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出版業在世界書業舞臺上,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然而,卻因為它同屬于華文出版,又與大陸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所以那里的一舉一動,特別是某些特殊事件對內地出版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最近,臺灣地區第二大圖書批發商凌域公司與知名連鎖書店金石堂的糾紛,表面上看是兩家書商的一些貨款糾紛,而事件本身存在很多疑點。比如,凌域公司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圖書批發商,為什么僅僅由于一家零售書店拖欠書款,便陷入倒閉的邊緣?而赫赫有名的金石堂書店,為什么只是與一家圖書分銷商的糾紛,卻引來眾多出版商的封殺?臺灣地區兩家書商產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清楚。由此,我們聯想到內地圖書批發商、出版社與圖書零售商之間相處的現狀,以及相互來往中一些敏感的事情,而這些敏感因素都是不可回避、必須認真對待的日常工作。
協調買賣雙方的供貨方式
由于內地書業的特殊性,特別是出版領域半遮半掩的市場化運營方式,使得供書方在與書店來往中,常常持有一種把弄人情世故的態度。這種做法短期內對銷售圖書可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期運作則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
圖書批發商、出版社在與書店交往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我們是供書方,是可能為書店帶來銷售收入的生意伙伴;其次要明白怎樣才能與書店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圖書交易中,供書方扮演著賣方的角色,而書店則扮演著買方的角色,買賣雙方能否合作愉快,想必不是靠人情世故可以維系的事情。一般來說,書店最看重的供書方,是那些能夠制作或提供更多暢銷、常銷圖書的出版社或批發商。而供書方最看重的書店,是那些能夠帶來更多銷售額的書店。
協調供書方和書店業務往來的供貨方式,在書業內部流通中具有重要意義。出版社、批發商給書店主發書,目前是書店進貨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對大型書店、連鎖書店更是如此。主發書的好處是極大地提升了新書的流通速度,但弊病是容易與書店實際需求產生矛盾。內地圖書銷售地域性十分強,供書方如果比較了解所在地書店銷售特點,有針對性地發書,一般可以減少后期的退貨負擔。但實際狀況是,很多供書方對了解不同書店的不同銷售特點,并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
把握好賒銷制的游戲規則
類似此次臺灣地區兩家書商所發生的書款糾紛事件,一些書業人士怪罪于國際書業普遍采用的圖書賒銷制度,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在小額消費品商業領域,賒銷制是行業流暢運轉的基礎,書業也不例外。不難想象,假如書店每采購一本書都要先付款,供書商收到書款后,再給書店發貨,一本書從出版商,到批發商,再到書店,其緩慢的流通速度,恐怕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事情。供書方與書店之間書款出現問題,與賒銷制本身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更不應該承擔連帶的責任,要怪只能怪沒有遵循賒銷游戲規則的某一方,或者怪罪自己沒有把握住賒銷制度的游戲規則。
內地供書方給書店供貨,一般都簽有某種書面協議或合同,盡管很多協議或合同非常不正規,但在遇到某些糾紛、付諸法律時,仍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圖書出版、批發、零售流通過程中,內地書業普遍存在一個怪現象,協議或合同雙方都認可、簽署了,但在實際運行中,很多人卻并不嚴格執行合同。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出版社認可了供書協議,但當書店提出補書時,出版社并不能保證及時發貨;一些書店合同中簽署了結算規則,可實際情況是經常拖欠書款,或者瞞報圖書的實際銷售冊數,截流書款。
結算更是供書方與書店業務往來中敏感的事情,很多矛盾都起源于書款結算。就內地現有的書業結算體系來看,夢想實現圖書流通實銷實結的理想狀態,幾乎不可能。每家書店都明白已經銷售的圖書和需要按協議及時給供書方結算書款,但實際操作中,能夠遵循這種結算規則的書店并不是很多。營業狀況良性運轉的書店,供書方一般還容易結算書款,如果書店遇到某些特殊情況,資金出現斷流,或者書款被書店挪為他用,雙方便很容易產生摩擦。
整體來說,目前內地書業流通領域沒有一套完整的信用體系,供書方與書店之間,主要靠一些走過場的協議或合同相互約束,人脈關系也是維系相互關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