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的主體。企業之間未來的競爭將主要是知識產權的競爭。文章對目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即加強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程度;加大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健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培養知識產權管理專門人才。
關鍵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自主創新能力 現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021-02
自主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保護知識產權是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統一體。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自主創新,必須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這已成為我國和全社會的共識。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我們的國家要走建設創新型國家之路,要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要培育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自己的知識品牌。2006年5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加強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大力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運用能力,是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誠信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增強我國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的迫切需要。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增強國家經濟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1.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由于受傳統習慣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知識產權意識不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意識淡薄。有的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卻沒有申請專利。例如,在國內專利申請中,我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比例僅占17%;而在國外來華專利申請中,外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比例卻高達93%。2000年以前,我國上千萬家企業的發明專利年申請量(1999年為3490件),甚至還不如日、美一家企業的年申請量。①到國外申請專利更是微乎其微。1985年4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專利法》。從1985年4月1日至2004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2284925件,年均增長率達18.9%。其中國內、國外申請分別占總量的82%和18%。截至2004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總量為1255499件,其中國內1093268件,國外162231件,分別占總量的87.1%和12.9%。②2001年以來,我國專利申請、公開、授權逐年大幅度遞增。“2004年共受理專利申請353807萬件,同比增長14.7%;2004年共授予專利權190238萬件,同比增長4.4%。”③說明我國加入WTO以后,政府和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大大提高,推動了我國知識產權的發展。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相信我國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認知程度會越來越高。
2.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1995年以來,我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加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企業的專利申請數一直低位徘徊,1995年開始呈現出增長態勢,企業申請的職務專利數在1995年以前長期保持在7000~9000項的水平,到2001年已超5萬項大關。2002年開始出現加速增長態勢,到2004年申請總數已接近9萬項,平均每年增加13000項。”④
同時,出現了一大批非常重視知識產權,重視自主創新,重視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的企業。但是,總的來說,我國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都比較薄弱。還有大量的企業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創新,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
3.企業知識產權機構設置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目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差別很大。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的企業有完善的機構,并配備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例如,邁普(四川)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設立了標準及知識產權處,有經理一名和工作人員兩名。第二種情況,企業沒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知識產權管理是掛靠在企業的科技部門下面的。例如,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科技部下面設立了一個成果專利處,有專利代理人專門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第三種情況,沒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也沒有專人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一般由企業辦公室工作人員兼任知識產權管理的相關事務。國內大多數企業都屬于這種情況。根據調查發現,凡是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的企業,該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的認知度相對較高。反之就低。尤其是上述第一種情況的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遠遠高于第三種情況的企業。
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能力的現存問題分析
1.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缺位,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目前中國知識產權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社會公眾和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夠高。我國企業至少在知識產權的三大意識上“明顯缺位”。具體表現為:
第一,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一些企業誤認為只要取得了自主創新的成果都會取得知識產權保護。其實,除了著作權在作品完成后即可自動取得外,專利權和商標權必須經過申請、審查批準程序才能取得。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企業專利權、商標權和無形資產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取得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達3萬項,有大量成果因沒有專利保護,而通過發表論文、成果鑒定、學術研討、公開使用等方式向國內外公開。僅傳統中草藥一項,由中國人研制開發并完善但卻由外國公司取得專利保護項目就有900多項。在每年上百億美元專利許可貿易中,中國醫藥企業拿不到任何專利費;而且,作為代價,中國公司還不能向擁有這些專利的外國公司所在國家出口這些專利產品。”⑤
第二,缺乏知識產權的發展意識。許多企業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時,沒有將知識產權作為重要部分納入其中。
第三,缺乏知識產權的競爭意識。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知識產權建設提高到國家戰略的地位,作為國家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國際跨國公司在知識產權上有明顯優勢,但也存在著濫用知識產權的現象,成為變相的非法壟斷行為。國內企業一旦遭遇此類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往往是退讓隱忍,沒有足夠的抗爭意識,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自己應有的利益。
2.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太低,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不高。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是國際通行的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或企業科技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現的是知識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投入水平。我國企業(RD)經費投入近年來雖然逐年增加,2006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943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1%,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48億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7年2月28日)但是,我國多數企業尚未建立起技術進步的機制,(RD)經費投入明顯不足,遠遠不能適應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的要求。由于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太低,嚴重影響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出,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偏少,質量偏低。從數量上看,“統計顯示,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中國外貿總額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創新的高技術產品在對外貿易中所占的份額僅為2%。”⑥從質量上看,“從三種專利中發明專利所占的比例看,我國個人和企業申請的100件專利中,發明專利只有18件,82件屬于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而國外的申請中100件有86件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發明專利。”⑦
