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6分)
1.下列黑體字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確鑿(záo) 收斂(liǎn)
蟬蛻(tuì) 重荷(hé)
B.倜儻(dǎng)污穢(huì)
深邃(suì) 躊躇(chú)
C.熾(chì)痛 磐(pán)石
赫(hè)然 嗥(gāo)鳴
D.哽(gěng)咽 臃(yōng)腫
訕(shàn)笑 哺(bǔ)育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眼花潦亂 嘆為觀止 變幻多姿 叱咤風云
B.息息相通 語無論次 堅持不懈 鄭重其事
C.不可思議 夢寐以求 齊心脅力 略勝一籌
D.養精蓄銳 迫不及待 一塵不染 相得益彰
3.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橫線上應填入的一項是()(2分)
苦難的殘疾人告訴我:“命運給了你一條崎嶇不平的路,_____________;給了你一個碗,_____________;給了你永恒的夜晚,_____________。學會堅強吧!它比什么都珍貴。”
A.你卻要尋找豐盛的食品;你卻要開墾美麗的草坪;你卻要尋找溫暖的陽光
B.你卻要開墾美麗的草坪;你卻要尋找豐盛的食品;你卻要尋找溫暖的陽光
C.你卻要尋找溫暖的陽光;你卻要尋找豐盛的食品;你卻要開墾美麗的草坪
D.你卻要開墾美麗的草坪;你卻要尋找溫暖的陽光;你卻要尋找豐盛的食品
二、現代文閱讀。(36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4~7題。(17分)
美麗如初
劉璇
①月色皎潔,一如閃亮的白綢,寧靜而安詳地彌漫。我握著母親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學的弟弟歸家。并不冷,然而街靜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親卻等得耐心又耐心,遙望著那條很寬的很白的路,母親說:“一直這樣等,慣了。”我的心怦然一動,目光在母親單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讓母親這樣地等待過,并不只是小的時候,女兒大了,反而更讓母親牽掛。那些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和學友們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個人轉進僻靜的街口,卻望見母親的衣衫和著樹影飄動,一樣的迷離,心忽地跳快了,跑過去,卻只叫了一聲“媽媽”。母親也不說什么,很欣慰地笑著,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異地,只在假期里歸來,母親的身影卻依然準時地站在街口樹下,等待不久也要離家求學的弟弟。我忽然很羨慕母親,可以把那么深沉的愛包容在靜靜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鈴聲響過來,弟弟立在我和母親面前:“媽!姐!”“怎么才回來,讓媽等那么久!”我半是歡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親還是那么欣慰地笑著,拍拍弟的手。弟弟沖我做個鬼臉。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親身邊,我忽然覺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戀溫暖的港灣,卻不能永遠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親安靜地替我整理行囊,見我跟著她走來走去,卻不開口,母親說:“從前你外婆也是這樣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著母親,仿佛看見外婆的雙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從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親回家,就像母親今天等我們回家,而我也會有那么一天,讓深深的愛融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動著月光里母親靜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論經過什么,我記憶中的那些夜晚永遠美麗如初。
4.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寫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4分)
5.在等放晚學的弟弟時,為什么“我”會“等得焦急不耐”,母親卻“等得耐心又耐心”?(4分)
6.第④段中說,“我忽然覺得失去了什么”,“我”覺得失去了什么呢?(5分)
7.(1)寫出在全文結構上與末段中“眼前晃動著月光里母親靜立的身影”一句相呼應的一句話。(2)說說為什么“我記憶中的那些夜晚永遠美麗如初”。(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8~12題。(19分)
走出地平線
賈寶泉
記得少年時節,自己剛剛懂得一些世事的時候,就常常這樣問自己:我能夠走出地平線嗎?
站在故鄉的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個灰蒙蒙的大圓環繞著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個灰蒙蒙的大圓環繞著我。這兩個大圓環本是重合著的,是天和地熱吻時留下的唇痕。自己做孩童的時候,看見這個大圓就有了一種庇護感、安全感;后來年歲漸長,便以為它是鳥之籠、驥之轡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爛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氣力,在一個紅花黃葉點綴秋光的清晨,我忽然異想天開:走,到地平線外看世界去!
在村頭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個小村子正好落在地平線上。及至我走進那個村子,并沒有看到一條灰蒙蒙的線從街中穿過;原來,它還在遙遠的天邊上。我又繼續向它走去,它也繼續向后退去,它和我就這樣不離不棄,如影之于形。我感到了地平線對人的愚弄。它實在是刺痛了一個無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詛恨它,就越要揣摩它。我發現,在平地上認為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氣中認為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陰雨天氣中就不是;孩子認為是地平線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視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線的地方,在視力不正常人眼里就不是。原來,地平線并不是可以觸摸的實體,只不過是一種視感罷了。再往深處去想,它竟是大地對人類的一種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的立足點高于別的地方,與這種居高臨下的心態相適應,就出現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線。
詛恨一個原來沒有的事物,其實是在詛恨你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地平線,都有屬于自己的封閉的圈——由自己建構的環形山,誰想讓自己的“環形山”里面積大些,誰就得站得高些。視界越開闊就越看得清地平線。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連地平線也不曾見過。他們平素里放眼環睹,見到的無非是重樓千尺,高墻四壁,人車爭路。把地平線還給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隨著視野的延展,當我把視點移向別人,移向身外的廣大的世界,我郁悶的心似乎八面來風了。原來,地平線竟是以自我為中心覽世閱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只要這個立足點不變,就永遠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為中心,即使你的身軀很魁偉,看到的也仍然是一個圈子;而當你想到身外還有別人,想到別人也在審度這個世界,你就會知道,在別人目力不及之處,你就在他的地平線之外;當你想到這星球上的蕓蕓眾生每一個人都有視物極限,你又會知道,我們腳下的大地每一處都是地平線;當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與過的雙面體,想到兒時雖然沒有追上地平線,卻憑借它的誘惑,它的前導,走出了父母溫暖的懷抱,看到了別處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獲太陽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緩緩轉動的風車木輪,還知道了太陽花又叫望日蓮,你又會對地平線表示百倍的謝忱了。
人之所以感覺到世界環閉,人生于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許,是他的思想還沒有沖破牢籠!
