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泰山腳下的密林深處,住著一個神秘部落,他們自稱為圖瓦人,有人說圖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時留下的軍隊的后裔。從他們的長相和生活習慣來看,的確和蒙古人非常相似,但令民族調查專家疑惑的是,他們的語言和蒙古語完全不同,卻和一種神秘的語言——古突厥語相關。那么圖瓦人究竟是什么民族,他們又是何時來到喀納斯地區的呢?

居住在我國新疆的圖瓦人有25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哈巴河縣白哈巴村、布爾津縣禾木村和喀納斯村。圖瓦人有語言但沒有文字,地方志上也很少有關于他們的記載。當地人普遍認為圖瓦人是當年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士兵的后裔。
從歷史記載來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之后,曾有三次大的西征,每次都要翻越阿爾泰山,在也兒的石河畔休整。也兒的石河就是今天的額爾齊斯河。額爾齊斯河從阿爾泰山下流過,匯入的一個重要水系正是喀納斯湖。
那么,現今的圖瓦人是否就是當時西征的蒙古人后裔呢?為什么后來還要留下“圖瓦”這個稱呼呢?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圖瓦人的長相和蒙古人很相似,而且服飾和生活習慣也基本一致。在宗教信仰上,圖瓦人和蒙古人都信仰喇嘛教,同時也都保留著一些薩滿教的遺俗。
圖瓦人和蒙古人又是什么關系?
要解答這個問題,只能從今天的圖瓦人生活中尋找蹤跡。圖瓦人調查組第一次來到新疆禾木村的感覺是,這里沒有蒙古包。圖瓦人的房舍很特別,都是清一色木頭房子,房子外還有一圈一圈的柵欄,整個村莊的景致和北歐村落十分類似,卻和人們印象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大相徑庭。
參加圖瓦人的聚會,喝酒是免不了的,而這酒大多是自己釀制的奶酒,但和蒙古人釀酒的原料不同,圖瓦人用的不是馬奶而是牛奶。調查組還發現,一般蒙古人都戴銀首飾,可圖瓦人卻喜歡戴金首飾,上面還鑲嵌著寶石。
最令人疑惑的是,圖瓦人說著一種奇特的語言。最初,他們猜測這或許是類似蒙古語的一種方言,但很快就發現它們有著根本性差別。對語言的敏感,讓專家們意識到,這可能是揭開圖瓦人身世之謎的一個突破口,于是他們決定從調查語言開始。
對于這些陌生的語言,調查組的成員都采用國際音標進行記錄,同一詞匯還必須找三個人以上驗證,到了晚上大家又聚到一起核對校正。后來他們逐漸掌握了3000多詞匯,編出了一本圖瓦語小冊子。
專家們整理分析后發現,圖瓦語里還是借用了一些蒙古語的詞匯,但主體部分卻完全不同。在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后,他們發現,圖瓦語和一種非常古老而神秘的語言——古突厥語有關。
與此同時,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禾木村的學校里有圖瓦學生,還有一些哈薩克學生。圖瓦學生經過專門的蒙古語學習,說蒙古話還很困難,但簡單的生活交流之后,幾乎每個學生都會說流利的哈薩克語。這恰好印證了圖瓦語和古突厥語的關系。

為什么圖瓦人和現代哈薩克人風俗習慣不同,卻和蒙古人接近呢?
解答問題的關鍵是弄清圖瓦人發展衍變的歷史。專家們意識到還要做更深入的民間調查。認為成吉思汗和圖瓦人無關的圖瓦人哈爾哈斯說,他們的祖輩住在俄羅斯,到他爺爺時才遷徙到禾木和喀納斯。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哈爾哈斯還提供了一條線索:前幾年曾從俄羅斯來過一個圖瓦人,長相和他們基本一樣,在交流過程中,他們發現彼此語言也相同,只是音調略有區別。
喀納斯湖北端是連綿的雪山,翻過雪山就進入了俄羅斯境內,而在那里的確有一個圖瓦人聚集地,據說生活著約18萬圖瓦人。另外,在現在蒙古國的科布多地區,也生活著約3萬圖瓦人。如此看來,我國的圖瓦人僅是世界圖瓦人數量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成吉思汗西征遺留后裔僅是一個傳言,那么他們是否是從100年前俄羅斯圖瓦人聚集區遷徙過來的呢?
禾木村老校長塔良海對以上兩種觀點都不贊同,他認為早在1000年前,圖瓦人就世居在禾木村。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塔良海指出,禾木村“禾木”一詞本身就是圖瓦語,指的是黑熊腰身上的肥膘。據說當初就是因為有兩個圖瓦人在這里打了黑熊,將腰身上的肥膘取下來以示紀念,所以就將此地命名為“禾木”。
有人建議去找對圖瓦史有專門研究的塞恩買提老人。塞恩買提仔細研究了阿爾泰地區蒙古族歷史,他認為研究圖瓦人必須放到大歷史背景中去,圖瓦實際上屬于蒙古的兀良哈部落。專家們結合這些調查結果,又查閱了世界范圍內圖瓦人的資料,漸漸地感到圖瓦人的歷史輪廓明晰起來。
有關專家的結論是,圖瓦人的不同說法都有依據,只是發生在不同歷史階段。
“圖瓦”只是現代的一種漢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還有其他略微不同的稱呼,比如“都播”、“禿巴”、“德瓦”等。比如在《隋書#12539;鐵勒傳》中記載有“北海南則都播等”。北海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當時的圖瓦人就聚集在今天的貝加爾湖以南,游牧在葉尼塞河上游、薩顏嶺以北的廣大區域。而實際上早在隋以前,圖瓦的先民就在此生活,西漢初年,他們受北方民族匈奴統治。公元4世紀左右,圖瓦又被西遷的拓跋鮮卑部落統治。

到公元6世紀隋唐時期,突厥部落正是從圖瓦人的世居地崛起,后來成立了強大的突厥汗國,圖瓦地區正屬于突厥汗國的一部分,圖瓦人和汗國的其他部族一樣,都開始通用古突厥語,信仰薩滿教。
突厥汗國衰亡后,一些部落由于戰爭等原因陸續向南向西遷徙,進入今天的中國新疆南部以及中亞等地區。而這些地區的土著居民有一大部分是屬于高加索人種的塞人,他們和塞人發生混血以后,體質上發生變化,呈現出高鼻深目的特點。后來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他們又放棄了原先的宗教,進一步被伊斯蘭化,逐步演化發展成一些現代民族,比如維吾爾、哈薩克等族。而圖瓦部落后來卻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過程,他們主要和蒙古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仍然保留了典型的蒙古人種的特點,并接受了喇嘛教。這就是為什么圖瓦和同樣從突厥部落發展而來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在語言上相近,但人種和風俗上卻有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
到了公元12世紀左右,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諸部落之后,便開始向周圍擴張,首先征服的就是被他們稱為“禿巴思”的部落,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圖瓦人。這樣圖瓦人就開始大規模和蒙古諸部落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