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軍”——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在山東孟良崮喪命60周年。1月14日下午,筆者在上海黃埔同學會會議結束后,獨家采訪了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王女士時年79歲,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思維仍很敏捷,記憶力也很強。述及張靈甫的身世、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和家庭生活、情趣愛好,王玉齡平靜地娓娓道來——
投筆從戎隱痛殺妻
我的先生原名鐘麟,字靈甫,陜西西安人。張靈甫家境優裕,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那時軍閥混戰,國家處于分裂狀態,民不聊生。張靈甫崇拜孫中山先生,希望國家統一、繁榮昌盛,后離開北大,投筆從戎,遠赴廣州,入黃埔軍校四期步兵科。1925他跟隨蔣介石第二次東征,討伐背叛孫中山、發動叛亂的新軍閥陳炯明,立下戰功。蔣介石對他很器重,爾后下放作戰部隊,當了營長,投入北伐戰爭??箲饡r張靈甫升任團長,后躍升為副軍長、陸軍中將軍長,一路走來,仕途順暢。
說到張靈甫的家庭生活,王玉齡既嘆息又懷念,她略顯激動地說:“張靈甫婚姻有過不幸,也有過幸福美滿的好時光……有一位太太是被他親手槍殺的,以前傳言他輕信別人笑話,懷疑太太不貞而殺死她,那是不確切的……”
張靈甫的這位太太名叫吳海蘭。上世紀30年代初期,張靈甫率部駐四川。1933年,經部隊朋友介紹,張靈甫與四川廣元人吳海蘭相識,于同年冬在廣元拜堂成親。婚后,夫妻琴瑟和鳴,感情篤深。一年后,女兒張清芳出世,一家人其樂融融。未料,一起政治事件,使張靈甫深深隱痛,一怒之下,回到家在客堂里槍殺了吳海蘭,丟下剛幾個月大的女兒張清芳(建國后任護士,生有二子一女)。
吳海蘭的父母聞訊怒不可遏,去西安遞狀紙上告。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知道后,憤憤不平,打長途電話給遠在南京的宋美齡:“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你們要秉公嚴懲!”宋美齡向蔣介石吹“枕頭風”,指責張靈甫的違法行為。蔣介石命胡宗南派人押張靈甫去南京。抵達南京后,張靈甫就被關進大牢,被判刑10年??箲鹑姹l后,國民黨政府下令,凡所有在服刑中的官兵,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另保留原來軍銜)。
張靈甫出獄后,暫時無任命,便回老家西安探望老父親。其父先后娶過兩個妻子,均去世。農家需人打理家務,便為張靈甫包辦了一門親事,娶來一個童養媳,留在家燒飯、洗衣。此女名叫邢鳳英(可以說是張靈甫的原配),家境貧困,為鄰村的一個姑娘。張靈甫到家后,見邢鳳英給前妻生的幼女喂飯,很感動,認可了這個妻子,很快邢鳳英就懷孕了,生下兒子張居禮(今年71歲,曾任西安市政協副主席)。不久,張靈甫離開老家,與邢鳳英就再也沒見過面……
熱血報國 誓死抗日
抗戰之初,張靈甫率部參加上海、南京保衛戰,后來又參加了許多重大戰役。長沙大捷后,許多民房被毀,他帶領部隊幫助長沙百姓重建家園,人皆感激,稱贊他是“模范軍人”。
1938年7月至10月,在江西張古山萬家嶺戰役中,敵我雙方爭奪該陣地非常激烈。張靈甫當時兼任第七十四軍五十一師三〇五團團長,面對強敵,他毫不畏懼,反復爭奪陣地,激戰了5晝夜,雙方傷亡均很大。張靈甫向上司建議:“我們不能這樣與鬼子硬拼,可以從敵寇背后奇襲,來個兩面夾攻!”
隨后,張靈甫帶領100多名精干的青壯年士兵,從萬家嶺后山絕壁危巖攀爬到山頂。日酋想不到張靈甫會從這里偷襲。張靈甫出奇不意,使日軍背部遭襲,正面又遭猛攻,被打得落花流水。這一仗,擔當主力的張靈甫部立了頭功。
新中國成立后,上高博物館聘王玉齡為榮譽館長,王將放大的張靈甫照片贈給該館,并請該館將萬家嶺戰役資料寄她,以示子孫了解祖先是如何英勇保衛國家的!
筆者問:“據傳張靈甫在抗戰中被炸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將軍’,有這回事嗎?”
