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向循環經濟轉型的關鍵。中小企業轉型循環經濟進行循環技術創新有自身優勢,也面臨較大的障礙,選擇適合的循環技術創新策略,進行有效的合作聯盟以克服人才、資金、規模等障礙是中小企業進行循環技術創新、轉型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 循環經濟 循環技術創新 聯盟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271-02
一、前言
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的理想狀態是“資源的消耗速率趨近于零”、“生態環境的退化速率趨近于零”。資料顯示在發達國家在17個產業部類的生產中,水資源的消耗速率已達到零。世界鋼、銅產量的一半來自循環使用,紙制品的循環使用率也達到1/3左右,充分說明循環經濟可以實現。而實現循環經濟,關鍵在于循環技術的創新。我國發展循環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少數有實力的企業正在做循環經濟的嘗試。而大多中小企業規模小、產值能耗和污染排放較高,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制約了自身的發展,中小企業要向循環經濟轉型。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瓶頸是循環技術的創新。中小企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克服障礙,選擇正確的循環技術創新策略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的包括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服務的創新。產品創新主要指研發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用的綠色產品,綠色產品相對傳統產品具有兼容性,可使用性、低復雜性,如:產品設計的體積小型化、重量輕型化,產品包裝簡化。生產方式創新是指環境友好和環境無害化技術的創新,把循環經濟理念貫穿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用循環經濟的思想設計生產體系和過程,促進原料的循環利用和能源的梯級利用。服務創新是積極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
二、中小企業進行循環技術創新的具有的優勢
1. 中小企業機制較為靈活,可以迅速成為循環經濟生態鏈的一環。中小企業相對大企業管理結構簡單寬松,靈活性強,組織與決策靈活高效,擺脫了大企業執行遲緩的弊病,在向循環經濟轉型中,中小企業容易把握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和市場機會,彼此間容易取長補短,建立新的合作和生產體系及發展模式。如鋼鐵企業和水泥生產企業的聯合:水泥廠可以利用鋼鐵企業煉完鋼后排出爐渣廢料,通過循環建立一個產業鏈體系。發展循環經濟會出現一些新的中小企業發展機會,比如為大企業配套,形成中小企業配套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給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2.中小企業善于把握循環經濟下新的市場機會,創新產品更貼近市場。循環經濟下的消費者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發生改變,在循環經濟理念和綠色消費的消費理念引導下,市場需求主導是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用的綠色產品,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經營靈活,能夠迅速察覺新的商業機會,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與消費者、供給者等都能夠保持一種親密關系,創新產品滿足新的綠色消費的需求,更貼近市場。中小企業創新速度也相對較快,大企業由于標準化的生產方式,設備的專用性程度高,進行技術改造時轉換成本大。相比之下,中小企業的設備往往小型居多,在綠色產品創新和循環技術改造過程中,小規模的工藝設備的技術改造相對容易,成本較低,創新速度較快。
3.中小企業循環技術創新風險較小。有些轉型循環經濟的技術還在探索和試用,大型企業探索循環經濟技術具有一定風險,使得大企業涉足新技術領域時也相對謹慎,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進行循環技術改造的投入相比大型企業少,因而風險較小,如果有政策上的扶持,則可以很快轉型循環經濟。
三、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
1.中小企業缺乏生態化生產方式的循環技術創新意識。許多中小企業缺乏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危機感,對循環經濟理解不夠。常把污染治理與清潔生產看作獨立存在、互不相干的兩個對立體,從而在企業領導及員工心目中產生非此即彼的錯誤認識,即認為要提高經濟效益,無法解決環保問題,一些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只考慮到短期的經濟效益,沒有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循環經濟下的新技術對企業帶來的新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的關系。使企業的循環技術創新遇到屏障,從長遠看,也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中小企業循環技術創新戰略缺失。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和實力的限制,缺乏對發展循環經濟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不知道如何轉型循環經濟,或采取什么樣循環創新技術的路徑發展循環經濟;有些企業雖然認識到循環經濟,考慮到技術改造成本,認為沒有能力進行循環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沒有從發展戰略角度來分析生態化循環技術的創新路徑。
3.中小企業難以形成循環經濟的規模優勢, 循環技術創新能力弱。規模經濟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中小企業在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上難以和大企業相比。大多數中小企業是依靠原始資本積累發展起來,多依賴外部技術,為循環技術創新帶來一定難度。由于存在技術壟斷也使得中小企業也難以獲得現成的先進的循環技術,致使長期處于單位產值資源消耗大、能耗高、資源無法充分利用的狀態。
4.人才缺乏是中小企業進行循環技術創新的瓶頸,制約中小企業循環技術創新。中小企業缺乏循環技術人才,我國循環經濟也剛剛起步,整體上循環技術人才有較大的缺口,而人才問題一直是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瓶頸,循環技術需要交叉學科的人才,如掌握環境、資源、能源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等交叉學科的人才,目前環境技術人才在我國比較欠缺。另外,一些企業對循環經濟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方面力度不夠。
