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重在建設,這是由它的價值和特征決定的。其中價值是前提,特征是依據,同時價值和特征又直接決定了路徑。路徑選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的落腳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
關鍵詞:價值;特征;路徑;核心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B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8/09-0026-0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價值觀念建設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當代中國人普遍認同的、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和濃烈的時代氣息的現代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匯古今、兼蓄中外、與時俱進,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具有動態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創新性特征。這些都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
一、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的前提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必須,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即重大意義決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四個相互聯系的方面構成,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榮辱觀是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社會整個價值體系和意識形態中處于中心支配地位,是引領人們思想和引導社會健康發展的精神旗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矛盾、本質和規律,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先進、最嚴密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國家憲法的確認,進而成為全黨全國人民一切工作的指針。這不僅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黨的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而且更進一步確立了它在國家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我國社會階層的分化和社會的轉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一些人喪失了正確的價值判斷,迷惘了理想的價值追求,甚至對馬克思主義也產生了懷疑和動搖。這些都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和時代的大背景下經過深刻的總結和反思而提出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還包含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廣泛內容。這就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個科學體系不僅對全體黨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且對全國人民也具有深刻的感召力和廣泛的約束力。它不僅使馬克思主義更加中國化,而且更加社會化;不僅帶有民族特色,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不僅堅持了先進性,而且更具有廣泛性。它在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精神領域樹立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使馬克思主義由“黨內約束”轉化為“全體約束”,由“憲法倡導”變為“自覺追求”,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其普適意義,突顯了其價值魅力,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
其次,實現了黨在理論上的與時俱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它由四個方面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的有機整體。從體系涵蓋的范圍來講,它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理論層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個是觀念、理念層面,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其中理論層面是主導,統領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層面。從體系的結構來講,它包括四個不同的邏輯層次:馬克思主義處于最高層次,即邏輯的頂點;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全體人民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處于邏輯的起點位置;從起點往上依次是精神和理想,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最后達到道德、精神、理想、信念、信仰和追求的頂點。它就像一個結構謹嚴的金字塔,處處以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把我們的追求導向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從性質功能來講,它不僅是針對全體黨員的,而且是針對全體人民的,是新世紀新階段黨提出的治黨治國的新方略。這些都把黨的理論和指導思想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從而實現了黨在理論上的與時俱進。
最后,為建設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奠定了精神和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基于對我國社會道德現狀的深刻考察、著眼于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全面總結思想道德建設經驗而作出的精辟論述和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不斷增強。這雖然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有時也難免魚龍混雜,泥石俱下。一些人喪失了起碼的理想信念,甚至喪失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懷疑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缺失、貪圖享受、社會心理浮躁等問題也還在一定范圍內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和諧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迫切需要在全社會樹立起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適應這種情況而提出來的。它的提出,對于構建一種富有時代特征、人文內涵、中國氣派和普遍認同的嶄新的現代價值體系,對于整合多樣化的價值取向,化解社會利益和思想矛盾,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全社會的價值溝通和價值共識,從而為建設和諧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的依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重在建設,這是由它所具有的時代特征所決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特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的重要依據。這些時代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理論性表現在兩個方面: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同時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和貢獻遠遠不止局限于理論的層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實踐的層面,即體現在它的實踐指導作用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針對我國當前社會思潮多樣化和價值多元化而提出來的,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價值觀念建設方面所取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為每一個處于社會變革和轉型期思想上正經歷著深刻嬗變的人們建立心靈寓所和精神依托而提出來的,因此,具有極大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
第二,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繼承性一方面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承和始終堅持,另一方面又表現為對我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優良的革命傳統的繼承和發揚,這種歷史傳統和革命傳統集中體現為民族精神。創新性則表現為它提出了一系列相互關聯、自成體系的核心價值觀念,弘揚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它堅持用核心價值觀念整合多元價值和引領社會思潮,為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找到了主心骨;它巧妙地把黨的意識形態和國家的意識形態統一起來,增強了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從而實現了黨在指導思想和意識形態建設上的與時俱進。
第三,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一。先進性是對工人階級先鋒隊的要求,它要求全體黨員不僅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同時還必須具備起碼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并且兼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廣泛性則是指群眾性,是對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先進性以廣泛性為基礎,廣泛性以先進性為前提。只有把先進性與廣泛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找到了著力點和切入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向作用才能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化功能才能全面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第四,動態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動態性是由它的歷史性、傳承性和與時俱進性所決定的,這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永遠處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它的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開放性是指它融匯古今,兼蓄中外,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必將隨著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增添新的內容。這種動態性與開放性從本質上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
三、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的落腳點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原則,找準路徑,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的落腳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堅持靈魂,突出主題,把握精髓,打牢基礎,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和要求。在這一總的原則指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是黨80多年來不斷實現理論創新的成功法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正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堅持與時俱進的產物,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堅持與時俱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須把它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因為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代實踐中的一個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因此,要建設和諧文化,就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合多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就必須以解決人們的各種思想認識和社會矛盾為突破口,以實現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旨歸。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隨著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從而實現與時俱進。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整合創新。從整合的時間序列講,包括把中國古代價值觀念的精華和革命時期的價值傳統與新時代的要求結合起來,使傳統的價值理念融入新的時代內涵,從而形成充滿時代氣息的新的價值符號和價值觀念;從整合的空間序列講,就是吸收當今世界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一切有益的合理的價值理念,為我所用,為我服務,從而形成既反映價值共性又包含民族特色的新價值理念。堅持整合創新,要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擴大認同,充分利用各種典型文化資源,努力形成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下多元社會思想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生動格局;要發展以科學、務實、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文明、環保、和平等以和諧為核心的價值體系,透過對和諧的肯定評價和相應的獎懲褒貶,建立健全各種制度以及法律規范、行為準則,以指導和約束各種社會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現代文化與古代文化相銜接,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銜接,把社會生活與個人生活相銜接,使現代價值觀念體現在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建立健全核心價值觀念的教育引領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質上是建設現代形態的民族精神支柱。然而,任何精神支柱的建設都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素:經典文本、傳授者、接受者、禮儀規章、物質載體等。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在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身的同時,建立健全培養核心價值觀念的教育引領機制。堅持正確的思想輿論導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內容,科學運用各種手段,廣泛宣傳并貫徹到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等工作中去,唱響弘揚真善美、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發展和諧文化的主旋律,不斷擴大主流輿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真正為人民群眾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全過程,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現代化建設的指導作用,同時又在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檢驗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國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的主要內容文件盤,盡快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學校、進課堂,使廣大學生和黨員干部真心信仰、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只有這樣,才真正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由理論到實踐、由觀念到行動的轉化中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才能在全社會真正樹立起來。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