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計劃署(WFP)駐京辦事處主任韋安夏稱:在全球范圍內,糧價上漲這一趨勢日益嚴重。一些產糧大國,如澳大利亞等遇到了罕見的干旱,影響了糧食產量。而需求卻在不斷上升,中國、印度等大國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前以米和面為主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們對雞蛋、魚、肉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這些食品的生產都是以糧食為基礎的。與此同時,用糧食生產燃料的新科技也使糧食身價倍增。另外,美元疲軟也是導致糧價上漲的原因。
受糧價上漲影響最大的其實是貧窮國家。這些依賴糧食進口來維持人民基本溫飽的國家現在正面臨著糧價提高25%的困難境地,為了購買足夠的糧食,他們只能減少其他方面的開支,很可能受波及的是醫療、教育等同樣重要的領域。這可能使這些剛出現轉機的國家再次陷入危機。
WFP的一個主要職責是救助貧窮國家,但其每年的經費有限,糧價上漲使他們能購買的糧食減少了,隨之而來的是受助人群也不得不縮小。是該把所有人的供應量都減小,還是干脆把一些人從援助對象中刪掉?這對WFP來說,是一個極為痛苦的抉擇。
目前,面臨饑餓的人數在不斷攀升,平均一年有400萬人跨入饑餓人群的行列。這個不正常的現象是個巨大問題。聯合國的目標是將全球饑餓人口減半,但至今還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如果從現在到2015年,WFP還不能實施連貫有效的方法,此目標將很難實現,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要挨餓。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世界的糧食產量就足以養活全球所有人口,而且糧食產量的增加始終比人口數量的增加要快,因此,饑餓絕對不是缺糧造成的。真正的問題是糧食分配不均:一部分地區擁有太多,而另一部分地區又不夠。甚至是在同一個國家內部,也存在這種不平均現象。
研究數據顯示,現在世界范圍內大約有8.54億人營養不足,這些人得不到維系健康和積極生活所需的充足食品。饑餓雖不是致死的唯一原因,但饑餓會讓人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有時小病也能令饑餓的人喪命。據統計,每年大約有600萬兒童因為膳食攝入不足和簡單疾病合并導致死亡。絕大部分的饑餓人群分布在非洲和南亞地區。
過去,WFP的援助國幾乎都是經合組織成員國,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但現在,中國、印度、利比亞、越南這些曾經的受援國也成為了捐助國,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不僅對WFP,而且對那些仍然掙扎在饑餓生死線上的人們而言,這些國家的成功就是他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