3.企業沒有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掌握與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不高。馮曉青教授將知識產權戰略定義為:“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充分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獲得與保持競爭優勢并遏制競爭對手,謀求最佳經濟效益而進行的整體性籌劃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與手段。就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而言,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企業為獲取與保持市場競爭優勢,運用知識產權保護手段謀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策略與手段。”⑧現在國外很多大企業在制定企業的發展計劃時,早已把知識產權保護當作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而國內有這樣意識的企業非常少。企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還沒有從戰略高度系統地、全面地審視知識產權運營策略,管理者還沒有樹立運用知識產權戰略贏得競爭優勢的意識。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為了適應加入WTO的要求,近年又對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進行了修改,可以說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已經基本完全符合Trips協議的要求。但是在知識產權相關制度的聯合運用上與西方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4.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長期不重視知識產權,企業也就不可能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法律的出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企業逐步意識到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在很大程度上已影響到一個企業的運作與發展,開始關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建立。如華為、富士康、中興通訊、聯想、海爾、首鋼、邁普等都設立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但我國大部分企業既沒有設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又沒有配備足夠的專門人員和資金,使知識產權管理流于形式。一些企業即使有專門負責處理知識產權業務的機構和人員,也沒有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使得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不能依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更談不上靈活運用知識產權戰略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提高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
1.加強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程度。由于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的較晚,只有20多年的歷史,許多法律規定和政策制度的普及面不廣,普及程度仍不夠深入,盡管近年來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開始日益重視,采取許多措施,對知識產權的有關知識進行了宣傳和普及,但距離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發展的現實需要還有差距。各級領導對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社會公眾知識產權意識不強。因此,必須加強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程度。
首先,要繼續加強對各級政府領導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工作。增強政府和企業相關決策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其次,要對企業科研人員進行專門的知識產權培訓。各企業可以通過報刊、廣播和舉辦學術講座、知識競賽等形式,普及知識產權知識,提高廣大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
第三,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社會公眾是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土壤,各級相關管理部門應對全民加強知識產權有關知識和法律的宣傳。可以講座、宣傳圖片、公開審理典型案例、辯論賽、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提高廣大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2.加大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研究和開發(RD)活動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決定企業專利創新源頭的基礎。應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保證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科技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的要求,加大全社會對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會對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投入。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地方各級政府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不應低于1.5%,有條件的東部沿海省份要達到2%以上。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要達到3%以上。高技術企業比例應該達到10%以上。通過加大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提高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
3.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當前,“國家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調控能力,表現為對知識產權的擁有、運用能力。”⑨知識產權戰略已經成為各國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謀求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手段。相對于知識產權制度而言,知識產權戰略實質上屬于在制度的背景下和框架內對如何有效地運用和實施知識產權制度的研究。也就是說,知識產權制度是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規定了知識產權戰略的性質和內容,知識產權戰略是知識產權制度的綜合設計規劃和整體運用方式。
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將知識產權戰略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應通過政府部門的政策導向信息服務,推動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與實行,將知識產權戰略與生產經營戰略一體化,納入組織戰略的核心部分。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服務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應將企業知識產權制度的運用貫穿于經營決策、技術創新、生產營銷的全過程。
4.健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培養知識產權管理專門人才。目前國內許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還停留在低層次,一些企業即使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也只是負責專利申請、專利檔案保管等低水平行政性工作,沒有將知識產權當作戰略性經營活動。企業從事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分析和經營的專門人才很少。為了保證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首先,企業應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其次,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應遵循統一管理、分工協作、規范有序的原則,由企業主要領導負責,由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具體事務工作,其他各相關業務部門還應指定本部門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專兼職人員。第三,必須加大知識產權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力度。一方面,吸收法學專業尤其是知識產權法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甚至研究生,組成分工合理、互相合作的管理團隊,使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對現有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聘請國內知名的知識產權專家擔任知識產權法律顧問,為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獻計獻策,同時為企業處理知識產權糾紛。
[本文由國家軟科學專題調研課題《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基本經驗與對策——四川省專題調研課題》項目資助。]
注釋:
①馬希良.走出知識產權認知上的誤區[J].發明與革新,2001(11)
②摘自2005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進展》白皮書
③⑦余昌淼.加強知識產權工作走創新型國家道路——訪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1)
④連燕華.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06(4)
⑤黃志鵬.跨國公司知識產權戰略對我國企業的啟示[J].北方經貿,2004(9)
⑥北京創造學會,創新型中國網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理論讀本[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6
⑧馮曉青.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初論[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
⑨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9)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