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稅收籌劃的方法、財務人員在稅收籌劃中的作用以及稅收籌劃的誤區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重點介紹了幾種稅收籌劃的方法,并舉例介紹了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種稅收籌劃上的技巧。
關鍵詞:稅收籌劃 避稅 稅率 納稅范圍 納稅時間 稅收優惠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232-02
一、幾種稅收籌劃的方法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對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科學、合理和周密的安排,以達到少繳稅款目的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稅收籌劃的目的是使企業獲得稅收利益 ,一方面可以增加企業的凈利潤,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稅收籌劃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術來實現的,我國稅法規定同一稅種針對不同企業規模、不同行業所規定的稅率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稅率差異進行稅收籌劃。國家在開征某個稅種的過程中,都會對什么征稅、對誰征稅、按什么比例或標準征稅;在什么環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征稅做出具體的稅法規定。也就是說,在這些稅制中,每個要素都會對企業應納稅額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稅制要素中的差異進行稅收籌劃。 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利用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
(一)利用稅率差異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稅率差異稅收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盡量利用稅率的差異,使節減的稅款最大化的節稅技術。只要是出于真正的商業理由,而不是出于避稅的目的,在當今開放的經濟條件下,企業完全可以利用稅率的差異,使所節減的稅款最大化。
1.關于企業所得稅的籌劃。國家對納稅人征稅多少以及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水平,均與稅率的高低有直接關系,稅率是企業所得稅的一個基本要素。我國企業所得稅率為33%,但國家為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又規定了兩檔照顧性稅率,即: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包括3萬元),企業所得稅率為18%;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包括10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7%。如某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200元,應納稅額=30200×27%=8154元,凈利潤=30200-8154=22046元;假如該企業通過納稅籌劃,充分利用稅率差技術,增加200元的費用支出,比如支付出200元的技術咨詢費,則當年的應納稅額=30000×18%=5400元,凈利潤=30000-5400=24600元;通過籌劃企業增加凈利潤=24600-22046=2554元。
2.關于土地增值稅的籌劃。土地增值稅是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同時,土地增值稅法還規定,房產商開發的普通住宅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部分,免征土地增值稅。根據稅率差異技術,房地產開發企業,就有必要對自己開發的生活小區的房產項目,利用稅率差異技術進行整體的納稅籌劃。如,增加配套設施的成本,建設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及其他附屬設施,這樣,不僅有效地降低了增值率,從而降低了土地增值稅率,或者達到不繳土地增值稅的目的。
3.個人所得稅的籌劃。個人所得稅雖然不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但該稅種如能做到合理籌劃,將對企業的凝聚力、競爭力產生很大影響。由于企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主要涉及職工各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經營者承包所得計稅額,因此在薪金水平較低的國有企業,月度間工資獎金波動不宜過大,以免造成有時不足扣減、有時又適用高稅率的情況,使職工利益受損。企業對經營者承包所得一般采取每年年終兌現一次的辦法,有時會產生加成征收的問題,實際上企業完全可以靈活多變,如采取“月度初兌,年終清算”的辦法,減少經營者個人所得稅支出,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二)利用納稅范圍的不同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任何稅種都對什么征稅做出了明確的法律界定。稅收籌劃就要利用這些規定進行反向思維,找出不屬于征稅范圍的內容,然后,利用這些規定開展籌劃工作。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納稅人兼營非應稅勞務的,應分別核算貨物或應稅勞務和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對貨物和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按各自適用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對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按適用的稅率征收營業稅。如果不分別核算或者不能準確核算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銷售額的,其非應稅勞務應與貨物或應稅勞務一并征收增值稅。這里就存在個稅收籌劃的問題,那么就要求企業對貨物或應稅勞務和非應稅勞務分別核算,涉及此項業務對外簽定合同時,企業應將銷售商品或應稅勞務和非應稅勞務分開簽定,依據稅法規定企業可以分別納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法[1993]40號)第七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轉讓無形資產是指所轉讓的無形資產在境內使用。如某企業有一項專利技術要轉讓,有兩家公司想購買這項專利技術,兩家都出價800萬元,一家是外國公司,購買后在外國使用,另一家為境內公司,購買后在境內使用。轉讓給哪一家對企業更有利呢?根據這條規定推論如果轉讓的無形資產不在境內使用,就不屬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讓無形資產,就不需要繳納營業稅。因此,該企業最終決定將該項專利技術轉讓給外國公司,這樣該企業就可免交40萬元(800×5%=40萬元)的營業稅。
