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大陸將圖書發行員列為新聞出版行業特有工種和上崗前必須培訓的90個工種之一,不僅是大陸出版社與民營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在執業時需要持證上崗,港澳臺與其它外資也必須符合這項規定。為了符合時代的發展,執業資格培訓教材也會隨此不斷更新。
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市新聞局所承辦的新聞出版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與資格考試中,在鑒定考場教室外,十幾位臺灣出版人向著門上的小窗內翹頸,緊盯著其它學員實務操作項目的考試過程,深怕自己錯過操作細節,誤失分數。為了搶搭大陸出版市場的快速列車,通過臺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來大陸接受培訓與鑒定。對他們來說,取得中國大陸發行員資格等于是為自己獲得在中國大陸從事圖書發行工作的個人必備通行證。
無法規避的行業職業限制
新聞出版總署對出版物發行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高度重視,前幾年曾在廣州召開會議,慎重昭示。既要顧好國內出版的發展,又要注意國際環境,特別是分銷開放外資的條件下,出版發行職業證照制度的推動,對中國整體出版行業至少可以起到三個作用:首先是對新聞出版從業者進行一次全面基礎職業教育,執行職業標準的初步規范;二是加強管理,現有大陸出版社雖僅有570多家,若將民營文化公司計算進來,不下五千家文化單位參與其中,從業人員應有40多萬人,以特有工種概念管理確實有其必要,同時市場秩序也可取得維護的效果;第三,透過培訓與鑒定相關手段,除普遍提高大陸出版人員的競爭力外,也可加強外商投資大陸出版市場的準入概念。
出版從業準入制度,今后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出版物發行的人員,一律需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否則不允許從業。2004年12月起大陸開放外資進入圖書分銷市場,在相關管理規定中,外資獨資或合資進行公司登記,其法定代表人或總經理應取得出版物中級以上發行員職業資格證書,發行專業人員應取得出版物初級以上發行員職業資格證書,即使是臺港澳居民也必須依規辦理。
為敲進大陸市場取得從業通行證
今年五月,臺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通過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向新聞出版總署、北京市新聞出版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遞交了一份計劃,希望協助臺灣出版從業人員經由規范培訓與考試鑒定,取得大陸出版發行員資格。首批參加鑒定的臺灣出版從業人員十余人,在8月下旬同大陸從業人員一起進行考核。臺灣版協表示,目前已經有一些臺灣出版從業者通過各種模式,在大陸從事出版文化活動,但并沒有集體辦理,即使已經合法設立的出版發行單位,對此持證上崗相關規定仍不甚了解。臺灣版協也表示,爭取在臺灣島內代理辦理初步報名手續,讓臺灣出版從業者能理解相關規定,為臺灣出版社爭取前進大陸的先機。
據了解,該項報名活動在臺灣公告時獲得極大關注,原先臺灣版協預期將會有30多人報名參加,但由于凌域事件引發金石堂爭端,出版社急于解決與渠道往來資金問題影響了報名人數。臺灣圖書市場大崩潰是臺灣出版人的夢魘,金石堂爭端突顯臺灣出版產業的困境,再次激發西進的信念。
務實為重爭取發展
對職業資格制度的施行,多半臺灣學員認為此舉為出版從業人員提供了極為明晰的行業規范與指導。兩岸出版行業一向以師徒經驗承襲,臺灣多了營銷與市場管理微觀概念,雖市場發展比大陸早,但卻一直沒有類似的教材。臺灣業者在培訓熟悉教材過程中,可以更了解大陸的圖書市場,也對過去累積的出版經驗有了系統化的整理。不過一位臺灣資深出版人對此表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臺灣出版社較高層的管理人或是創辦人幾乎都是極為資深出版人,年齡也較大,對他們來說,進行這樣核定意義不大。如果可以給資深的出版人給予成就上的核定并發給證照,或給予其他更好的政策,更實際些。
在考試過程中,有的人振筆疾飛非常順利,有的人望天發呆,甚至有一些考生在很多試題上交了白卷,特別是在理論考試中遇到的簡易經濟核算分析。這也許如臺灣資深出版人所說,加強培訓,僅依靠職業資格鑒定是不夠的,沒有平時的基礎與經驗的累積,職業資格鑒定也很難順利通過。
臺灣圖書業者到大陸做培訓與鑒定工作是兩岸交流的一大突破,未來將會在此基礎上再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