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擇相對穩定的供應商是構建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環節。文章應用多屬性決策理論中的TOPSIS方法,對供應鏈中供應商選擇問題進行了決策分析,并給出了一個實例,說明本文建立的方法的有效性。
關鍵詞:TOPSIS法 選擇 物流供應鏈 供應商
中圖分類號: F25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255-02
一、 引言
供應鏈,①也稱物流網絡,一般包括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終端顧客,以及在各機構之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成品。供應商是三級集成供應鏈(供應商、核心企業和銷售商)中離顧客最遠的成員,也是供應鏈的源頭,因此在供應鏈中處于一種非常特殊的地位。作為三級集成供應鏈的源頭,供應商承擔著原材料供給、半成品加工、產成品生產等任務。供應商在生產和供貨方面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供應鏈下游企業的運轉,進而影響集成供應鏈的整體績效。如何選取合適的供應商,是保證整個供應鏈正常、高效運轉的必要條件。目前,選擇供應商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等等。本文主要采取TOPSIS法,采用合適的評價指標,對備選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得出最佳供應商。
二、供應商選擇的評價指標
供應鏈研究的權威機構PRTM在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應鏈績效的11項指標,②目前供應鏈委員會的170多個成員企業都在使用該評價指標。在具體的供應商評價指標篩選中,從使供應鏈績效最大化的目標出發,按照指標的設計原則,本文擬選擇易于度量、量化并且數據容易收集的其中七個指標來進行評價,它們是:產品質量、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售后服務、財務狀況、產品價格、準時交貨率等。
供應鏈在運行期績效評價體系③包括三個方面:產品角度、組織角度和信息共享角度。其中產品質量、產品價格和準時交貨率是從產品角度而言,售后服務、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和財務狀況是從組織角度而言。具體如下:
1.產品質量:從產品需求方的角度來看,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可以從產品合格率和產品退貨率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本文選取產品合格率作為評價指標。
產品合格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合格產品數量占供貨產品量的百分比。這一指標能反映產品的質量狀況,對于產品需求方至關重要,供應商的質量合格率越低,說明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越不穩定或者越差。
設一定時期內產品需求方向某供應商采購產品A共計N次,第i(1≤i≤N)次的采購量為PurTi,其中合格產品數量為PurQi,則該時間段內該供應商供應產品的合格率為:
2.研發能力:作為供應鏈中的供應商評價標準,我們需要供應商有持久的產品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因此,本文采用新產品銷售比率作為研發能力評價時的評價指標。
企業對研發的投入雖然是一項長期投資,但它同樣滿足投入產出準則。新產品的銷售比率是衡量供應商的研發效率的重要指標。即,一定時期內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應商產品更新換代的能力。
設一定時期內某供應商的新產品銷售收入為Nasle,其他產品的銷售收入為Osale,則該段時間內的新產品銷售比率為:
3.生產能力:是供應商選取的重要指標。我們需要那些具有相當生產規模與發展潛力的企業作為物流供應商,通常選取日單班產量為評價指標。日單班產量越高,我們認為該供應商的生產能力越強,就越應該作為物流供應鏈的供應商被選中。
4.售后服務:作為后勤保障中心,售后服務水平是供應商績效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文采用滿意抱怨解決時間百分比作為評價指標。
顧客對不合格的產品、不滿意的服務會發出抱怨,并希望供應商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提出的問題。顧客抱怨解決時間就是衡量供應商此類服務水平的指標。實際評價中,產品需求方期望或者事先與供應商協定一個穩定的時段作為衡量基準,然后用實際解決時間小于協議時段的抱怨次數占總抱怨次數的百分比來表示該指標。
5.財務狀況:企業的財務狀況能從財務數據方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財務指標中含有大量信息,能減少績效評價的不確定性。本文選用資產負債率作為評價指標。