王玉齡微微一笑,糾正了筆者的話:“他的腿沒有斷,傳言不真實。如果腿斷了,他怎么能騎馬呢?”
原來,這場戰事發生在江西高安戰役。那一次,張靈甫在前沿指揮所指揮戰斗,不幸右腿被日軍機槍的兩顆子彈掃中,受了重傷。軍醫檢查后說:“腿要鋸掉!”張靈甫對隨從副官說:“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醫生鋸腿!”說完,他給了副官一把手槍,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結果右腿一直未治愈。
綜觀張靈甫在八年抗戰中的表現,自1937年參加淞滬抗戰至1945年抗戰勝利,屢立戰功,獲得過國民政府授予的“自由勛章”,無愧“抗日名將”稱號。
新婚往事歷歷在目
接著,王玉齡回顧了她與張靈甫結合的往事,懷念之情溢于言表。她是湖南長沙人,祖籍安徽靖縣,1928年6月出生。祖輩曾任過清朝的尚書和兩江提督。父親也是軍人,早年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少年時代王玉齡在長沙福湘女校就讀。1945年,17歲的王玉齡隨家人逃難到貴陽,在那里讀了高中??箲饎倮?,王玉齡才回到家鄉長沙。她是獨生女,父母愛如掌上明珠。1945年下半年的一天,經人介紹,張靈甫與王玉齡相識而相戀。張靈甫頻繁出入王家,并很快提及婚事,正式向王玉齡求婚。那時王玉齡的父親已亡故,她違背母意,在伯父母的支持下,同意嫁給張靈甫。
國民政府從重慶遷回南京后不久,蔣介石便宣布張靈甫繼任七十四軍軍長兼南京警備司令。張靈甫一娶嬌妻二升要職,可謂雙喜臨門。按照20世紀40年代京滬上流社會風俗習慣,張靈甫王玉齡的婚禮準備在上海金門飯店舉行。因為新郎張靈甫實在太忙,婚禮一再推遲,他也一再向王玉齡道歉。
總算把婚期定下來了。這一天,張靈甫攜王玉齡登上了從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删驮谶@個時候,蔣介石的電話又響了:有緊急公務要找他處理!一對新人只好趕緊下飛機,撇下上海金門飯店正在心急如焚等著他們的親朋好友。
按計劃,新郎新娘早到一天,他們可做各種準備。尤其是新婚服裝全是在上海裁剪制作的,兩人還沒試穿過呢。結果真的不合身:王玉齡太苗條,新裝明顯有點兒肥;張靈甫太高大,新裝顯然有點小,婚禮馬上就要開始,怎么辦?
裁縫馬上動手,在王玉齡腰身上下功夫,一會兒功夫就改好了??蓮堨`甫就麻煩了,改衣服往回收好辦,往外放就難了,時間來不及呀!
張靈甫馬上決定,借在場一位好友的衣服辦婚禮!許多人,包括許多親友都不知道,婚禮上張靈甫一身西裝原是別人的?;槎Y正式舉行,奢華而又隆重。喜慶還沒有結束,國民黨總統府侍從室又打來電話,告訴張靈甫:“速返南京,明天一早,蔣委員長召見?!?/p>
張靈甫脫下西裝就上路了,新婚妻子王玉齡堅決要跟他一起走。這樣,當天晚上,一對新人告別親友,匆匆坐上由上海開往南京的列車。他們就在滬寧之間的火車上,度過了新婚之夜。
婚后他倆雙雙攜手同游金陵名勝。游莫愁湖時,倆人合寫了一首詩,張靈甫寫前兩句:“欲遣閑愁且登樓,檻外山青水自流?!蓖跤颀g接寫后兩句:“莫愁不知何處去,空留斯樓憶千秋?!被楹笠荒?,王玉齡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張道宇,長得像父親。
充當先鋒 魂斷山東
1946年8月,張靈甫奉命率整編七十四師從南京開拔,充當打頭陣的急先鋒,向蘇北解放區進攻,一直打到山東。華東野戰軍領導陳毅、粟裕等全面分析了敵我態勢,決定誘敵深入,集結數倍于敵的優勢兵力,成功圍殲了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王玉齡認為:“張靈甫兵敗孟良崮有三個原因:(1)陳誠應允七十四師打下漣水后,即回南京休整,結果言而無信,使張靈甫部隊疲憊;(2)湯恩伯指揮不當,不該將一個全機械化部隊調上孟良崮,坦克、大炮上不了山,其中一個團調徐州待命;(3)友軍不合作,而共軍以車輪戰攻打,張靈甫部最后是山窮水盡?!?/p>
王玉齡說:“張靈甫在即將被圍殲的最后時刻,首先給蔣介石發電報,匯報戰況,接著打電話向老上級王耀武告別,最后給我寫了遺書,交給參謀楊占春,命他轉交給我?!边z書原文是這樣的(標點符號為筆者所加):
十余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杰決戰至最后,以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齡)吾妻,今永訣矣。
靈甫絕筆
五月十六日孟良崮
張靈甫在孟良崮喪命,王玉齡悲痛欲絕。她寫了一首詩,追念與張靈甫由相識、相戀、相知到最后永別的日子,詩云: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齒)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凄凄往事怯重溫。后來王玉齡重游莫愁湖,又寫了一首懷念的詩,詩云:樓在人亡空有恨,相思無盡染傷痕。依欄回憶從前事,不怨忘情累自身。
說到這里,王玉齡嚴肅地說:“昔日傳言張靈甫性情剛烈,為了效忠蔣介石、效忠黨國,他在彈盡糧絕、水糧俱無,被四面包圍之時,完全絕望了,義無反顧地舉槍自殺!他為什么要這樣自取滅亡?一句話,就是人各有志,各為其主嘛!他是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最后成了國民黨的殉葬者!”
