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始于2003年的氧化鋁大幅上漲,吸引巨額社會資本進入了氧化鋁生產行列,呈現價漲量增的態勢。在國家行業政策調控與氧化鋁暴漲雙重重壓下2004年步入調整原鋁,則表現出量與價緩步增長與氧化鋁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在國內鋁工業市場的跌宕起伏間,身處其中的眾多氧化鋁與原鋁生產商選擇了各具特色的競爭策略,在做大做強的旗幟下,壟斷與反壟斷,收購與反收購成為市場的主旋律。文章在相關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鋁工業的未來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鋁土礦 氧化鋁 原鋁 鋁加工 行業壟斷 市場競爭
中圖分類號:F41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0-259-02
一、中國鋁業的發展戰略
中國鋁業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鋁生產商和第四大原鋁生產商,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鋁和原鋁生產商,其氧化鋁(2006年占主營業務收入61.64%)與原鋁業務(2006年占主營業務收入54.51%)兩大板塊大致平分。中國鋁業于2001年9月由中國鋁業公司,廣西投資有限公司和貴州省物資開發投資公司共同以發起方式設立,同年12月11日和12日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掛牌上市。該公司是2001年上市時中國唯一的氧化鋁生產商與中國最大的原鋁生產商,資產主要包括四間氧化鋁和原鋁一體廠,兩間原鋁廠和一間研究院,其實質資產主要包括上述的山西鋁廠(現山西分公司),鄭州鋁廠(現河南分公司),中州鋁廠(現中州分公司),山東鋁廠(山東分公司),貴州鋁廠(現貴州分公司),平果鋁廠(現平果分公司),鄭州研究院等。2007年4月30日換股吸并山東鋁業、蘭州鋁業后成功回歸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市場。實現海內外三地上市,融資渠道多樣化。2001年以來中國鋁業的經營戰略經過不斷的調整,直到2004年新班子上任后思路已逐漸明確,可概括為一體化和大有色戰略,具體內容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便利和氧化鋁市場持續向好的機會,不斷拓展鋁工業產業鏈的長度和廣度即縱向延伸,上到鋁土礦資源的獲取,中到氧化鋁產量的不斷刷新最高記錄,持續收編下游的原鋁廠家,下到不斷加大鋁加工的產能,向銅等有色金屬企業收購兼并即橫向拓展。打造中鋁百年老店,構建和諧中鋁,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是中國鋁業的發展目標。
中國鋁業作為國內鋁工業的巨無霸,自成立起就肩負著為股東創造利潤和維護行業發展的雙重目標。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該公司控制資源量為6.3 億噸,按現有的供礦能力,可以支持現有氧化鋁規模生產30 年以上;完善營銷體系與國內90%的原鋁企業,80%的鋁加工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加強技術創新,目前在氧化鋁方面,如強化燒結法、選礦拜爾法、石灰拜爾法等,在原鋁方面,該公司開發了280KA、320KA大型預焙鋁電解槽、鋁用碳素新材料、氧化鋁超濃相輸送技術等。積極參與國際體系認證,如中國質量認證中心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并按照OHSAS18001職業安全健康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建立起了HSE管理體系;2006年ERP一期上線,強化了公司的管理手段;規范運作,完善治理;拓展海外市場。公司充分利用氧化鋁市場絕好的發展機遇,依靠50多年在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有重點地對氧化鋁的產能不斷提升,先后對廣西分公司40萬噸氧化鋁二期、貴州分公司80萬噸挖潛改造、中州分公司第2條30萬噸選礦拜爾法等一批重點項目,山西分公司80萬噸氧化鋁擴建工程,河南分公司70萬噸氧化鋁擴建工程。從2005年起不斷控股下游的原鋁廠,原鋁產量2005年為105萬噸,到了2006年其產量躍升至247萬噸。中國鋁業的發展戰略概括為:優先發展氧化鋁,創造條件發展原鋁,跨越式發展鋁加工,有選擇發展鋁工業相關產業。并在海外如越南多農項目、澳大利亞奧魯昆項目、巴西ABC 項目等鋁土礦開發項目和幾內亞鋁土礦勘探項目。