資產負債率指企業一定時期內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指標是評價供應商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該指標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判斷標準。企業的風險大小將會影響到供貨水平,以及產品需求方的缺貨損失。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6.產品價格:指的是產品需求方買入產品的成本。而實際上,產品需求方不僅要考慮采購價格,還需要考慮處理該產品支付的各種變動費用。因此考察一家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關鍵是要考慮其整體成本,而不是狹義上的采購價格。
7.準時交貨率:指在一定時間內供應商準時交貨的次數與總交貨次數的百分比。供應商的準時交貨率能反映供應商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是否符合供應鏈運行的要求。供應商準時交貨率越高,說明供應鏈的生產能力越強,管理水平越高,則產品需求方需要保留的安全庫存就越低。
三、評價方法
1.TOPSIS方法的簡介。
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是借助以多目標決策問題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去排序。所謂理想解是指設想得到的最優解,每個屬性都可以達到各候選方案的最優結果;反之則為負理想解。該方法是由Yoon和Hwang開發的,計算量小,概念清晰,至今仍被很多人使用。
2.評價步驟。
第一步:建立標準化決策矩陣D
設m個供應商作為備選方案,具有n個評價屬性。用相應的xij表示第i個供應商的第j個屬性值,構造決策矩陣D如下:
由于選取的各數據量綱不盡相同,故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如下標準化處理,進而每個屬性具有同樣長度的向量:
第二步:確定權重向量ω,通過德爾斐法,邀請專家打分給出。
第三步:建立加權標準化決策矩陣V
第四步:確定理想解A+和負理想解A-
四、實例分析
某一核心企業要從8個供應商中選擇理想的供應商。它采用的評價指標包括:產品質量、研發能力、售后服務、財務狀況、生產能力、產品價格和準時交貨率。其中產品質量、研發能力、售后服務、財務狀況和生產能力為效益型指標,分別用a1,a2,a3,a4和a5表示;產品價格、準時交貨率為成本型指標,分別用b1和b2表示。各評價值見表1所列數據。通過專家打分給出的權重系數為
五、評價結果分析
我們將整數規劃構造的決策模型、④兩極模糊綜合評價⑤與TOPSIS法分別進行對比。其中,應用了整數規劃構造的決策模型,通過計算出的增益決策準則和損益決策準則的優先分數分別與對應權重乘積的和得到總的優先分數,總優先分數越高,表示該供應商優先被選中。兩極模糊綜合評價通過因素集、備擇集、權重集和模糊評價矩陣的建立,最終得出各評判對象在備擇集指標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低來確定供應商選擇次序,百分比值越高,表示該供應商優先被選中。各方法得到的不同結果如表2:
結果分析:三種方法對于最優供應商的選擇結論相同,對于排序的總體變化不大。作為評價的方法,這三種原理和方法都廣泛的應用于實踐。但TOPSIS法相對于整數規劃的多目標決策法而言,從原始數據入手,直接進行標準化,再加權;后者是先通過專家評價與九分位法的結合確定權重,這就比較主觀,參雜較大干擾。兩極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由于采取隸屬度函數比較難把握和確定,也具有一定主觀性,TOPSIS法較之數據支持更準確??傮w來說,TOPSIS法從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通過科學的權重計算,從而達到進行決策的目的,有一定的優勢。
六、 結束語
本文從理論出發,闡述了供應鏈中選擇供應商的評價標準,并且利用TOPSIS方法與德爾斐法對這一選擇模型進行了探討。在具體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各評價標準,從而達到理論真正應用于實際的目的。
[此項目為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04009492,06201498)]
注釋:
①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M],2004
②PRTM,SCOR Model[DB/OL] .http://www.ie.utoronto.ca/EIL/profiles/rune.2002.01.06
③霍佳震,馬秀波等.集成化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及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④黃晶晶,孫邦棟等.如何用多目標決策法選擇物流供應鏈中的供應商[J].技術交流,2003(12)
⑤史煒馨,張丹松.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選擇模型研究[J].物流研究,第29卷133期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90)
(責編:賈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