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書籍銷售兩極化現象普遍
近年來,臺灣通路風波不斷(金石堂的“銷結制”和農學社與城邦分別爆發下架風波),為日后供貨商與連鎖書店的爭執揭開了序幕。而在圖書市場暢銷書與滯銷書間的差距更加明顯,過去支持在暢銷書與滯銷書之間的中間銷量的書種,急速消失。據2006年12月的《誠品好讀》報道,書籍銷售的兩極化時代來臨。對此,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也認為,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書籍銷售的兩極化將持續成為普遍現象。他分析有以下因素所致:
1.所得收入的兩極化:豪宅族與(年平均收入減少的)月光族的兩極化;
2.媒體效應的兩極化:只看能否搭上全球性的熱門話題與社會事件話題;
3.分裂市場的兩極化:只剩非此即彼的兩極化思維的關注焦點;
4.通路的兩極化:只剩連鎖書店與網絡書店的兩極化;
5.出版業上下游立場的兩極化:面對銷售兩極化,退書率日益增高的現實,上下游之間產生種種對立與摩擦,更不利于書籍的實際銷售;
6.出版業因應行為的兩極化:由于暢銷書與滯銷書的對比太大,出版業對待兩種書的工作思維與方法也兩極化,進而加重兩極化的呈現。
臺灣第三十屆時報文學獎出現雙首獎
時報文學獎是臺灣歷史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今年已是第三十屆。此屆短篇小說類得主第一次出現雙首獎的情形。
主辦單位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楊澤表示,近年來文學獎常見的得獎老將已漸漸消失,尤其今年,新人崛起的情況更是明顯,“文學終究還是需要一點橫沖直撞的勇氣。”此外,博客的興起,也讓文藝青年避免彼此風格的重復,評審因此較容易有驚喜的感覺。今年的短篇小說獎項首獎雙胞分別是年輕作家李儀婷的《走電人》與陳柏青的《手機小說》,他們各拿走20萬元新臺幣獎金與獎杯。李儀婷從東華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不久,陳柏青更是只有24歲,現就讀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兩人雖然年輕,卻都是各大文學獎的常客,李儀婷甚至曾經出版過短篇小說集《流動的郵局》,堪稱寫作熟手。現年29歲,來自嘉義的吳億偉,則是小說與散文雙料得獎者。擁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學位的他,目前正在服役中,他以《撿神》獲得短篇小說評審獎,又以《花蓮的戀人》獲得散文評審獎。
聯合出版集團榮獲“2007年盛世卓越品牌大獎”
香港最大型的綜合性出版集團聯合出版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榮獲第三屆盛世卓越品牌大獎,是全港首間出版機構獲得該大獎設有的“卓越出版及印刷企業品牌”,充份印證集團在推動香港文化的貢獻,且在圖書出版及發行、門市零售及印刷業務上的卓越成績。
設立“盛世卓越品牌大獎”,旨在表揚過去一年對香港經濟發展有卓越貢獻的企業或品牌,提升香港工商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趙斌指出,2008年是聯合出版集團踏入第二十周年,集團正全面介入網上業務和電子出版,進一步開拓內地和海外市場。他表示,憑借著悠久的出版傳統,雄厚的業務基礎和一流的服務素質,聯合出版集團將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國社會現代化而不懈努力,致力打造一個新型的文化傳媒企業。
集團一直以推廣文化、普及閱讀為己任,是兩岸三地知名的出版集團,在大中華業界具有相當影響力。集團擁有多家優秀的出版品牌,包括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及香港商務印書館,每年推出新書逾1000種,同時,在全港擁有43間書店,而旗下的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享譽國際的優質印刷公司。據統計,集團近10年來,除1998年外,每年的營業額平均有3億至5億港元的增幅,現時每年的營業額接近40億港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集團優秀的出版物已累積獲獎逾300多項,而其印刷產品在20多年共贏得2000多個獎項。
香港出版學會組團訪問韓國
近年來,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有驕人的發展,出版產業也日漸受國際重視,這其中有賴于韓國政府所推行的扶持和資助政策。為了深入了解韓國出版情況、促進出版同業的國際交流,香港出版學會在中秋節前夕,特別組織會員前往韓國進行交流考察。這也是香港出版學會慶祝成立2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出版城是韓國政府重點資助的文化項目,被確定為1989年韓國國家發展計劃的核心,其最大的目標是把從選題計劃、編輯制作開始直到印刷、物流、流通等出版的全過程匯成一體,推動韓國出版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過18年的艱苦奮斗,出版城初具規模,第一期建設已竣工,并開始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坡州出版城內園區的建筑環境,既融合韓國文化,同時還采用環保概念,是一個向世界展示建筑美學的文化勝地。走進出版城,彷佛走進一頁韓國文化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