二、民營氧化鋁企業的崛起
由于近年來氧化鋁持續上漲,從2003年起大量資本涌入氧化鋁生產市場,重慶博賽礦業集團下屬南川先鋒氧化鋁廠率先于2003年8月正式投產,其一期工程投資2.5億元,設計規模產能在7萬噸/年,率先打破中國鋁業在國內氧化鋁市場上長期獨家壟斷,隨后鼎泰能源投資集團下屬重慶鼎泰拓源氧化鋁有限公司開工建設。先鋒氧化鋁廠的橫空出世給目前在中國氧化鋁行業嶄露頭角當時還在審批與技術的泥濘中艱難跋涉的東方希望、魏橋鋁電、華宇鋁業提供了諸多借鑒。但真正對中國鋁業構成挑戰的是于2003年6月19日開工建設的東方希望(三門峽)鋁業有限公司,其由東方希望集團與河南黃河鋁電集團、美國杰德金屬公司、先鋒全球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資合同,分別持有51%、24%、12%和13%。東方希望第一次試水是投資8億元控股(51%)年產16萬噸電解鋁的山東信發鋁業,隨后在包頭的規劃投資100億元的全資公司——東方稀鋁,其設計電解鋁產能100萬噸,目前已形成產能50萬噸,東方希望鋁業是其打通上游氧化鋁生產的濃重一筆。上述四方在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共同建設120萬噸的氧化鋁項目,總投資49.5億元,一期40萬噸于2006年底投產,二期80萬噸也將于今年建成。在鋁工業業內稱之為國內氧化鋁的一匹黑馬是如今國內排名第2的山東信發華宇氧化鋁有限公司,山東信發鋁電集團公司2003年的主營業務還是原鋁,集團領導層非常敏銳地把握了國家宏觀調控的趨勢和市場機會,規劃建設氧化鋁項目,至2006年底已形成320萬噸的生產能力,在與中國鋁業對抗的非中鋁系陣營中擔任領導角色。其它如山東魏橋、魯能晉北、三門峽開曼鋁業等一批氧化鋁企業紛紛在2004—2006年間建成投產。
三、氧化鋁生產商和原鋁生產商之間的博弈
由于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氧化鋁的需求也大幅增長,當時作為中國唯一的氧化鋁供應商中國鋁業在2003年7次調高其氧化鋁價格,2003年達3700元/噸與2002年底的1830元/噸相比,漲幅高達102%。但原鋁的價格卻漲幅有限。2003年底每噸原鋁的成本比02年底增加3740元,而同期鋁價卻只由年初的每噸13400元上漲了約3050元。氧化鋁與原鋁利益上對立面又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氧化鋁的價位高漲,使中國鋁業成為大贏家。
氧化鋁暴漲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2001年至2003年以前在國家鋁工業政策的鼓舞下,全國各地興建了大量的原鋁廠,致使原鋁行業內的集中度分散。直到2005年在國家鋁業新政的打壓下,產20萬噸以上的15家廠商才占總產能的83%。與上游氧化鋁尤其是像中國鋁業這樣處于壟斷地位企業缺乏討價還價的實力。其二,中國鋁業壟斷著國內氧化鋁的生產、銷售,其價格調理并不需像水、電、氣等由政府制定產品價格,氧化鋁的價格由企業自行決定。氧化鋁價格分為現貨其調整依據主要是國外氧化鋁的到岸價。在國際上氧化鋁的交易量有90%都采用長期合同的方式,現貨交易只有10%,由于大量國內的氧化鋁需求,致使氧化鋁不斷走高。
原鋁與氧化鋁的走勢依照成本傳遞的經濟學原理,原鋁與氧化鋁的走勢保持趨勢一致,但事實并非如此,從歷史來看,氧化鋁和原鋁之間的價格傳遞總是負相關,當氧化鋁企業利潤大增時,就是原鋁企業虧損之時,反之亦然。從我國幾十年的鋁工業發展史來看,利益的天平總是在氧化鋁商和原鋁商之間周期性地來回擺動。
四、中國鋁業發展戰略的得與失
從上所述,很容易提出這樣一個尖銳問題,為什么中國鋁業沒能像其它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內巨頭那樣在氧化鋁的生產方面保持無可比擬的壟斷優勢呢?事實確實如此,2003年以前國內氧化鋁全部由中國鋁業一家生產,中國鋁業的主戰場在氧化鋁上。2005年前與中國五礦集團共同壟斷氧化鋁的進口。國務院重組中央管理的氧化鋁廠進入中國鋁業,據業內人士分析,最主要原因是投資氧化鋁廠的投資數額巨大,技術含量高,盈利水平低,自然投資回收低。近幾年中國鋁業在氧化鋁的節節失利主要原因有二:從內部來看,就是注重對企業規模的擴大,設備的更新和技術進步,對其未來有重要影響的鋁土礦資源的獲取認識與執行上嚴重不足,即鋁土礦采礦證的獲取上有重大失誤。