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大型系列畫冊《北京奧運公共藝術》(含《城市雕塑方案集》、《環境設施方案集》、《論文集》三種)。當把它奉獻于讀者面前時,筆者回想策劃、編輯的過程,仍是意猶末盡。
在歷史上,中國城市出版社曾幾度變更主管單位,人員流動也較頻繁。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社的性質、定位、專業特色都曾出現過搖擺。自中國城市出版社歸屬建設部以來,堅定了為建設事業服務、為城市生活服務的宗旨,但圖書的拳頭產品不多,核心競爭力還沒有完全形成。筆者曾長期在建設部主辦的核心期刊社工作,對我國城鄉建設的熱點與動態有較多了解。為此,在調到中國城市出版社后,便和出版社同事一道圍繞行業注目的熱點策劃了一系列的圖書。
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是世界矚目的大事。我國政府為更好地展示舉辦地北京的城市形象,不僅在公用實施、場館等硬件建設上大力投入,而且舉全國專業人員之力,提升軟環境,設計、建設北京奧運場館環境設施和城市雕塑。由于工作聯系的便利,我們較快地捕捉到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舉辦“奧運文化與公共藝術”主題研討會及相關方案征集、展覽的信息。經過社務會研究,認為這是一次意義十分重大的城市公共藝術的設計實踐活動,將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奧運場館、為北京及中國各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建設儲備雄厚的藝術資源, 抓住國家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有利契機,策劃出版相關圖書,將社會關注的熱點轉化為商機,是編輯工作者的職責和應有的基本素質。關注熱點不等于簡單地趕潮頭。我們要出版的圖書應成為我們偉大時代的記錄,展現專業人士創新的成果,讓好的城市雕塑和環境設施成為城市景觀的點睛之筆,從而為百年奧運,以至人類歷史留下精彩的一筆。基于這個認識,我們給《北京奧運公共藝術》系列叢書設定了“最高的專業水準,最科學的編排體系及最美觀的裝幀效果”的編輯加工理念,要全面集中地向專業人士與廣大公眾展現這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創意新穎、造型優美、形式多樣的設計方案。為此,我們調動全社力量從編輯、美術設計、出版、印裝各環節的精兵強將,組成攻關小組,社里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優先保證。還組織了以兩院院士吳良鏞等國內著名專家領銜的編輯委員會,在選稿、定稿、評價把關方面,設置“高門檻”,這也成為這套叢書高質量的前提保障。我們還根據印刷專家的意見,選用了最能表達雕塑作品視覺效果的紙張和油墨,給畫冊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在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設管理委員會于化云主任等領導的直接指導和參與下,經過歷時半年精心細致的努力,凝聚著國內外城市規劃、建筑裝飾、環境藝術、景觀園林、工業設計、雕塑藝術等多個領域單位和專家心血的輝煌巨著,日前,終于在北京奧運倒計時一周年的日子里隆重面世。
《北京奧運公共藝術》系列叢書的策劃、編輯出版的實踐,也引發了我們對社科類出版社良性發展的一些思考。首先,圖書選題要貼近國家發展的主戰場。從這個意義上,“政治家辦報”的原則也同樣適用于圖書出版。只有緊緊服務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我們的出版才有存在的價值,也才能不辜負國家和人民對我們出版人的厚望。其次,選題開發要開闊思路,走開放之路,“工夫在詩外”,選題不是關起門冥思苦想來的。多彩的社會才是最廣闊的內容提供者,只要社會的出版需求與熱情和出版社的編輯業務有機天然結合起來,“組稿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還有,把握時代的主旋律,出版一樣會形成“商機”。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期,城鎮化水平不斷攀升,社會各界對科技創新、文化建設的熱情與日俱增,各項投入不斷加大,讀者的閱讀品味和審美趣味也在提升,只要把握好時代的脈動,堅持出好書,“兩個效益”是可以兼顧的。
奧運會是體育競技的盛會,是和平的盛會,是對城市公共藝術的一次大檢閱,《北京奧運公共藝術》作為一部現代藝術的結晶,是學術性和實際指導性俱佳的著作,將作為我們這一代出版工作者留給后人的重要奮斗記錄,讓美麗永遠留駐人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