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不景氣,臺灣第三大書籍經銷商凌域國際公司宣布暫停業務,讀者可能面臨以下的窘境:在臺灣最大的連鎖書店金石堂書店,買不到臺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出版集團所出版的書。
臺灣出版業向來由出版社、書籍經銷商、書店形成商業鏈,但在新興通路如博客來等網絡書店、便利超商崛起之后,這樣傳統的生態平衡逐漸被打破,加上人們因為網絡興起,越來越遠離圖書,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衰退,出版業連鎖崩盤已是傳聞已久的恐怖預言,凌域的危機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凌域成立于1995年,隸屬于文域文化科技事業集團旗下,文域集團還包括臺灣與外國版權交易業務的大蘋果藝術文化有限公司,雙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等。凌域的資本額大約一億左右,早期以經銷童書起家,后來擴大至發行經銷各類書籍,如:童書、文學、旅游、生活、語言學習、企管、財經、計算機、醫學、美術、兩性等,合作的出版社總計64家左右,包括:三之三、出版《國家地理雜志》的秋雨文化、小知堂、共和國集團之木馬、春天、艾閣萌、和英、青林、格林、高談、探索、智庫、精英、維京、臺灣麥克、《經典雜志》、日月出版集團等。
7月12日,凌域發信給所經銷的各家出版社,表示即日起新書補書暫停補貨,后又傳出財務危機傳聞,緊接著許多員工紛紛離職,也傳出暫停營業的消息,與臺灣日盛銀行的聯名卡也暫停發卡與優惠。外傳凌域所經銷的出版社,平均都有3000萬到5000萬的票據往來,加上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出版集團對臺灣金石堂書店的所有經銷業務,都是由凌域負責,不愿具名的出版業人士憂心地說,整體的財務黑洞會越卷越大,涉及資金可達七八億元新臺幣。
起初,凌域負責人曹碩文否認結束營業、惡性倒閉的傳聞,指出金石堂積欠凌域億元新臺幣以上的庫存及其它賬款。同時,他也指出,出版社與經銷商之間向來有換票、票貼的情形,所以實際欠出版社的帳,并沒有那么多。曹碩文指責金石堂書店長年未正常付款,票據付款期長達半年,門市銷售后要六個月才放款,也不愿制作出版社的庫存清單,才會導致凌域發生財務危機。
金石堂書店總經理周傳芳則發了一封公開信否認凌域的說法,周傳芳表示,自2006年6月19日,金石堂與城邦集團往來業務,委由凌域國際經營后,深感訂貨、補貨與同業質量相差頗大、雙方合議又時常有變,以致業務難以配合。自始,凌域以城邦支付貨款需求,向金石堂預支未結貨款,金石堂均予配合。到7月初,凌域以財務需要,要求擴大預付金額,金石堂以超過公司經營安全的范圍,予以拒絕。凌域便要求即日斷貨、下架,金石堂也同意照辦。不料凌域公司臨時歇業,金石堂除了感到意外、遺憾外,更將全力支持出版社壓低損害、盡快恢復營業。
目前雙方各說各話,互執一辭,由于凌域已在之前就著手將城邦集團與其它所經銷出版社的書撤回,目前金石堂書店很可能面臨讀者買不到書的窘境,金石堂書店營銷公關經理盧郁佳說,全臺的金石堂書店并未實際發生這樣的狀況,金石堂也希望出版社能直接與金石堂接洽或尋找其它書籍經銷商,盡速恢復正常的供貨情形。曹碩文后與出版商研議是否共渡難關,不要出走或交由金石堂直接銷售,也希望銀行團能向文化產業界伸出援手,避免資金周轉不靈的骨牌效應發生。
據了解,雜志的經銷供應方面也出現問題,萊爾富超商也與臺灣最大雜志經銷商之一的高見文化營銷公司發生爭議,萊爾富已經四期沒有銷售《商業周刊》了,今日萊爾富是否有《商業周刊》,必須視《商業周刊》出版社決定繼續交由高見經銷,還是與萊爾富直接往來而定。
臺灣書刊供應鏈陸續遭遇挑戰,未來,讀者買不到書的情況,很可能隨著產業問題的白熱化,越來越嚴重,值得關注。
金石堂應照合約交易解決紛爭
郝明義
繼城邦集團力挺圖書經銷商凌域,聯經、時報等15家出版社共同成立了“臺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要求金石堂解決賬款問題,聯經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林載爵表示,成立這個聯盟,著眼于共同探討臺灣出版產業以及通路秩序狀況,金石堂也是其中受到關注的議題,聯盟也決定給金石堂一封信函,希望和金石堂洽談的出發點,不在于零合,而是要和金石堂一起解決問題。
金石堂與臺灣出版業者間的問題,有兩個。第—個是,到底發生了什么問題?這一點,各家情況不同,十分繁瑣。許多問題盤根錯節,但究其根源,則在于有沒有遵守合約行事。所以我們歸納出一個即使情況殊異,但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希望金石堂遵守臺約行事。解決紛爭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之計,就是回歸合約行事。
第二個,則是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要回答這一點,必須先問另—個問題:臺灣出版業者怎么會連“交易應該回歸合約行事”這么—個極其根本(也極其卑微)的要求,都吞吞吐吐無法主張,終至于演變如此?很慚愧地,原因應該是出在大家不愿面對問題。這個情況之發生及因循至今,我們自己也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