這樣就給其它資本的進入客觀上造成有利條件。如果有50多年氧化鋁生產經驗的中國鋁業先行一步對全國鋁土礦的采礦證全部占為己有,新建氧化鋁企業沒有了鋁土礦的口糧,根本不可能造成當今的失利。從外部來看,地方政府對在本地民企新建氧化鋁企業有著很大的熱情,近幾年國內民營企業進軍氧化大多要么沒有經國務院審批,要么沒有通過環境評審。形成既成事實后才辦各種手續,使更多的民企生存下來。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在其它資本不斷蠶食國內氧化鋁市場的時候,中國鋁業卻在原鋁市場不斷地購并?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家對原鋁實施更加嚴厲的措施情況下,中國鋁業必須嚴格執行產業政策,新建原鋁廠成為不可能,利用原鋁企業經營上的困難,可以以有利的價格收購合并成為最佳選擇。
五、未來市場競爭格局的預測
對氧化鋁和原鋁未來的基本分析預測,從總體上講,2001至2002年原鋁生產的黃金時期,2004年起步入調整期。氧化鋁2003年一直到2006年都是發展的黃金時期,龍其是2004年起民企大量進入氧化鋁生產行列不但沒有打壓價格,反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直到2006年9月氧化鋁熱受到國家政策的調控為止。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007年時,氧化鋁已由2月份的2400元/噸,上調至3600元/噸,再到3900元/噸,套用股市上的話,有可能是形成2次探頂,其主要依據是氧化鋁產能在快速釋放。據各個氧化鋁企業的在建工程測算,2007年底的產能將達1800萬噸,將大幅打壓氧化鋁價格。原鋁的春天正在一步步走來是對未來3年的基本判斷。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雖然中國鋁業在氧化鋁的壟斷地位不斷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質疑,壟斷經營會在各個方面受到嚴重挑戰,但在眾多氧化鋁生產商加入競爭的情況下,一體化和大有色戰略依然清晰。根據中國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公司的氧化鋁產量將達到1700萬噸,原鋁的產量達500萬噸。2006年5月以來氧化鋁的最高價已經出現,在多方資本的奮力角逐下的氧化鋁有可能成為氧化鋁市場后來者的沉重包袱。同時,在國家原鋁的宏觀調控下,其投資沖動受到壓抑,產量與氧化鋁的快速增長形成巨大反差。當利益的天平再次向原鋁傾斜時,中國鋁業提前在原鋁中布局,非中鋁系氧化鋁生產商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收購的對象呢?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鋁業在一進一退中,擁有了完整的產業鏈具備兩棲作戰的實力。進入2007年,中國鋁業向重慶、貴州、廣西等南方省份和海外擴展氧化鋁產量,表明中國鋁業并不甘心在北方三省氧化鋁業務的失利,有望在今后的產量競賽占據有利位置。民營企業方面,如山東信發華宇、山東魏橋、魯能晉北、三門峽開曼鋁業等一批民營企業,抓住氧化鋁市場暴漲的歷史機會,克服前進道路上巨大的風險。雖然其在技術上面臨中國鋁業的專利障礙,資金上面臨很大壓力,但它們在此次比賽中是成功者,迅速成為中國鋁業的有力競爭者,為對抗中國鋁業爭奪氧化鋁的定價權,又成立了聯盟組織協調在氧化鋁生產經營方面的問題。成功打破了中國鋁業在氧化鋁市場50年壟斷的歷史,無疑成為今后更多民營資本開拓國內眾多壟斷市場的榜樣。2007年以來,各市場主體的競爭還會繼續深化,以規模取勝依舊是競爭取勝的法寶。當歷史的天平再次向原鋁企業傾斜的時候,只有擁有完整鋁產業鏈的公司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不斷的競爭中,我們期待著中國的鋁工業有更加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6年報
2.中國鋁業首次公開發行A 股招股說明書
3.信用等級通知書.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2006.11.15
(作者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礦業分公司 河南鞏義 4512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