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講解】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的如:說、笑、寫、看、旅游、休息、工作、學(xué)習(xí);
表示發(fā)展變化的如:增加、減少、擴大、提高、降低、發(fā)生、出現(xiàn);
表示心理活動的如:愛、恨、喜歡、討厭、想念、忘記、佩服、重視;
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動詞)如:能、要、會、敢、可以、應(yīng)該、愿意;
表示趨向的(也叫趨向動詞)如:上、下、去、來、進、出、到、過、過去、上來、回去、起來;
表示判斷的(也叫判斷詞)只有一個“是”。
動詞一般用來說明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等。例如:
(1)我們在田野散步。
(2)我們在學(xué)習(xí)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能愿動詞常常放在一般動詞的前面。例如:
(1)把皮一剝,我就能吃下去。
(2)而風(fēng)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愿意去“消磨”。
趨向動詞可以單用,一般用在其他動詞的后邊,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如:“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
判斷詞“是”(“就是”“正是”)主要起聯(lián)結(jié)句子的主語和賓語的作用,表示主語和賓語是同一關(guān)系或從屬關(guān)系,如“王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牛是哺乳動物”。
有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短暫的動作行為,如“看看”“走走”;或者表示“試一試”的意思,如“嘗嘗”;或者表示動作行為的反復(fù),如“研究研究”“考慮考慮”。
動詞在句子中主要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大部分動詞后面可以帶賓語、補語,例如:
(1)爺爺回來了。(謂語)
(2)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籠”是謂語中心,后面帶了賓語“一層薄煙”)
(3)弟弟把杯子打破了。(“打”是謂語中心,后面帶了補語“破”)
在漢語中,動詞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作主語和賓語,例如:
(1)學(xué)習(xí)并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主語)
(2)這個孩子很喜歡游泳。(賓語)
動詞還可以作定語,但是一般要靠“的”連接,例如:
喝的水必須是燒開了的。(定語)
【即學(xué)即練】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動詞。
(1)我很贊賞那小橘燈,接過來,謝謝她。
(2)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
(3)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yīng)該責(zé)備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