王玉齡說,張靈甫戰死時我才19歲,上有老母,下有幼兒。為了照顧母親和兒子,我強打精神活下去。蔣家王朝崩潰,我帶著母親、兒子乘坐國民黨總統府包的一艘巨輪,隨軍撤退到臺灣,定居臺北。那時我們很苦,每個月只領取撫恤的幾十斤米。為了生存,1952年,我24歲時遠赴美國,讀完大學。當時我上午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學上課。4年苦讀終于畢業。此后我們一家就生活在美國。我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至退休。
筆者問:“你過去只讀過中學,怎么懂英語的?”王玉齡說:“抗戰勝利后,蔣介石曾打算派張靈甫當駐外大使。他請了一位英語老師,在家教英語,所以我掌握了英語會話,想不到8年后成全了我在美國的致用?!?/p>
不計前嫌 周總理接見
1973年秋,周恩來總理從僑胞口中得知王玉齡情況,命黃華設法找王玉齡,邀請她到北京訪問、觀光,歡迎她葉落歸根。最初王玉齡有點猶豫,正式接到黃華的信后,終于打消了顧慮。她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廣州觀光。接待她的外交人員轉達國務院的意見:王玉齡何時想回大陸,可隨時簽證。她于1973年9月飛抵北京。周恩來在病中安排時間,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接見了王玉齡。周恩來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周恩來待人熱情、誠懇,平易近人,有一種特別的人格魅力,給王玉齡留下了深刻印象。接著,周恩來又安排王玉齡到幾個大城市進行秘密參觀。沿途不僅有很好的保護措施,而且所到之處都給予很高規格的接待。以后王玉齡每年都去北京訪問一兩次。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同年5月,王玉齡再次訪問北京,鄧穎超和羅青長、熊向暉等熱情接待。鄧穎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王玉齡,親切地與她談心、話家常,關心她的生活。
王玉齡是一位愛國民主人士,盡力為祖國做有益的事。日本在占領寶島臺灣期間,利用剝削臺灣人民的血汗錢,以“臺灣政府”的名義,在日本最為繁華的地段東京銀座購買“光華寮”和“清華寮”兩幢價值可觀的大廈,而其產權證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后,直到20世紀80年代,仍使用此樓。王玉齡獲悉此事后,通過不懈的努力,拿到了“光華寮”和“清華寮”兩幢大廈的產權證,并將復印件交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臺灣“總統”大選期間,王玉齡和她的親友始終堅持一條:誰致力于兩岸和平統一,他們就選誰。
王玉齡母親王羅希韞暮年思鄉,懷念祖國。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王玉齡于1997年7月偕母回到湖南長沙,一直在家鄉陪伴老母,直到母親2003年101歲高齡去世為止。
目前,王玉齡定居上海,歡度晚年。平時除讀書或做其他消遣外,她間或去西安等地看望張靈甫前妻的兒女。外省和海外的孫子孫女、侄兒等也經常來拜望她。她與張靈甫所生的兒子張道宇,也在上海從事外貿工作。
最后,王玉齡激動地說:“目前,我擔任孫中山國際基金會總會副主席、香港特區黃埔同學會副會長、美國黃埔基金會榮譽會長。2005年金秋時節,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非常隆重。我應邀出席,見到了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感到欣慰?!?/p>
(責任編輯汪文慶劉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