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一開始就是技術的人,技術是為人的存在,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技術本性作為人的本質屬性,決定了人類的發展就是不斷技術化的過程。但人的技術化也造成了技術與人性的對立、人性的技術化與物質化。技術與人性的對立只具有相對的歷史必然性,人性技術化的揚棄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只有把技術與人性目的結合起來,走技術人性化的道路才是人的自我拯救之道。
關鍵詞:人的技術本性;人性技術化;技術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C9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7-0017-03
工具的制作與使用是人猿揖別的分水嶺,是人類與動物相區別的技術標志。從技術哲學視角看,人一開始就是技術的人,社會一開始就是技術的社會,人類的進化發展就是不斷創造和運用技術成果的過程。可見,技術與人性原本并不對立,技術不僅是人性的產物,而且作為人性的東西、人的質的存在展開和彰顯自身。但是,近百年尤其是近幾十年以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技術與人性的深刻對立,特別是以現代遺傳學為基礎的基因技術,不斷地侵入自然秩序,人性技術化的趨勢日趨明顯。科技將人性置于何地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本文試對技術與人性及相關問題作初步的思考。
一、人的技術本性
與其他事物的屬性相比,人性復雜而多變,難于窮盡。從歷史的觀點看,伴隨著人類進化與社會發展,人性總是處于不斷地生成和流變之中,不存在凝固不變的人性。而澄清人與技術的歷史關系是解決人性及人的技術性問題的關鍵。從人類進化的歷程看,技術是與人類相伴而生的,技術的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久遠。技術的起源從屬于人類的起源,技術伴隨著人類的進化而出現,沒有人類的出現,便沒有技術現象的發生,而技術的形成是以人類軀體進化、意識出現與智能發展等進化成果為基礎的;反過來,技術作為本能的補充和延伸,也是推動人類進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技術的進步促進著人類的全面進化。正是由于人掌握了技術,對自然界進行改造,并且在廣泛而深刻的程度上,把自己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按照人的內在尺度來造形,人才得以脫離動物界,實現自然的人化,創造適合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的現實世界。
技術活動的出現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劃時代事件,它不僅是人猿揖別的標志,也是作為物種的人類存在的根據,是人類活動的基本模式,因而廣泛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沒有技術就沒有人,沒有技術的進步也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發生和發展;反過來,有了技術就有了人,有了技術的進步就有了人類的進化與文化的繁榮。技術性活動模式的形成表明,人一開始就是技術的人,社會一開始就是技術的社會,人類社會的發展一開始就是建立在技術運行基礎之上的,人類的進化發展就是不斷創造和運用技術成果的過程,是不斷技術化的過程。技術是人類目的性活動的基礎和靈魂,是理解人類文明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把鑰匙。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技術本性構成了人性的基本內容,技術的發展規定和改變著人的本質。
二、人性的技術化
人的技術性作為人的本質屬性,決定了人的技術化是人的天命。任何個體總是出生在一定的社會體制和人工自然環境中,在特定的技術世界中成長和發展的。從衣、食、住、行、用到自我實現、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等各方面,無不受到技術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因此,他必須自覺或不自覺地引入、學習、建構和適應各種技術形態,把外在的技術模式內化為個體觀念和行為方式,這即是人的技術化過程。通過這一過程,生物意義上的人就逐步成長和轉變為技術意義上的人,自然的人就被塑造成技術的人、社會的人,技術模式就內化為人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從這一點來說,人的技術化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方面,是與人類進化和社會進步同步展開的,可以作為個體發展狀況和社會發展程度的衡量尺度。
人與社會一開始就處于技術化進程之中,一部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社會技術化的歷史。人的技術化過程是人類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體現。但是,我們看到,這只是技術化進程對人的影響的一個方面。人的技術化進程也給人帶來了人性技術化的嚴重后果,使人本身以及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建構不斷地被物質化、技術化。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活動不得不愈來愈按技術活動原則與規范而展開,人愈來愈被納入各種技術系統的建構與運行過程之中,成為技術系統的單元或作用對象,人日益受到技術的控制和奴役。今天的科技就像全能的上帝一樣,從無機物、有機物到生命、人的意識乃至精神信仰都被它創造和表征,這就是人性的技術化。在這里,不由地要追問,作為人的本質屬性和力量的技術,為什么會從為人的質的存在日益成為統治人、奴役人的異己力量?
