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內容、對象,風險管理的支柱,提出了建立風險管理的發展建議,勾畫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
關鍵詞:銀行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 風險化解與控制 內控機制 經營管理理念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251-02
一、銀行風險管理的內容
1.風險管理的對象。目前銀行的風險管理對象主要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債務人或者交易對手違約而形成損失的可能性。信用風險又成為交易對手風險,是指合同一方不履行義務的可能性,包括貸款、拆借、貼現及結算過程中交易對手違約所帶來損失的風險。無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信貸資產都是占比比較高的資產,因此信用風險是給銀行帶來最大損失的風險,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市場風險是指市場價格的變化使頭寸蒙受損失的風險,包括利率、匯率。物價的波動風險及金融產品價格風險等,在目前國內利率、匯率還沒有完全放開的情況下該類風險的影響雖然不大,但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參考一攬子貨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這類市場風險形成的影響不可低估。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或者規章制度)、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它涵蓋了因銀行內部操作不規范而形成的風險,包括信息科技風險、法律風險、道德風險等,由于操作風險所涉及的點多面廣,它是最容易發生的風險。
2.風險管理的支柱。2004年6月26日國際清算銀行頒布了《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該協議對商業銀行提出了更高的監管要求,包括三個支柱:第一支柱:最低資本要求。新協議要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保持在8%以上,在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增加了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第二支柱:監督檢查。新協議加強了監管當局的監督檢查作用,要求商業銀行應具備與其風險性狀況相適應的評估資本總量的一整套程序,并制定維持資本水平的戰略。第三支柱:市場紀律。第三支柱是對第一二支柱的補充,通過加強信息披露,引入外部力量約束或強化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有助于銀行和金融系統的安全與穩定。
二、全面風險管理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品種的不斷涌現,商業銀行面臨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表現形式越來越隱蔽,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要采取全面風險管理,即采取全員、全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思想。
1.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及要求。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各種其他風險和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與資產組合,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依據統一的標準對各類風險進行測量且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銀行的任何活動都具有一定的風險,銀行風險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銀行不能回避風險只能管理風險,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必須貫徹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滲透到風險管理的各個環節。全面風險管理要求:(1)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銀行的每一個崗位、每一位員工、每一筆業務都要考慮風險因素,一定要在風險能夠控制、經濟效益有保障的情況下去操作和經營業務,始終把控制風險與創造利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加強風險管理部門與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通過建立逐級授權審批制和激勵機制,形成科學的風險管理制度。(3)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操作規程和相關的規章制度,公正、合理判定風險,避免主觀主義和隨意性。(4)培育專業化的風險管理人才。(5)通過建立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對銀行風險進行全面管理。
2.我國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1)我國的信貸操作重資料審查,輕實地真正的調查;重貸前審查輕貸后的管理;重貸款合同輕貸款的發放。在放貸過程中,有時還會受到權力的干擾,形成人情貸款,不能有效地控制風險。風險管理也只是側重于不良貸款的管理,管理的重心放在前期的市場定位、信貸投向以及后期的不良資產處置上,更多的是一種被動式的管理。(2)內部控制制度與設置的崗位脫節,目前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很多,還有很多需要規范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要有有效的風險管理執行力。良好的制度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顯出其效果,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完善和規范,從而形成成熟的風險管理體系。(3)各風險管理部門間的協作和風險管理意識不夠,信貸環節主要負責貸款的審查,側重于資料的完整性和數字的分析,而資產管理負責不良資產的管理與清收,缺乏一個能夠全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部門,監督管理各個環節出現的風險和潛在的風險因素。(4)信息反饋機制滯后,在貸款審批之后的管理滯后,直到出現逾期、不良貸款時才開始進行管理;對貸款人的服務側重于態度的變化,而較少涉及到質量的提高;對內部的制度建設,規范操作落實不力,很多直到案發才開始引起重視,重建制度。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事后的補救行為,并沒有從源頭上、從根本上強化風險的全程管理。
三、我國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金融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風險管理理念在不斷地更新,其明確的發展方向給中國的金融機構指明了道路,應該對銀行所面臨的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規范管理。
1.我國的風險管理從局部的風險管理到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全面風險管理轉變,建立多層次的,從風險決策層、風險管理層到基層業務操作的全程風險管控機制,強化崗位責任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
2.從分散決策的風險管理到集約化風險管理,從根本上解決貸款決策分散、信貸投向盲目、信息溝通反饋渠道不暢的問題,逐步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信貸授權管理、資金管理和調度、對外資金拆借、財務管理五個方面的集中統一管理,強化經營風險的防控能力。
3.從粗放式風險管理到精細化的風險管理。精細化風險管理集中體現在風險管理的深度和廣度上,實行標準化、專業化管理,從五級分類到十級甚至更細的劃分,建立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實行事前引導、事后督導相結合的風險管理方法,全程監督管理。
4.打造優秀的風險管理團隊。風險管理最終要靠人來管理,其經營理念、管理能力和職業操守是有效防范管理、化解風險的有力保證。加強風險管理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專業人員任職體系,完善風險經理的選拔培養使用,業績評價考核管理,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全員培訓體系。
5.積極學習先進銀行的風險管理,激勵適合自己的風險管理機制,強化內部控制體系,完善內控機制,規范治理,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銀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貫穿于業務的全過程。內部控制制度應根據業務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全部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設立控制點,明確其管理內容,做到環環相扣。
6.充分利用我國金融改革所帶來的金融創新,有條件的通過資產證券化來化解不良資產,積極化解風險資產,減輕包袱,輕裝與外資銀行共舞。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可以通過資產置換、利潤沖減等各種辦法化解已有的風險,并及時總結,制定完善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莊毓敏,朱毅峰.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7)
2.傅建華.上海銀行的發展之路.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6)
3.章彰.解讀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12)
(作者單位:開封市商業銀行 河南開封 475000)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