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給出版物的載體形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圖書以附贈配套光盤的形式出現,以往用大段語言描述的事物如今只需一張圖片、一個動畫、一段視頻就能讓讀者輕易理解;以往需要逐頁查找的內容如今只需要輕輕一點鼠標便可通過數據庫進行查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圖書立體化起來,不但增加了閱讀樂趣、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而且還大大增加了圖書產品的附加值,有力地促進了銷售。
然而,目前市場中的圖書所配套的光盤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光盤內容簡單、制作粗糙,甚至含有有害信息,對讀者利益造成損害。配套光盤作為圖書的“伴侶”,是一種正規(guī)的出版物,應該把好質量關,保證優(yōu)秀的品質,為讀者帶來真正的實惠。因此,圖書配套光盤的編輯加工不能流于形式,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足功夫。
配盤與否的選擇
對于圖書是否應當制作配套光盤,既不能一味地聽從作者的指揮,也不能由編輯單獨決定,而應當權衡配盤的作用和花費的成本之后綜合考慮。
如果書中圖片較多,而且還需要大量的彩色插圖,這時不妨考慮配盤,光盤的容量大,可以存儲很多高質量的彩色圖片,節(jié)約印制成本;如果附錄性的內容較多,使用率不是很高,也可選擇放在光盤中,不僅查閱方便,而且能節(jié)省紙張;對于一些“大全”、“手冊”等以條目為主的圖書產品,可以配套數據庫光盤,方便讀者檢索查詢。
但是通常情況下,光盤的內容不能與圖書的內容完全一致,如果光盤僅僅是圖書的電子版,那么這種產品除了增加成本外意義不大。
整體內容上的把握
在收到作者發(fā)來的光盤制作初稿后,編輯應對其整體內容進行把握。首先,明確光盤的內容要與圖書的內容相輔相成,不能自相矛盾,其次,光盤內容的表達順序應與圖書內容一致,保證結構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第三,瀏覽光盤的整體架構,保證其內容的完整性和各項功能的完善;第四,檢查光盤中是否有隱藏的文件,是否符合出版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尤其需要注意深層目錄中是否因操作失誤或其他原因而放入一些無關的內容;第五,必須對光盤內容進行全面的病毒檢查,以免將病毒傳播出去,給使用者帶來損失,造成法律糾紛。
細節(jié)上的處理
細節(jié)決定成敗,編輯工作尤其如此。在內容修改之前必須做好原始數據的備份工作,因為光盤內容的修改不同于圖書,改過之后并無明顯痕跡,很容易混淆文件。在對每個細節(jié)的處理上都應該做一個詳細的編輯加工紀錄,這樣能夠保證內容上的文責自負,并為復審和終審提供審稿依據,而且還能記錄加工進度。
一般的書配盤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音)頻、動畫等。對每種內容的處理上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文字內容的檢測工作
光盤的文字加工類似于書稿的編輯加工,要基本依據書稿,力求做到全盤統(tǒng)一。但因光盤對內容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文字的大小、顏色、字體等,所以要靈活把握,尊重作者的制作思路,保證內容表達的準確無誤。
(2)圖片的加工
首先,要確定所選用的圖片沒有版權問題;其次,確定圖片的質量,保證圖片清晰,大小和整個版面協(xié)調;第三,圖片表現內容要重點突出,將圖上與光盤內容不相符的畫面修掉,和上下文銜接。就整個光盤而言,圖片最好采用統(tǒng)一格式,同一內容層次的圖片大小應一致。
(3)視(音)頻的加工
在視(音)頻的素材的選用方面,版權問題依然是重點,如果文件不是作者原創(chuàng)的,采用時要非常謹慎,必要時須跟版權所有者進行協(xié)商。
除了版權問題外,對視頻的質量也要做好把關。對于要錄制視頻的作者,光盤編輯可以在事前就拍攝、采集和非線性編輯方面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對于已經編輯好的視頻文件,存盤格式盡量統(tǒng)一,不應盲目采用最新的技術,要保證文件在絕大多數計算機上能正常播放。
對于音頻文件,首先,保證所使用的音頻文件不涉及版權問題;其次,背景音樂所體現的氛圍應與光盤的內容一致;第三,音頻文件不能有任何噪音;第四,錄音產品發(fā)音要求標準,不能帶有方言和地方口音。
(4)動畫的加工
其他多媒體,例如Flash、Director、3Dmax制作的動畫等,首先需要提醒用戶自行下載插件,因為出版法規(guī)已有規(guī)定,出版者不可以將免費使用的插件正式出版。其次編輯應該對動畫的每個場景仔細審查,比如底圖是否有隱藏的不文明的字眼,是否有和盤內容無關的鏈接等。
除了上述的檢測要點外,還應該對網頁上的超級鏈接仔細檢測,避免非法網站鏈入內容中。
出版前的準備
當整個光盤的內容都修改、調試完畢后,還要進行片頭文件、版權頁、盤面、使用說明的制作,并且要對光盤內容再次進行病毒檢查,對所有文件(包括隱含文件)認真審查,刪除在制作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垃圾文件,讓讀者看到的目錄層次清晰明了。
圖書配套光盤是圖書好“伴侶”,需要編輯根據圖書內容認真編輯加工,這樣才能對書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