沖破思想牢籠,就要擴展自己的襟懷,就要想到這星球本是眾人的星球。我不敢說,立身于圣潔的珠穆朗瑪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見地平線,但是我敢斷定,坐在于茫茫星空飛行的太空船上,是決然看不到地平線的。
8.文中的“地平線”指什么?“走出地平線”有什么含義?(4分)
9.作者所說的“周遭的地平線”是怎樣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3分)
A.地平線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視覺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線原來并沒有,是一種視覺效果,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
C.以為自己的立足點高于別的地方,“居高臨下”,形成了地平線。
D.地平線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天和地這兩個大圓自然重合的結果。
10.聯系上下文,說說文章兩次寫兒時追趕地平線有什么用意。(4分)
11.作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地平線”,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5分)
12.為什么說“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3分)
A.以地平線形成的“圈子”為喻,說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這一點就不能超越自我。
B.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達到新的境界。
C.這個“圈子”是不確定的,隨著視野的延展,“圈子”會擴大,但它永遠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線”是一個“圈子”,認識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線。
三、古詩詞默寫。(12分)
13.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春潮帶雨晚來急, ________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
(2)黃梅時節家家雨,____________。(趙師秀《約客》)
(3)___________,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4)____________,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
(5)山際見來煙,__________。(吳均《山中雜詩》)
(6)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維《竹里館》)
四、文言文閱讀。(12分)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4.解釋下列句子中黑體的詞。(2分)
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②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 )
③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
④稍稍賓客其父()
1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B.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C.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D.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②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17.填空: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用文中的原話回答下列問題。(2分)
①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轉變了學習態度,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學有成效?
②孫權勸學的目的是什么?
19.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認為一個人的成才主要是靠先天條件,還是靠后天勤奮?說說你的觀點和理解。(2分)
五、語言訓練。(4分)
20.仿照畫線句子的表達,續寫一個句子,與畫線的兩句構成語意連貫的排比句。
人們在不同的領域中實踐著自己的追求,施展著自己的才華:獻身科學的,探索著大自然的謎;熱衷文學的,編織著人生的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50分)
21.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美好的期盼。我們期盼學業的進步與成功,期盼彼此的理解與信任,期盼家人的幸福與安康,期盼社會的安定與發展……請以“期盼”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卷面整潔;③500字左右。
(參考答案見本期第3版)
【比較閱讀參考答案】
《登上南極的第一天》
1.因為“我”抬頭看到了旗桿上飄揚著五星紅旗,這里的“家”是指祖國。
2.“它們”指賊鷗。回答第二問言之成理即可。
3.言之成理即可。
《科學探險的壯舉》
1.行進吃食體力消耗通訊聯絡
2.我們我 四、五、六
3.因為暴風雪太大,不是吹走了,就是埋了。如第二段中“瘋狂的暴風雪打在臉上……”,第七段中“因為暴風雪太大……有電臺也沒有用”等語句都說明了這一原因。
4.略。
【語法小錦囊參考答案】
(1)贊賞 接過來 謝謝
(2)穿上 是 紀念
(3)有 應該 責備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末檢測題參考答案】
一、1.D2.D3.B
二、(一)4.安靜平和(能答出“寧靜”即可);展示人物活動環境的特點,襯托母親的美好形象。5.因為母親能“把深沉的愛包容在靜靜的等待中”,而“我”還做不到。(大意對即可)6.(因為已經長大而獨立)失去了倚在母親懷里感受母愛的機會,失去了享受母親等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機會。(大意對或言之成理即可)7.(1)我的心怦然一動,目光在母親單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因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著母親深沉美好的愛。
(二)8.“地平線”是一種視覺感受,是以自我為中心覽世閱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走出地平線”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沖破思想的牢籠”,“擴展自己的襟懷”。9.D 10.說明地平線是一種心理“視感”,是一個功與過的雙面體,不斷地超越它,就會不斷地進步。11.略。12.C
三、13.(1)野渡無人舟自橫 (2)青草池塘處處蛙 (3)正是江南好風景 (4)江山代有才人出(5)竹中窺落日 (6)明月來相照
四、14.①只是 ②到 ③鄰居 ④以賓客之禮相待15.C 16.①你現在掌權管事,不能不學習呀! ②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來看,已不再是原來吳下的那個阿蒙了。17.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18.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19.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語句通順即可。
五、20.示例:迷戀藝術的,塑造著生活的美。
六、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