5.中小企業進行循環技術創新資金不足。中小企業缺乏循環技術改造所需資金,不能及時引進先進循環技術和工藝來改造落后工藝。循環技術創新所需資金得不到滿足,導致技術創新停滯或失敗,或者創新過程中出現的非預見性資金供給不及時,難以進行循環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造成項目的失敗和機會的喪失。造成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因素較多,如:因規模小,自身資信不足,銀行出于資金安全考慮,對中小企業“惜貸。另外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不足,中小企業也很難能從政府部門得到研究開發經費。中小企業也很難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直接融資,這些都使得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技術改造的資金缺乏。
四、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策略
1.樹立面向循環經濟生態化的技術創新觀。中小企業要讓循環經濟的觀念成為企業發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業要轉變自身的技術創新觀念。使技術創新觀由傳統經濟下只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忽視生態效益,轉化為以科學發展觀為基礎、體現循環經濟思想,實現資源的減量化、產品的重復使用和再循環利用的生態化技術創新觀。要使中小企業認識到,只有技術傾向于環境友好和清潔化,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優化配置,才能使自己在循環經濟下的市場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
2.選擇適合的循環技術創新路徑。在循環技術尚未完善開發的情形下,中小企業靠靈活運營,與消費者保持緊密聯系取得優勢。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大企業的擠壓下,由于創新資源不足,使得中小企業市場地位不穩固。因此,選擇恰當的循環技術創新策略以整合創新優勢是決定中小企業向循環技術轉型,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中小企業在進行循環技術創新時,可以不在意技術領先地位的建立,技術創新主要考慮在產品滿足綠色消費理念,資源循環利用以降低成本,創新策略上可采取模仿創新和技術跟隨策略。
循環技術模仿創新策略是中小企業以較低代價,較快速度實現技術創新,向循環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循環創新技術模仿策略能夠避免研發的風險,使企業能觀察率先者的創新行為,向類似產業成功的循環創新技術學習, 而且有機會免費獲得的公開循環技術或能夠以較低價格引進這些技術。實踐證明,中小企業循環技術創新模仿策略可以使企業避免先行者的風險,充分地研究市場需求反饋信息來調整產品策略,改進循環生產技術和工藝,生產出更符合消費需求的綠色產品。
資源與競爭力都不足的中小企業, 可采取循環技術跟隨策略,以最低成本方式獲得來自外部可用的循環技術,本身技術能力建立也以轉移外部技術為目的,不必尋求技術領先地位,不需要開始在循環技術創新較大投入。中小企業通過學習、模仿領先創新者先進的技術知識,認真研究領先創新技術的優點和缺點,在實現綠色產品的功能和循環生產技術和工藝方面進行改進完善,掌握新技術,實現循環技術的創新及向循環經濟轉型。
3.建立以合作聯盟為基礎的循環技術創新體系 。
(1)以合作聯盟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循環經濟中,新的循環技術創新戰略不能簡單地局限于本企業或本部門的技術范圍之內,要從生態和系統的角度進行規劃和選擇。循環經濟要求把所有能減少的物質消耗、能封閉的物質流、能減少的廢物產生的各種技術作系統的考慮。中小企業可以按工業生態學的原理,企業之間通過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生態鏈和產業集群,進而形成中小企業生態和循環技術聯盟。
中小企業通過基于合約的聯盟或集群工業園為載體,以工業生態鏈為紐帶的運作方式實現循環經濟技術協同創新,在聯盟中逐步建立循環技術支撐體系,形成共享科技資源與信息,深化專業分工,整合資源,改變以往那種分散引進技術、資源浪費、重復建設的做法,加快促進循環產業鏈的完善,提高循環技術科技含量。通過聯盟使中小企業形成循環經濟規模化生產,取得規模效益。循環經濟規模化生產推動專業化分工,推動循環技術進步。聯盟使企業通過相互學習來發展新的能力, 提供了交流技術、信息和管理經驗的機會,通過各個企業的技術和資源聯合和企業間的知識轉移來創造新的知識。合作中的企業依據協議要求,實現技術知識共享, 使企業獲得合作伙伴的重要技術以保證合作目標的實現,提高循環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2)中小企業通過聯盟、解決循環技術人才瓶頸。中小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策略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問題。中小企業通過聯盟可以使人才技術共享,是一種有效的外部學習方式。通過聯盟建立專家網絡和循環技術專家隊伍,促進循環技術的研發工作,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另外,中小企業從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上,積極引進和培養循環經濟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保護和尊重人才,使其在職業安全、穩定和社會保障方面,對企業有充分信任,企業要創造條件、建立好的激勵機制,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3)通過合作聯盟解決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資金問題。建立聯盟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循環技術研發費用。通過建立聯盟,企業轉向循環技術合作和相互依賴,降低單個企業在研究開發中的風險,從而降低研發費用和成本,一定程度也解決了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資金短缺問題。
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政府的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扶持力度,建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資金。中小企業要善于把握政府政策發展循環經濟。
五、結束語
循環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向循環經濟轉型的關鍵。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要發揮自身優勢,克服障礙,選擇正確的循環技術創新策略,實現向循環經濟的轉型。
參考文獻:
1.盛先友.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分析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03(2)
2. 金涌,李有潤,馮九田.生態工業:理論與應用[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 師曉華.面向循環經濟的企業技術創新研究[J].能源與環境,2006(6)
4. 程達軍.循環經濟框架下企業經營理念的調整與策略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6(4)
5. 王輝,鄭祥民,劉飛.不同經濟主體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努力途徑[J].循環經濟,2005(1)
(作者單位:浙江海洋學院 浙江舟山 316004)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