(三)利用納稅時間的不同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稅制設計過程中,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做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納稅人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就有很大的差別,納稅人可以利用這些具體規定,簽訂對自己有利的銷售合同,延遲納稅。如在《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消費稅暫行條例》中規定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銷售合同規定收款日期的當天。
(四)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幾乎每個稅種都有減免稅的規定,除此之外,國家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和經濟發展狀況,制定了很多適用本地區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有的地區對于高新科技企業在所得稅、增值稅等稅種方面的優惠政策,有的地區為鼓勵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也制定了很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減免稅政策。企業可以根據國家和地區的稅收政策規定,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盡量去創造客觀條件,在企業規模、注冊地點和業務范圍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和策劃,以達到企業經營利潤和稅收利潤最大化。如北京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中對企業所得稅的規定是新技術企業自開辦之日起,前三年免交企業所得稅,第4-6年交7.5%,第7年以后交15%。其適用范圍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關村科技園區批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如果企業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那么企業在注冊地點的選擇上應首選上述規定范圍內,這樣企業就可以實現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
二、財務人員在企業稅收籌劃中的重要作用
資金、成本(費用)、利潤是企業經營管理和會計管理的三大要素。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就是圍繞如何有效使用資金,合理攤銷及降低成本(費用),從而實現企業的目標利潤而開展的。通過稅收籌劃企業經營管理者就能實現資金、成本(費用)、利潤的最優效果,精明的管理者會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不是逃稅、漏稅。那么誰是企業稅收籌劃的實施者呢?是企業的財務人員。因為只有財務人員是最熟悉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稅收法律法規的,他們能夠對企業對癥下藥,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稅收籌劃。他們針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正確的、適合企業的并能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的核算方法,在經營上為企業出謀劃策,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企業財務人員如何發揮稅收籌劃的作用呢?(1)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2)了解稅務機關的工作程序;(3)讓領導了解稅收籌劃,并取得他們的支持;(4)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稅收知識和法律要活學活用;(5)必要時借助稅收中介的力量對企業進行納稅前的規劃。只有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作用,企業才能做好稅收籌劃工作。
三、企業應避免稅收籌劃的幾個誤區
1.認為稅收籌劃就是和稅務局兜圈子,就是想盡辦法將稅收減少到最低,這樣做只能躲避一時,不能長遠。企業應利用科學方法進行納稅籌劃,認真研究政策法規、結合實際、深入探討,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2.認為稅收籌劃是會計人員做賬的事情,與經營無關。這種觀點完全錯誤,稅收籌劃是企業經營者和財務人員共同的事情,只有經營者提供了可操作的平臺,財務人員才可能錦上添花。
總而言之,稅收籌劃是一門科學,絕不是簡單的避稅,不是投機倒把鉆空子的投機行徑,而是在正確領悟國家制定稅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最終目的的大前提下,光明操作,陽光籌劃,保證稅收收益的透明度,有利于國家經濟運作的文明行為。只有這樣審視稅收籌劃的真諦,才能夠最終建設一座具有良好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的綠色稅收籌劃的堅實長城。
參考文獻:
1.孟軍,張志宏,張人豪. 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技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2.李國中,宋常等. 企業財務通則實用指南. 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3
3.陳信華. 財務分析技巧. 上海:立信出版社,1994
4.馬洪,孫尚清主編. 新發展經濟學:回顧與展望.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遼河石油勘探局財務資產部 遼寧盤錦 124000)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