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的版貿從業經歷,每天和不同的書、不同的人打交道,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一個個艱難時刻,是猝不及防的遭遇、咬牙堅持的過程和問題解決后的思考。
2004年,正值最初的兩套教育理論譯叢引進的高峰期,一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教育學方面的新書,由于作者曾受聘于香港大學,對出版這本書的中文翻譯版非常高興,積極地幫助我們與原出版社取得了聯系。有人能幫助引薦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在嚴格審查了我們的資質和版權合作經歷后,這家歐洲出版社表示愿意將版權授予我們,但是由于報價太低,預估定價只有英文原版的1/16,他們提出了版稅率10%的要求。收到對方的郵件后,我詳細介紹了國內圖書市場的基本情況以及影響價格的幾大主要因素,說明我們提出的預估售價是符合市場實際的??墒牵]件發出后對方很長時間都沒有回應,我又與譯者和作者聯系,請他們在方便的時候幫忙。終于,在作者的努力下,對方出版社同意改用一次買斷的形式,即我們在簽約時一次性支付1700美元,獲得印刷和銷售6000冊中文簡體字版的專有使用權。今后若希望重印,則必須再次提出申請并簽署新的協議。如此一來,其實雙方都有所讓步。
可是,等收到對方email過來的格式合同時,一個新的問題冒了出來。合同明確規定定金、版稅等不可扣除任何費用,銀行手續費、稅款等均由受權人承擔。這樣一來,14.5%的代扣稅也被包含了進去,將由我們來支付。而稅法的規定是,這筆錢只是由我們代為扣繳的,是對方應該承擔的賦稅,而且他們在收到我們轉交的扣稅憑證的原件后在所在國就不必再為這筆收入繳納所得稅了。于是,我就這個問題向對方的版權經理進行了詳細解釋,希望能修改相應的條款,可是她堅決不同意。
經屢次催促與協商,對方確認了定價和代扣稅問題,之后,合同姍姍來遲。不曾想,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發票和合同上赫然寫著的是授予我們“日文版”的專有權利,而且關于代扣稅的一條并沒有作任何修改。前面一個問題好辦,直接在文本上修改,然后蓋上專用的合同修改章,回寄的時候提醒對方在旁邊簽字確認即可??墒呛竺嬉粋€呢?還要不要再把合同退回去要求他們改正呢?既然雙方說清楚了而且確認過,還有必要這么頂真嗎?而且,要求修改格式合同是件麻煩事,尤其是大公司,一來二去不知又得耗費多少時間……猶豫了一陣后,我選擇了忽略這個問題。可是,很快,我就為自己的錯誤決定感到后悔了。
2006年初,雙簽合同回來了。第4條中具體金額前面“手寫”加上了一個net,意思很明顯,表示稅后。我當時有點生氣,覺得他們出爾反爾,于是立即連發了幾封郵件給對方的版權經理,詢問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全都石沉大海。于是我們就按照正常程序報合同登記,取得登記號以后繳稅、購匯、付款。最終趕在春節前將定金順利匯出。
到了2月17日,我突然收到對方集團國際部主管的郵件,說匯款已經收到,但是我們違反了合同,應立即將扣除的290美元稅款補齊,否則合同將立即作廢。這封郵件語氣強硬、通篇大寫、不加簽名,比律師函還要嚴厲。我立即將與對方版權經理之間的所有郵件找出來,轉發給她,將整個聯系、談判過程敘述清楚,并且指出他們未經我們同意單方面修改合同,將稅前改為稅后是無效的。然而對方卻堅持“明白但是不同意我所說的”,合同上寫明了受權人負責所有的稅款和手續費等,就得嚴格執行。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我要求與前面直接負責這本書的版權經理對話,另一方面緊急咨詢國內外的同行以及律師,做好訴訟的準備。
20多天的時間里,對方換了4個不同部門不同職銜的人來處理這件事,每次都是從頭開始,陳述、核對、解釋、說明。車輪大戰之后是長久的沉默,我不愿意再無休止地和他們糾纏下去,因此寫郵件告訴對方,我們出版社是沒有理由也不會同意再付給他們這290美元的,如果他們不顧事實仍然堅持要這筆錢,就由我個人來承擔。另外,鑒于整件事情是由他們違背承諾而引起的,我將原原本本地把處理過程和結果向作者匯報,同時向他們集團主管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投訴。
終于,在3月初的一個早晨,我收到了一封照例沒有稱呼也沒有署名的email,告訴我經過仔細研究他們認為我的意見是正確的,因此決定收回原先對合同和版稅支付的不同意見。再后來,一切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現在回想起來,這本書的引進過程應該稱得上艱辛。而在此期間我所獲得的經驗教訓也遠勝于許多順利成功的案例。作為版權經理人,只有專業才會被尊重。做版權首先要懂書,要能迅速辨別一本書是否有引進和輸出的價值,要能和客戶、作者、譯者、編輯平等地交流和對話。其次,業務要精通。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聯系到并買入/賣出版權,保證年度出書計劃和發展戰略順利執行。要熟悉出版的整個流程,把握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面對不同的客戶采取不同的談判技巧,細心大膽,忙而不亂,認真處理好每份合同和每一筆錢。另外,要做通才。要有基本的商業知識,外語要流利,法律法規要清楚,國際結算、外匯業務要了解。只有專業才能贏得尊重,也只有專業才能真正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