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明確規定:“國家對高等學校的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核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獨立建賬。文章通過揭示我國高校事業會計和基建會計獨立核算的弊病,提出了合并核算的必要性,并對有關合并核算會計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 事業會計和基建會計 合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121-02
一、 合并核算的必要性
1.統一會計主體的需求。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會計核算實行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分別核算,形成了兩個會計主體。這種模式適應了我國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滿足了屆時的國家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決算的需要。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校作為獨立法人實體的確立,隨著我國財政政策改革的深入,特別是2006年實行政府收支分類制度的改革,高校實行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分別核算,已經不能滿足高校財務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不能適應國家財政改革的需求。因此,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核算,統一會計主體成了政府和高校必須緊迫解決的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為加大開放的步伐,我國企業會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將企業的財務會計與基建會計合并核算。通過多年實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也為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合并核算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合并,使得高校成為一個完整的會計主體。會計核算不僅可以記錄和反映高校教學、科研、行政、后勤服務等經濟活動,同時也記錄和反映為教學科研活動的正常進行而開展的基本建設活動。
2.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需求。首先,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分別核算,違背了現行《高等學校學校財務制度》規定的“大收大支”的預算管理的要求;其次,兩個會計主體、兩套賬、兩套會計報表,兩個會計主體都通過各自的渠道上報,哪一套報表都只是學校經濟活動的一部分,不能反映高校整個經濟活動的全貌,不便于上級主管部門考核,也不利于高校內部財務管理和財務決策。再次,相對來講,基建會計人員配備、內部控制制度和手段等都有一定的不足,加之對高校基建財務審計重視不夠,導致會計信息的質量無法保證。最后,從現實的角度看,隨著高校的大幅度擴招,高校在教室、實驗室、宿舍、食堂等基本辦學條件都需要前期投入,而大部分的資金需要高校自籌資金來解決,使得“結轉自籌基建”科目所反映的數字越來越大。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結轉自籌基建”為支出類科目,將高校自籌的基建經費一筆轉入“結轉自籌基建”。由于基建工程往往跨年度實施(本文界定為財務支付第一筆工程進度款至最終工程決算),使得在學校事業性收支賬上對自籌基建缺乏即時的考核,難以反映自籌基建投入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效益情況。
3.加強會計監督的需求。首先,從目前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運行來看,學校財務處應該是學校財務管理唯一的職能機構,但仍有不少學校在基建管理部門下設置財務機構,進行基建會計業務核算。盡管學校財務部門對基建財務工作具有業務指導和監督責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體制不順,學校財務部門對基建財務的監督不到位,并未真正發揮作用。近年來,高校基建任務處于持續高峰期,也是基建腐敗高峰期,這與基建會計人員素質較差,而校級財務監督弱化密切相關。其次,有些學校負責基建的校級領導既負責基建項目的招投標、基建項目建設等基建管理,又負責基建財務,不符合 “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
二、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合并核算的設計
1.財務管理體制調整。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財[2007]1號)要求,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規模較大的學校也可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因此,應撤銷基建管理部門下設的基建財務科,將其職能合并到學校財務處,集中核算。財務主管直接對基建業務核算質量負責,應配備政策和業務水平高、原則性強的會計人員。
2.以高等學校會計科目為基礎,結合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要求,增設部分會計科目,將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合為一體。
(1)在“教育經費撥款”下設置 “基建經費撥款”二級科目,在“上級補助收入”下設置 “基建補助收入”二級科目。該科目屬于收入類,反映高校所獲取的無須償還的基本建設資金來源。分別核算國家發改委渠道和上級主管部門為學校撥入的基本建設專款。高校收到撥款時,借記“銀行存款——基建專戶”,貸記本科目。
(2)在“借入款項”下設置 “基建借款”二級科目。該科目反映高校所舉借的基本建設借款本金和利息,該二級科目按照金融機構和基本建設項目組織明細核算。高校取得基建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基建專戶”,貸記本科目;償還基建期間借款利息時,借記“工程待攤費用”、“在建工程”,貸記本科目;償還基建項目完工后借款利息時,借記“教育事業支出——基本建設支出”,或“教育事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貸記本科目,同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基建專戶”;償還基建借款本金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基建專戶”。本科目貸方余額表示未償還的基建借款。
(3)增設“工程物資”科目。該科目核算用于基建工程物資的購買、領用和結存情況,本科目按照工程物資的種類組織明細核算。購買工程物資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基建專戶”;領用工程物資時,借記“在建工程”、“工程待攤費用”,貸記本科目。
(4)增設“工程待攤費用”科目。本科目核算基建工程建設期間發生的借款利息和其他不能直接計入在建工程成本而需要在不同工程項目間進行分攤的工程管理費用。年度末,按照一定標準(如按照工程項目投資完成額)攤計入在建工程成本。
(5)增設“在建工程”科目。用以核算高校進行基本建設發生的實際支出,本科目按照單項工程名稱設置明細科目,并按照工程成本項目設置成本專欄。工程項目支付工程價款、領用工程材料費用、分攤相關待攤工程費用等業務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基建專戶”、“工程物資”、“工程待攤費用”等科目;基建工程項目完工時,根據工程決算,借記“教育事業支出——基本建設支出”,或“教育事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貸記本科目,并按照構成固定資產價值部分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固定基金”。該科目年末數表示尚未完工的工程的成本。
(6)取消“結轉自籌基建”科目。兩賬合并之后,“結轉自籌基建”科目沒有存在的意義。利用“教育事業支出——基本建設支出”。核算各級發改委集中安排的用于基本建設的支出。利用“教育事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核算非各級發改委安排的,包括上級主管部門基建補助收入,自籌事業收入用于基本建設的支出。用以核算已完工基本建設項目的工程成本和項目完工后基建借款的利息費用,本科目按工程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年末將全年發生額轉入“基建結余”的借方。
(7)增設“基建結余”科目。該科目屬凈資產類,設置“基建結余——已結清基建項目結余”、“基建結余——未結清基建項目結余”兩個明細賬戶,并按照各基建項目將具體基建資金來源和基建支出項目分別設置專欄,采用橫線登記法記賬。
“基建結余——已結清基建項目結余” 明細賬戶貸方余額,表示已完工且基建借款利息已經提取歸還的基建項目資金結余,結清當年年末轉入“事業基金”賬戶貸方;
“基建結余——未結清基建項目結余”貸方余額,表示已完工但基建借款本息尚未全部歸還的基建項目資金赤字數,需要以后年度安排事業結余資金償還基建借款來彌補,待結清基建借款本息后,將本明細賬戶轉入“基建結余—— 已結清基建項目結余”明細賬戶。
以上研究,僅是針對現行高校會計制度的設計,并針對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后財政部制定的《2006年政府預算收支科目》設置的要求,作了一些調整,這是一個過渡性的設計。要完全實現高校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核算一體化,除了解決財務體制、機制、機構設置等問題外,應從一級科目設置入手,使有關基建業務的會計科目設置既統一于《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又保持相對獨立,做到既是整個架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又能夠清晰反映基建業務處理的脈絡,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編寫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講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葛麗華.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有關問題之我見.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1(5)
3.彭昌喜.試論高校事業財務和基建財務分離引發的會計問題.經濟師,2003(10)
(作者單位:淮北煤炭師范學院財務處 安徽淮北 23500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