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事業單位會計的性質、特征、定位三方面對事業單位會計的地位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地位 定位
中圖分類號:F23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177-01
預算會計改革后,把事業單位會計同行政單位會計區分開來,建立了單獨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分行業的會計制度,這是預算會計法規建設上的一個突破。事業單位會計的地位問題,關系到事業單位會計的性質、原則和目標,也關系到其法規制度的實施,筆者認為有進一步加以明確的必要。
一、事業單位會計的性質
會計是按其適用范圍和核算對象分為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的。企業會計是適用于工、交、農、商、金融等企業單位的會計,是用以反映和監督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流通領域的企業經營資金活動的。預算會計是適用于各級政府財政機關、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會計,用以反映和監督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分配領域、精神生產和社會福利領域的政府財政資金和事業單位業務資金的。作為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事業等單位,不直接提供物質產品,處于上層建筑領域,它們從事各種業務活動,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在社會再生產中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事業單位進行各種公務活動和公益性、社會性業務活動,其出資者投入資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報,一般也不會終止,個別終止時出資者也不一定都收回資金,它們在業務活動中有的無償提供服務,有的雖有收費但也并非足額補償,而是由國家財政提供全部或大部的資金。所以,預算會計要以社會效益為目的,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都要圍繞著社會效益而展開。非營利性是預算會計區別于企業會計的特殊性,也是預算會計各個組成部門的共同性。只有充分認識這一性質,才能明確事業單位會計必然歸屬于預算會計的客觀依據。
二、事業單位會計的特征
把事業單位會計作為預算會計中的會計分支而單獨制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預算會計改革的一個創舉,它有助于適應形勢發展而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之所以要確立事業單位會計的相對獨立會計分支地位,是因為認識到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過程中,事業單位會計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現階段事業單位會計的特征主要有三個:一是事業單位除財政撥款外還有自己的事業收入。二是事業單位雖然以實現社會效益為宗旨,但卻具有一定的經營性,并要實行經濟核算,其事業收入和事業支出大都與業務活動相聯系,可通過擴大服務規模、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增收節支,爭取改善自身的運營條件。三是事業單位雖然不提供物質產品,但向社會提供精神產品和勞務,它具有一定的生產性。文化、科學、教育、衛生等各種事業單位,大都屬于第三產業中為提高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和素質服務的部門。這些部門在現代社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越高,智力勞動和智力開發的作用就越顯著,物質產品再生產的發展就越依賴于精神產品再生產的發展。正是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特殊性,使得事業單位會計成為預算會計中的一個單獨的分支。
淺析事業單位會計的特征,是為了按照其發展的客觀規律有效地執行法規制度,使之更好地適應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需要。但是,這決不意味著事業單位會計已經企業化了,已經按企業會計的規則運行了。這是因為:第一,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盡管資金來源渠道多樣化,但其絕大多數還是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其他資金來源為輔,完全不需要國家財政撥款的還是少數;有些單位雖然能做到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項目依然要依靠國家財政扶持。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同國家財政資金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應該受到國家預算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約束,而且其會計法規制度的建設應該與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建設由同一部門進行,使單位會計與財政總預算會計很好地銜接起來。第二,事業單位的性質及資金來源,決定了絕大多數事業單位的非營利性,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文化、科學、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提供的是公共產品,而追求利潤必然會使其業務活動走偏方向。把事業單位會計當作預算會計體系中的一個分支來進行法規制度建設,既照顧到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又維護了預算會計體系的統一性,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三、事業單位會計的定位
事業單位是我國特有的一個名詞,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可以取得法人資格,從而確立了事業單位的法律地位。所謂事業單位通常可理解為不具有物質產品生產和國家事務管理職能,主要以精神產品和各種勞務形式,向社會提供生產性或生活性服務的單位。其范圍習慣上涵蓋較廣,包括不同的行業和經濟類型。從行業來看包括以下三類:一是科學、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信息服務、衛生、體育等科學文化事業單位;二是氣象、水利、地震、環保、計劃生育、社會福利等公益事業單位;三是民間公證、法律服務、咨詢服務等社會中介機構。從經濟成分來看則有公辦、民辦、中外合辦等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會計的適用范圍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過去事業單位的范圍較廣,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一些單位逐步由社會性、公益性為主轉向營業性、開發性,資金供給的自給率不斷提高,經營的目的和單位的性質實際上發生了變化。事業單位的發展從近期看有如下的趨向:有些單位,如大多數的中小學和高等學校、基礎理論的科研院所、國家重點興辦的文藝團體、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公益性,主要由國家財政供應資金,以社會效益為目的,這些單位就應該按事業單位進行登記注冊,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而有些單位,如會計師事務所、展覽館、應用型和開發型科研院所、民辦的文藝團體、體育場館等,具有較強的營業性、開發性,而且以營利為目的,這些單位按企業進行登記注冊,實行企業會計制度。有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的事業性質、非營利性質是始終不會改變的,事業單位會計的發展依然有廣闊的前景。在事業單位會計法規制度建設上,應較多地考慮公辦和民辦的差別。我國已頒發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都明確其\"適用于各級各類國有事業單位\",非國有事業單位可參照執行。這實際上也考慮了國有和非國有事業單位由于資金來源的不同,其職能、性質具有一定的差別。
淺析事業單位會計在整個會計體系中的地位,筆者認為事業單位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預算會計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目的在于維護和完善預算會計的管理體制,使事業單位會計法規制度建設同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的法規制度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預算會計工作發展的實際需要。
(作者單位: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太原 030012)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