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群體概念,文化現象是群體現象。接力出版社作為一家優秀出版社,傳承文化是企業的根本目標,可以說,文化是出版企業的根。這種文化特性,不僅體現在我們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更貫穿于我們經濟活動管理的全過程,重點表現在用文化構建企業管理的底蘊與基本邏輯。
接力相信,企業即人。企業中,人、財、物的管理應該是一個有機系統,其中,人處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導地位。作為接力的企業文化,更強調企業精神、全體員工共有的價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著眼點就在于遵循人性尊重的管理:尊重接力人的價值觀,尊重接力人的潛能。
人性尊重的管理,基于溝通、妥協、恪守底線。
1.溝通:人性原則
溝通是一門技巧,基本點在于強調人性原則。在接力出版社,有效溝通就是企業文化。人性化溝通,既包含決策前的溝通,也包括執行中的溝通;包含上下的溝通,也包括部門合作的溝通;包含組織內的溝通,也包括合作伙伴的溝通。
2.妥協:人性原則
至剛則折。團隊中的矛盾是永恒的,猶如劇情的展開,正是在矛盾中逐步到達高潮。基于人性原則,必要而適當的妥協,對于接力文化的傳遞、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3.底線:企業管理原則
溝通和妥協,出發點是為了實現企業目標,而實現企業目標,必須恪守企業管理底線:制度管人、制度管事。
接力出版社地處邊陲,人才有限,但近年來,由于體制的優勢,接力出版社通過項目合作形成人才引進新的渠道。塑造卓越的接力人,其實是塑造一種包容個性的企業文化育人的模式。
1.合作的理念和合作實踐
“追求合作、追求卓越”,這是接力出版社的核心價值觀,也是前任社長李元君建社之初便堅持的企業文化構建原則。十七年來,接力出版社在這一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在開展企業經濟活動、尋求團隊內部合作、探索發展道路上取得了成效。
2.鼓勵為主體的激勵潛能的團隊管理的思路
接力出版社的領導者實施核心價值觀引導與灌輸、員工認同、潛力激發三部曲的激勵方式,突出人在企業中的核心作用,樹立了構建企業文化也是員工基本職責之一的意識。在團隊建設中,強調以鼓勵為主,寬容錯誤、減少疑心、放開胸懷、鼓勵創新,“你有多大的能耐,就給你多大的平臺”。促進了員工社會責任感的構建,讓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不斷加強。
在接力出版社,長期以來形成這樣一種意識:管理知識型員工,固然需要制度的完善,但是,更需要企業文化的長效建設。
1.個性化與企業統一整體矛盾沖突的不斷均衡
擁有強勢企業文化的企業對于人才的態度,必須是“海納百川、以我為主”。人才來了,必須按照接力出版社的核心價值觀規范行為,有沖突的地方員工必須改變自己。但是,也有“和而不同”,在價值觀上,除了核心價值觀之外,可以求大同(核心價值觀)而存小異(其他價值觀)。正是在“和”的兩面中,文化企業知識型員工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保留、鼓勵。
2.管理制度的剛性與實踐過程的彈性的不斷均衡
制度遏制人性中惡的一面,文化則弘揚人性善的一面。制度管理是一個剛性十足的工作,但是,不應該回避彈性的執行,在剛性與實踐的彈性之間,強調以人為本。
3.管理文化的持久性與管理制度的市場敏感性的建立
管理文化必須有相對的持久性,但是,忽視市場變化,則這種管理文化下形成的管理制度必將成為發展的障礙。為此,接力出版社調整管理制度,推出了“項目負責制”,改變生產組織結構,以項目負責人(責任編輯)作為監督、整合生產鏈條的執行人;出臺“項目三級兩次論證制”,按照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類型;完善“激勵處罰機制”,新設激勵機制、建立相對完善的考核體系與方法,合理調整能力導向與文化導向的價值觀平衡。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隨著改制轉企的順利進行,接力出版社也在不斷嘗試進行存量資產重組及產權讓渡改革。這些改革的進行,正從延伸產業逐步展開,讓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共同組成國有控股型或參股型的有限公司,同時,也需要建立科學的領導制度,對于延伸產業中的有限公司逐步建立決策、執行、監事會和經理層這樣規范的治理機構,以及建立雙向選擇的人事勞動制度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等。這些制度的探索,是應對市場變化的現實需要,也是與接力出版社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追求相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