在原始意義上,一切技術都可視為生活的技術,因為技術本身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生活問題而發展起來的,它從一開始就與人們的生活過程融合在一起。因此,技術一開始就是文化的存在,是為人的存在,技術不僅是智力意義上的文化,而且也是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它表征了人性的品質與才能。人作為技術的本體是技術生存與發展的根據和靈魂,它決定了技術的意義世界只能是人的生活世界,技術的終極關懷只能是人的生存與發展。
然而,近代以來的技術卻走著愈來愈遠離人的發展道路。從文化中獨立出來的技術“抽象掉了作為過著人的生活的人的主體,抽象掉了一切精神的東西,一切在人的實踐中物所附有的文化特性”[1],不斷地丟掉人的本體而確立自身為本體。其結果是技術成了技術的技術,而不是人的技術,它消解了人的存在。技術被看成某種超出人類或高于人類的本質,成為一種自我存在的實體,被當作是一種脫離它賴以產生和發展的人類的狀況、需要和利益的“母體”而存在的事物。技術理性的極度擴張,價值理性的日益枯萎,科技與倫理的疏離,理性與價值的分裂把現代人逼入了“意義的空場”,人類雖然獲得了物化的世界,卻越來越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園。當代人面臨著喪失自身存在根基的危險,技術在現代社會中日益成為壓抑人的異己力量,“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作為敵對的異己的東西同他相對立”[2]53。技術使人的社會性本質和精神意識特性不斷地退化和喪失,使人的精神空虛、思維被機械化、想象力和創造力被窒息、情感被消解。技術手段從根本上只能達到使人物化的目的,并且現代技術正在或已經超越人性目的的約束,具有了自己獨立的目的。因此,我們看到,技術所造成的人的異化、人性的技術化乃是技術系統的人性目的的喪失。這在胡塞爾看來是人的生活世界的失落,在海德格爾看來,則是人的存在即生存的遺忘。
三、人性技術化的解救之道
作為現代社會基本特征的科技文明所彰顯的技術理性不斷銷蝕傳統的價值理性,使技術理性逐步控制和統治了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技術理性的膨脹導致了一系列的惡果,最根本和最深刻的后果就是社會價值體系的單一化,人性的扁平化或畸形發展。人性的技術化是其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但是應該看到,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技術與人性的對立自一開始就孕育著某種對立的消解。當我們說在近現代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技術不斷地背離人性本體而確立自身為本體,這在某種意義上是真的,正如海德格爾所言,技術促逼人進入技術之座架而喪失了獨立性和主體性。但是,這只是相對的,并不存在技術對人性的絕對消解、人性的徹底技術化。因此,如果說在技術化的進程中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地位完全喪失,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謊言。這只是一種基于純粹技術理性的機械的技術對人性的消解模式,持這樣觀點的人只看到了現代技術作為相對于人的異己力量對人的控制和統治,并沒有追問技術對人的統治是何以可能的這一更根本問題。技術之所以成為統治人的力量,并非如海德格爾所說是因為現代技術的座架的本質,而是人的技術本性決定的,是技術作為人的本質力量所決定的,因為“只有人本身才能成為統治人的異己力量”[3]。海德格爾反對人類學的技術定義,因而作為座架的技術的力量根源被懸置了,呈現出無根性。正是在這一點上,海德格爾誤入歧途,走向了虛無主義和宿命論。而事實上,技術對人性的消解、人性的技術化是人本身的異化,是人本身的力量的表現,而非真正外在于人的力量,和人性走向復歸的力量是同一個力量。工具或技術理性實實在在地是人自身的理性力量,而非技術的理性力量。
因此,技術與人性的對立、人性的技術化是相對的和歷史性的,不具有永恒的歷史必然性,人類完全可以通過積極的努力來加以揚棄和克服。“自我異化的揚棄跟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2]78,因此,解決技術帶來的問題同發展技術走的是同一條道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目標并不是要擺脫技術,拋棄技術世界,而是要在技術進步與技術世界的建構過程中,求得人的自由與幸福,尊嚴與發展。技術在人類生活中的基礎地位與積極作用,決定了它是促進社會發展,謀求人類解放的根本途徑。反科學主義者所倡導的放棄現代技術文明、回歸原始質樸生活狀態的浪漫構想,是異想天開的幼稚之舉。雖然現實生活中的技術形態表現出多種多樣的負效應或奴役性,但技術并不是萬惡之源。在關注技術負效應與奴役性的同時,也應當看到技術的正效應與解放性,更應該看到它的進步性與發展趨勢,對技術進行客觀、公正和全面的評價。技術一方面是限制人類自由的桎梏,另一方面,卻又是沖破種種束縛,獲取人類自由與發展的基本途徑。這就是人類始終面臨的技術困境。事實上,由于人的技術本性,人類解放活動總是在技術困境的“泥濘”中艱難前行的。
人類進步和發展是一個現實的歷史過程。技術與人性對立的消解與人性技術化的揚棄要有一個歷史過程,要經歷一個否定之否定的現實辯證過程。技術不可能解決人類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只有把技術與人性目的結合起來,走技術人性化的道路才能真正為人類帶來幸福,才是人的自我拯救之路。人類的創造性與批判性是不會泯滅的,堅信,在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進程中,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之間的張力將得以重建,人性與技術的和諧而平衡發展的局面將會來臨。人類向“善”的目的性發展指向必將使技術為人類造福;高度發達的人性化技術世界必將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支撐“平臺”,支持著人類的解放與社會的進步。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人類將會創造出更加絢麗的未來技術文明。
參考文獻:
[1]胡塞爾.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21.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9.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