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規定,在縣、鄉人大換屆選舉中,縣級人大代表中領導干部代表比例不超過25%。贊賞者認為限制官員代表的比例,無疑是民主政治的一個進步。但也有人認為,根據我國的選舉制度,人大代表應該是選民的利益代表,而不要僅僅在身份上做文章。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人大常委會 劉家華官員代表比例降至25%是應該的
當前縣級以上人大代表構成中,官員代表的比例逐屆攀升,且有勢不可擋之勢,有些地方已達到了70%,有專家直言“是官員代表大會而不是人民代表大會”,因此,官員代表降至25%是應該的。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領導干部,政治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履職能力強,保持適當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人民代表大會整體功效和作用發揮。但是,如果比例過大,弊病至少有三個。
一是影響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權的落實和發揮。領導干部特別是“一府兩院”領導干部當了人大代表后,既是人大監督的對象,又是監督權的行使者,這種雙重身份、雙重職責帶來諸多的矛盾。例如,有的局長作為人大代表,他可以就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議案和建議,而作為行政機關職能部門的領導,建議又轉給自己負責處理,“自娛自樂”,這與憲法規定的國家機構的職能配置不相適應。
二是影響代表活動的開展。實踐中,官員代表大都是領導干部,因本職工作忙,閉會期間參加代表活動時間少,即使參加代表活動,也因顧及所在部門與涉及部門之間的關系,不好開展代表工作,失去代表的意義。
三是黨政領導干部過多地當選為人大代表,擠占有限的代表名額,造成科技、文體等界別代表比例偏低,甚至個別界別沒有代表,結構不盡合理,與代表構成必須符合廣泛性原則的要求不相適應,也模糊了群眾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制約了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職能作用的發揮。新疆決定領導干部代表比例不超過25%,將官民代表比例倒了過來,從源頭上優化了代表結構。
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馮國海官員應該逐步淡出人大代表行列
人大代表必須代表本選區選民或本選舉單位的利益,為他們說話,而政府官員身份促使他想問題辦事情大多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當部門利益與選區群眾利益相沖突時,很難站在客觀公正立場處理問題;而且,官員代表比例過高,往往使人代會變成執行黨委或政府意圖的動員部署會,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黨代會或政府工作會議,失掉了人代會的權威性。
事實上,領導干部即使不是人大代表,大多也是人代會的列席對象,列席人員甚至多于人大代表在很多地方也不是一件新聞,加上人大代表中的政府官員,使得其他人大代表成為事實上的“少數派”,他們的一些正確呼聲很可能得不到及時反映。因此,從推進更廣泛的民主出發,除了那些確因工作需要擔任人大代表的,官員應該逐步淡出人大代表行列。
四川省營山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何金書 蔣松柏限制官員代表比例有利人大監督工作
一是有利于改善代表結構。人大代表應該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和先進性,如果官員代表過多,就會擠占工人、農民和其他階層的代表名額。對官員代表比例進行限制,就有利于改善代表結構,從而進一步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的整體作用。
二是有利于保障民主權益。從我們的選舉實踐看,對官員代表的選舉有計劃安排的成分,官員代表囿于身份,一般情況下難以成為公眾的利益代表。更重要的是,作為官員,他們處于社會管理者的地位,相對被管理者來說有其特殊利益,在涉及許多公共事務時,他們的意見不能完全代表公眾甚至站在公眾的對立面。對官員代表比例進行限制,就會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當家作主。
三是有利于加強人大監督工作。官員自身是政府官員或司法官員,既是權力的行使者,又是權力的監督者,他們之間本身就是一個利益和意見的共同體,讓他們去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等于是要求自己進行內部監督;在現行體制下,官員的任命主要來自上級,下級官員要聽命于上級官員,這種由上級官員任命與管理的下級人大代表怎么能理直氣壯大膽地進行監督呢?官員代表過多,就混淆了人大與“一府兩院”之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削弱了人大監督的力量,也使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權威在一定程度上被虛化。
