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出版行業已進入了微利時代,提高經濟效益,必須提高成本意識,不斷完善基礎工作,把先進的現代成本理念融入企業的管理中去。
一、要樹立全員成本意識,強化全面成本控制
全員成本控制是指各部門、各個環節,全體職工對成本所進行的共同控制。首先單位領導必須重視成本控制,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讓人人都懂得只有用最少的消耗獲得最大的利潤,企業才能增效,個人才能增收。此外,還要建立一套能對各成本責任單位、責任人進行有效約束的制度體系。依據出版社成本項目,劃分為生產成本、營銷成本、輔助成本、管理成本等,科學分配成本預算,并對構成出版社運作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成本控制,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預算。分析各經濟活動之間的成本關系,同時還要對未納入會計核算范圍的成本行為進行分析,強化全面成本管理。
二、成本控制要貫穿于編印發全過程
每種出版物從選題策劃到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都要經過若干個相互聯系的生產環節,只有從每個環節入手,才能真正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1.制定合理的目標成本。制造目標成本一般情況下以正常出版的圖書種數、印量等為基礎,加減預計可能發生的成本,推算出新書的成本;或以市場為依托,依據發行人員提供的市場信息,書市行情以及各類圖書的市場比價、需求趨勢,并根據本出版社所擁有的資源優勢(書號,作者群,讀者群、經銷商等),測算出具有競爭力的圖書的最低價格,再測算出本期目標收入及目標利潤,從而擬定目標成本。目的是與實際成本相比較,從而控制成本。開發研制、營銷發行的目標成本,可比照制定。
2.加強生產過程成本的控制。圖書的生產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成。直接成本有稿酬、紙張、裝幀材料、制版費、印刷、裝訂和出版費等。間接成本主要有編錄經費組成,包括編輯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圖書資料,辦公費用等等,它們以分期攤銷的形式,最后都計入直接成本。圖書出版的首要環節是選題策劃,在這一階段就要實施成本控制。要求我們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做出預測,篩選選題,分析不同出版物的獲利能力及市場競爭力,做到優中選優。印制圖書工序繁多,圖書成本中又以材料占比重較大,主要是紙張和裝幀材料。要求及時了解紙張的市場行情,力爭做到貨比三家。同時,熟悉出版工價(拼版、上版、印工等),由出版科對印刷部門定期進行調研,不斷選擇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印刷廠家,從而降低成本。然而成本管理不能僅僅只著眼于成本本身,單純以成本的高低為標準容易形成誤區,還要利用成本、質量、價格、銷量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支持企業為維系質量、調整價格、擴大市場份額等對成本的需要。此外,會計部門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與目標成本對比,對有異常的成本變動情況,及時向上報告。
3.加強發行過程成本的控制。出版物只有銷售出去,收回貨款,才完成一個的循環過程,才能實現其增值。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圖書營銷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營銷所付出的成本也日益增大,有些甚至大于它的生產費用。因此,對于圖書成本的核算來說,銷售環節的費用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們應以過去發生的實際支出數據為參考,對過去變動銷售費用數據進行細致的分析,結合企業當前不同類別圖書的銷售與回款情況,調節不同品種產品的銷售費用金額,對暢銷及回款好的,應適當增加其變動銷售費用的支出比例;對于固定銷售費用應按項目控制開支絕對數額,在確保銷售目標和利潤實現的前提下,把各項合理的銷售費用支出完全列入銷售費用預算范圍內,從而實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做好營銷成本的控制,不僅依賴企業完善、規范、有序的制度來維系,同時人的潛力不可估量,銷售人員會千方百計想出節儉銷售成本的“良策”;同時在與商家進行溝通、協商的過程中,加強情感交流,利用各種資源,“花小錢辦大事”。
三、推行成本責任制度,加強部門的考評、獎懲工作
運作良好的企業離不開目標成本管理,要加強全面的成本控制,必須實行成本責任制度。將單位的整體成本目標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子目標,分配給各部門(即各責任中心),責任中心應對其可控成本負責,這樣不僅能協調各責任中心的目標與企業總體目標的一致性,而且能發揮各責任中心的成本潛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總體目標成本。成本管理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要通過考核來檢驗。以目標成本為依據,根據會計提供的成本核算資料對各成本中心目標成本的實現情況進行考核、分析,對完成情況好的予以獎勵,對超支嚴重的進行罰款。在考核的基礎上,對差異產生原因進行及時分析,總結降低成本的經驗,挖掘企業的內部潛力。
總之,成本管理作為出版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始終,只有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系統的控制,才會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