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安徽展團突出高端的互動對接,在開幕的第一天,安徽出版集團各出版社就與美國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英國培生教育出版集團、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馬來西亞文化事業公司等十多家國際知名出版機構簽訂了版權貿易合同52項,創歷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首日簽約之最。另外,在2006年BIBF上,集團達成版貿協議72項,而且100%執行。安徽出版集團何以會取得如此成績?他們在版權貿易方面有何法寶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安徽出版集團總編審林清發。
版權貿易,再創佳績
《出版參考》:在“走出去”方面,安徽出版集團應該說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在本屆BIBF上集團又有哪些收獲?與以往相比,在版權輸出方面有什么變化?
林清發:除開幕第一天簽訂的52項版權貿易合同外,在隨后的幾天里,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數十家國外出版機構紛紛與集團各出版社洽談圖書版權合作事宜。BIBF期間共簽訂版權輸出合同93項,與去年同比凈增21項,增長3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輸出歐美主流市場及非華文地區的圖書達33項,約占1/3;引進版權36項,輸出引進比接近3:1,又一次刷新了安徽出版集團版權貿易合作的歷史紀錄。同時,達成版權貿易意向協議224項,其中,歐美主流市場及非華文地區46項。中華傳統文化、動漫圖書、科技教育、原創文學、生活娛樂類圖書成為輸出亮點。
凸顯地域文化魅力
《出版參考》:在本屆BIBF上,集團重點推出了哪些圖書?是以何種特色來抓住客商眼球的?
林清發:此次集團8家出版社共展出書籍、音像制品2000多種,其中《中國食品雕刻》、《中國盆景名園藏品集》等真正體現中國風味的圖書,以及《雨水積蓄》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實用科技類圖書,備受客商歡迎,都將以英文版形式向全球推廣。
另外,以徽州文化為主題的圖書更顯“徽風皖韻”地域特色,如《徽州文化全書》、《徽州五千村》、“徽學研究叢書”,皖籍學術大家朱熹、胡適、朱光潛、宗白華等人的文集也受到出版商的關注。
《出版參考》:BIBF是一個難得的與外商交流的平臺,你們是如何利用這個平臺,做好自己的宣傳、交流工作的?
林清發:這屆會上,我們既有國家級大型文化產業推介活動,又有重大出版工程竣工研討;既有國際間的高峰合作交流,又有國內相關業界的戰略磋商。如8月31日下午,集團與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翠宮飯店舉行了《李鴻章全集》出版座談會,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并高度評價這套積十五年之功、耗資數百萬元的大型套書對近代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此外,在9月1日上午,新聞出版總署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還聯合主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旨在“為動漫交易搭平臺,為動漫投資找市場”,以務實為主,通過交易、投資、市場、互動,凸現“七大交易功能”。現在,交易會已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各類動漫制作、出版、投資、網游企業積極響應。
機遇只垂青有備者
《出版參考》:安徽出版集團近兩年來在對外合作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在此過程中,集團都制定了哪些對外合作發展戰略?
林清發:近兩年來,集團著眼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把“走出去”和“請進來”作為做大做強出版產業的重大舉措,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出臺“走出去”專項扶持基金等一系列鼓勵性措施;抓選題源頭,加大外向型選題策劃力度,為“走出去”創造條件,重點突出生態、民俗、生活、科技、歷史、文化、傳統領域,力求易懂易看、有趣有益;完善版貿管理與服務機制,主動上門、一對一接口、專人跟蹤,豐富國內國際合作交流的內容,搭建互利雙贏的對外合作平臺。
2007年,集團派專人登門拜訪各大國際出版集團駐京機構,進行交流洽談,催生了一批合作項目。同時,積極開展文化產業招商,利用合資、合作的方式生產衍生產品、相關文化產品、圖書出版傳媒服務產品等。俄羅斯新時代印刷公司是全國唯一“走出去”發展的出版印刷企業,為推動集團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美國紐約、芝加哥、波士頓等城市設立6個圖書專柜,使集團圖書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目前,集團正全面分析、跟蹤已簽訂版權貿易意向的200多個項目,進一步洽談落實,力爭在接下來的俄羅斯書展、英國書展、法蘭克福書展期間,部分簽訂正式版權輸出合同,進一步擴大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