由此可見,限制官員代表比例,人大工作“不愿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寧波市江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高露露完善人大代表結構的路徑選擇
普遍認為,官員代表比例偏高,不利于人大監督作用發揮,對人大代表中官員代表比例作出限制,對完善人大代表結構無疑是一個進步。但我以為,限制比例畢竟只是手段,并非最終目的。究其實質,關鍵在于人大代表究竟如何真正代表民意,如何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哪怕是從整體上說官員代表占多數。
要完善人大代表結構的路徑選擇,首先應著眼于完善代表的選舉方式,加強對代表的監督制約機制,使人大代表真正有效代表民意、關注民生、維護民利。首先要逐步完善人大代表選舉制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改進和健全代表候選人的提名程序,提倡選舉的競爭性,逐步建立競選制度,保證選民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真正代表選民利益。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對代表的監督制約機制。主要是實行代表履行職務的公開化,完善代表述職制度,健全代表視察、檢查制度;建立長期的代表約見制度、回避制度、行為懲戒制度等,保證人大代表為維護選民利益而切實履行職務。
東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周曉沸重要的是使代表能充分反映民意
在“人代會”成了“官代會”屢遭輿論詬病的當下,限制官員代表比例,理當受到稱道。但是,我們不能把限制人大代表職業身份的作用夸大了。我們不能說,官員代表就一定只能代表官員利益,也不能說民意代表肯定能反映民意。一些代表盡管本身是農民或者工人,但實質上卻一味迎合上級領導意圖,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民意。很明顯,問題的關鍵在于完善能夠將代表利益與選民利益密切聯系起來的選舉和代表制度。
事實上,我們目前并不缺乏這種維護和保障代表選民利益的制度。如選舉法和代表法均有明確規定:“代表受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的監督”,“代表應當與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選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但在現實中,這些制度往往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和執行,比如代表候選人常常僅由單位和組織確定,人大在組織代表選舉事項時,有時就要確保選誰不選誰。再如選民與代表的聯系、對代表的監督,經常似有若無。而這樣一來,人大代表作用的發揮受到很大影響,無論他們是什么身份,都無法保證一定能很好地代表選民的利益,并為這種利益而充分反映民意。
要改變“見了面握手、聽了報告拍手、然后是見了名單舉手”的“三手代表”普遍存在的現狀,應當優化代表選舉機制,從而提升代表素質和履職能力。人大代表的推選,首先要能代表某個特定群體的利益,反映某個特定群體的意志;其次要有帶著這些利益和意志到人民代表大會里進行議事的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奉化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原 杰限制官員代表比例的做法欠妥
其一,不符合相關法律精神。我國的選舉法第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同樣,代表法里也找不出相關限制領導干部代表比例的文字。我們必須依法辦事,而不能別出心裁,出臺不符合法律精神的“土政策”,更不能讓“土政策”喧賓奪主,影響選舉工作。
其二,會損害領導干部形象。限制比例的做法,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為了把更多的代表名額留給基層群眾,但造成的實際后果卻是對領導干部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人們不禁要問,是不是領導干部代表履行職責情況不好,否則為什么要限制?
其三,不符合代表工作實際。現實中確有一部分官員代表由于平日工作忙,參加代表活動不正常。但我們不能因此一葉障目,否定官員代表的工作。況且,這種情況在其他階層的代表中也同樣存在。事實上,相比其他階層的代表,官員代表由于“有職有權”,在代表工作中更能解決實際問題,何況官員代表置身其他代表中間活動,直接傾聽民意,更能確保決策的科學、合理。
下期話題:農民工代表是否一定要具有農民工身份?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次決定在農民工中產生全國人大代表。該選擇怎樣的人擔任農民工代表,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農民工因其流動性大,工作變動多,農民工代表往往后來不具有農民工身份了,因此,只要能替農民工說話辦事的人,不管是否是農民工身份,都可以成為農民工代表,就像代表殘疾人利益的人并非一定要是殘疾人一樣。
歡迎來稿或發電子郵件(zjrdmag@zjrd.gov.cn)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