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電影真人版《變形金剛》正在熱映,連我都忍不住到電影院一睹風采,“威震天”、“霸天虎”這些名字一下子將我們帶回到了兒時的記憶。那時的我們多半沒錢去買幾十塊一個的變形金剛玩具,只好先大喊一聲“變形了”,然后扭動胳膊腿并不時在嘴里模仿出“呵哩喀喇”變形的聲音:這就算是窮孩子的變形金剛了吧。
可以說,動畫的產生對我們每個人童年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在《小蝌蚪找媽媽》的年代,那時還沒有電腦,制作一部動畫片需要制作人員把電影所需要的畫面純手工一幅幅畫出來。一部90分鐘的動畫片需要我們制作90分鐘×60(一分等于60秒)×25幀(保證視覺暫留或者說我們看上去的動畫是流暢的我們需要一秒鐘25幅圖畫)=135000幅畫。由于真正的動畫片場景復雜,真正的數目還要大得多。
感謝電腦的出現,感謝FLASH技術的產生,將繁雜不堪的工作變得只需要我們輕點幾下鼠標就可以完成。FLASH技術的核心理論在于,它只需要幾個關鍵幀。所謂的關鍵幀比較像電影畫面的定格:比方說我們做一個舉起杠鈴的動畫,我們需要的是這個動作的起始——抓起杠鈴,然后就是最后的動作——杠鈴舉到最高點,而中間的動作,是由計算機自動填充的,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那么,關鍵幀和交通事故的現場重建究竟有什么關系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刑事技術人員面臨的最大敵人,不僅僅是犯罪分子,還包括犯罪的天然幫兇:時間。刑事技術人員的終極目的就是要證實之前究竟發生了什么,也即“現場重建”。那么,怎樣重建呢?
關鍵幀,對,就是要依靠關鍵幀。以車撞人交通事故為例,通過發現現場的幾個關鍵幀,以及這些關鍵幀的具體意義,就可以得出最后現場重建的結果。
第一個關鍵幀發生在撞擊的瞬間。以通常的正面撞擊為例,撞擊會如何發生呢?仔細觀察過車輛的人會發現,車輛最突出的部位往往是前保險杠,撞擊往往也就是在前保險杠和人體之間發生。不要小看這發生在電光火閃之間的一次撞擊,它會帶給我們相當豐富的信息:比如說,不同的車輛的前保險杠高度是不一樣的,桑塔納2000多半會撞在小腿,解放會撞在膝關節以上,豪華大巴突出部的位置更高,往往到了我們的胸腹部。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撞擊高度還要受到車輛行駛狀態的影響,剎車時撞擊點比真實高度略低,而加速則會造成較高的撞擊。
還遠遠不止這些。在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中,我們一共可以發現4個關鍵幀。
第二個關鍵幀發生在被撞人員身體傾倒的一瞬間。可能會和大家的想象完全不一樣,路人被汽車撞擊后并非直接飛出。回憶一下我們初中的物理學知識就會明白,由于慣性的作用,被撞擊之后是倒向汽車的方向的,這樣人體和汽車就會形成二次撞擊:以一般人體高度而言,撞擊往往發生在頭部和轎車擋風玻璃之間,碎裂的擋風玻璃雖然是所謂的“安全玻璃”,但往往還是會給被撞擊人造成相應的損傷。
第三個關鍵幀會發生在人體經過二次撞擊獲得足夠動能之后。如果車速足夠快,人體會飛出,第三個關鍵幀則會發生在人體跌落和地面碰撞的時候。這個過程人體會在空中翻轉、轉向,分析起過程來更需要非常的細心和仔細。
最后一個關鍵幀會發生在什么時候呢?對,如果在發生第三次損傷后汽車仍然沒有剎住剎車,第四個關鍵幀就會出現。典型的比如說碾壓。不要小看了碾壓,這也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信息,這樣的案件不勝枚舉:比如說,碾壓后汽車輪胎的花紋會給我們留下汽車的相關信息;甚至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案件,汽車車輪的橡膠擋泥板和死者衣物刮擦留下了泥土痕跡,而泥土顏色在當地正好很特別,于是確定了車輛來源等等。
事實上,我們剛剛講述的還主要是從法醫的角度,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從死者身上留下的證據來進行判斷,而實際工作中,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主動撞擊的汽車也絕不是金剛不壞之身,比如說,在第一個關鍵幀,汽車的前保險杠可能彎曲,在第二個關鍵幀,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可能破裂,哪怕是第四個關鍵幀,車輪凹槽可能攜帶人體組織、血液,而現場留下的油漆片、車燈、轉向燈碎片、煞車痕等等也會給我們留下相當豐富的信息。
好了,想象一下,在一個交通肇事逃逸現場,你看過現場后迅速做出判斷:肇事車輛藍色,很可能型號為普桑,前擋風玻璃破裂,正在向某某高速路口方向逃竄請前方檢查站注意協助調查。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