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后,持續了20多年飛速增長的圖書出版,在21世紀初期進入了一個增長持續遞減的時期。2003年以后,圖書印數出現負增長,品種和總定價的增長率也在不斷遞減。應該說,2003年以后,出版利潤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總定價的增長,但在2006年,圖書總定價的增長率急劇下降,降低到了2.67%,比2005年降低了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圖書出版的贏利能力有趨于停滯的傾向。
迄今為止,看不到2007年能夠扭轉這一趨勢;也看不到在最近的幾年內,能夠扭轉這一趨勢。圖書出版必須轉型,并且要加快轉型。輝煌已經成為過去,安樂小康也已不復存在,冷酷即將成為現實。
改革開放以來,圖書出版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第一次發展的輝煌,品種數量獲得飛速增長;90年代實現了第二次發展的輝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贏利能力不斷提高。21世紀以來,圖書出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教材出版的改革和教材發行機制的變化、網絡的發展、文化消費的多元化、出版物連鎖經營的發展等等,對傳統的圖書出版方式提出了嚴重挑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圖書出版出現了增長乏力,贏利能力下降的局面。
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圖書出版要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努力實現第三次創業。
加大資本經營力度,盤活閑置資金
圖書出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創業時期,形成了大量的資金積累,這些資金除部分投入圖書出版再生產外,尚有大量的閑置資金。要盤活這部分資金,積極開拓多種投資渠道,形成以圖書出版為主業,相關產業為輔助的經營業態,分散風險,均衡發展。
要徹底轉變觀念,要把圖書出版看做是資本眾多具體的產業形態中的一種,資本可以表現為圖書出版,也可以表現為地產、股票等。要從產品經營的觀念中解脫出來,轉變為資本經營的觀念。這一點對于出版集團以及大型的出版社尤為重要。
收縮戰線,強化特色
從發展趨勢看,近年內圖書市場的增長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就意味著目前不是圖書出版飛速擴張的時期,而是一個調整、重組、緩慢發展的時期。要正視這一現實,要通過狠練內功,提高競爭力,為將來的大發展做好準備。
“收縮戰線,強化特色”是第三次創業的關鍵。第三次創業就在于在數量緩慢增長的情況下,實現效益的增長。要認同目前的市場格局,要甘于在已有的領域內深度經營,要勇于收縮戰線,要善于強化特色。
加快產業鏈整合,實現效益增長
橫向發展的目的是尋找機遇,分散風險;縱向產業鏈的整合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數量擴張時期,由于市場廣大,發展是首要的任務。而在緩慢發展時期,通過量的擴張已經不再能夠帶來效益的增長,產業鏈內部的整合就成為效益增長的重要基礎。要加快出版、印制、發行各環節的整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市場反應能力,實現低擴張條件下的效益增長。
“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大學生演講選拔賽在京舉行
本刊訊(實習記者張征)8月16日,由新聞出版總署對外交流與合作司、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新聞出版總署直屬機關團委共同主辦的“BIBF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大學生演講比賽代表選拔決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
本次選拔賽旨在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四所高校中選拔出一名大學生作為讀者代表,于8月28日登上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出版論壇,與國內外諸多知名出版人、出版公司代表同臺演講。9名進入決賽的優秀大學生代表發揮出色,各展其才,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來自北京大學2005級中文系的劉琪獲得本次大賽的一等獎。
此次選拔賽評委團由著名指揮家、鋼琴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指揮藤矢初,新聞出版總署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巡視員、對臺辦主任謝愛偉,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管理司司長助理劉立強,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等業內外專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