林中,除少部分本地品種外,大部分是從外地引進的名貴品種。根據合同規定,毛竹的價格根據株高株徑決定,而送審造價全部是高位竹價。為了掌握第一手真實情況,縣財政審價中心的同志帶著皮尺,搬著云梯天天出沒在竹林中,點清了數量,又架起云梯量株高與株徑,路旁的行人大為不解,縣財政審價中心同志向他們解釋原委。一位老人豎起了大拇指稱贊道:“政府工作同志對花國家的錢這么上心,真好!真好!”
2006年,龍游縣政府財政審價中心審結29個項目,送審價3528萬元,核減工程造價677萬元,核減率達19.2%,使有限的政府資金發揮了更大的效益。
幾年來,龍游縣人大常委會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督促政府及有關部門形成了從項目的儲備、計劃到設計、招標,以及招標后的管理,資金的審核與撥付,中介機構公開選聘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實現了規范化管理;建立了統一的招投標中心與招投標管理辦公室,工程決策由國資管理部門實施,理順了事權與財權的關系,強化了監督的力量。一直久治不愈的“三超”問題也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形成了用好人民的錢,搞好政府投資項目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