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司資本是公司產生和存續的物質基礎和責任保證,歷來是公司法的重要內容。公司法中對于公司資本制度的規定集中體現在其資本三原則之中,即:資本確定原則、資本維持原則和資本不變原則。我國的新舊公司法在公司資本三原則方面的內容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尤其是在資本確定原則方面。這種演變反映出立法對我國國情和公司發展的進一步的認識,必將對促進我國公司及資本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
關健詞:公司資本制度 公司資本三原則 法定資本制
中圖分類號:D92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076-02
公司資本,又稱股本,是公司成立時章程規定的由股東出資構成的財產總額。資本是公司成立的基本要素,是公司進行正常經營活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公司承擔財產責任的基本保障,是公司股東承擔責任的界限。現公司資本相適應的公司資本制度在公司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制度共同稱為公司法的兩大基石。在傳統的公司法理論中,公司的資本制度主要體現在其所謂公司資本三原則中,即資本確定原則、 資本維持原則和資本不變原則。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人代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從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公司法的修改內容廣泛,改動幅度大,涉及條文多,其中對于公司的資本制度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條文修改和制度創新。
一、在資本確定原則方面
資本確定原則,是指公司資本必須具有確定性,并記載于公司章程中。其基本模式主要分為法定資本制、授權資本制和折衷資本制。法定資本制指公司的注冊資本數額必須在公司章程中予以確定,股東或者發起人在公司設立時即對公司的注冊資本予以確定,一次性或者分期繳足或者募足全部資本,否則公司不成立,注冊資本即是認繳資本。實行法定資本制度的優點在于可以保證公司資本在設立時就處于比較明確和穩定的狀態,可以有效保護交易相對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公司資本的確定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缺點是使公司資金的靈活性受到影響,或者是資金不足,或者是資金閑置浪費。這種模式主要為大陸法系國家所采用。授權資本制是指公司在設立時在章程中載明公司的資本總額及設立時擬發行的股份數量,股東只需認購首期發行的股份,公司即告成立。其余部分授權董事會在認為必要時,一次或者分次發行或者募集。這種方式對公司及股東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但對債權人存在潛在的風險。采取這種制度模式的主要是英美法系國家。折衷資本制是指公司章程不僅記載公司的資本總額,還要規定符合法定標準的首期股份發行數量,公司成立后在規定的期限內繳足出資。它是法定資本制與授權資本制融合后的產物。
我國原公司法中實行的是嚴格的法定資本制,要求投資人必須一次性認購和繳足全部注冊資本,公司方可成立。這種制度設計在實踐中顯現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要求投資人一次性繳足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注冊資本所記載的全部資本,否則公司不能成立。這一規定加大了投資人設立公司的難度,使投資人一次性背負沉重的設立成本負擔,等于對公司的設立設置了不必要的法律障礙,不利于促進公司設立和公司事業的發展;(2)事先對公司的資本運作設定一個強制性的安排,不利于公司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靈活、合理運用資本,容易造成公司資本的閑置和浪費;(3)相對于我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相關政策,由于中外合營企業和中外合作企業設立時均可采取分期繳納出資的方式,造成中外企業的差別性待遇,不利于為中外企業投資者設定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從而與我國面向世界的發展模式相違背。
我國現行公司法總體上仍然采用法定資本制,但是與原公司法的嚴格法定資本制是有所區別的。內容表現在:根據不同的資本繳納方式,具體又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一次性繳納出資,稱之為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即投資人必須一次性全部繳納所有認購的資本,公司方可成立,將是否能夠一次性繳清出資作為公司能否成立的必備條件; 二是分期繳納出資,也可以稱之為普通的法定資本制,即投資人第一次繳納一定比例的資本后,公司即告成立,其余的資本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分期繳納。
《公司法》第59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公司法》第81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
《公司法》第26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余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 。《公司法》第81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公司全體發起人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0%,其余部分由發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在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由此可見,我國公司法對于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的是普通法定資本制的立法模式;對于一人有限公司和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則采取嚴格法定資本制的立法模式。這樣的制度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來嚴格要求一次性繳足出資的缺陷,使得更多的投資者及其公司加入到市場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市場的活力;同時增加了資本的有效利用,使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而且也解決了中外企業差別對待的矛盾和問題,營造出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在資本維持原則方面
資本維持原則,又稱之為資本充實原則,是指公司在存續過程中,應當始終保持與其注冊資本額相當的財產,以保護債權人利益和社會交易安全。為貫徹落實資本維持原則,我國公司通過多種條款規定予以體現:
我國《公司法》第36條規定:股東在公司登記后,不得抽回出資。第201條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這一規定要求在公司存續期間,不允許股東把已注入公司的資本收回,正是資本維持原則的具體體現。
《公司法》第169條規定:公司的公積金用于以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我國立法強調虧損必先彌補,因為公司出現虧損直接影響公司資本的充實、公司的穩定發展以及公司股東、債權人利益的有效保障。公司法將彌補虧損作為公積金的首要用途,并且規定在依照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通過多種方式保證公司資本處于充實狀態。
《公司法》第143條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公司依照前款規定收購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5%;用于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后利潤中支出;所收購的股份應當在一年內轉讓給職工。本條規定是對公司回購股份的嚴格限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不允許公司購回自己的股份,同樣是為了保持公司資本充實的狀態。
三、在資本不變原則方面
資本不變原則,是指在公司章程中載明的資本總額一經確定,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改變。該項原則主要體現在公司注冊登記時記載的注冊資本數額的相對穩定性上,要求參與公司運營的資本始終保持與其注冊資本相應的水平。如果在資本運行范圍上有所擴大或者縮減,必須具備充分的條件,而且必須經過法定的程序。我國修改前的公司法對公司增減注冊資本規定了嚴格的條件和程序,修改后的公司法在這方面又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強化,就是以公司資本不變原則的具體體現。
例如:《公司法》第44條規定:……股東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公司法》第178條規定: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做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額。
《公司法》第179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冊資本時,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新股),依照公司設立的有關規定執行。
(作者單位:中共山西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 山西太原 030006)(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