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晨曦穿透霧靄,輕撫著新西蘭第一大城市沾著露水的臉,奧克蘭超然恬淡的一天開始了。
行走在這座圍繞著火山而建的城市,如同行走在一本畫冊之中。放眼是起伏延伸的丘陵地、蜿蜒變化的坡道、花園一樣的居民住宅、藍天白云下明凈的高樓。

馬路是不停的上山下坡,街景也因此漸漸變得有層次起來。沒有摩天大樓,幾乎所有的建筑不超過五層。奧克蘭的市中心和其他城市有著顯著區別的是,這里有著許多狹窄幽深的街道。據說這一特色源于早先一位在埃及任職的總督,他認為狹窄的街道能減弱陽光的耀眼和灼熱,這倒和中國古城的甬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19世紀極富殖民地色彩的建筑物,雅致的咖啡廳,小巧的白色庭院,雕花的小巧陽臺,彎彎曲曲的石板路,活脫脫一座歐洲小城。這就是著名的帕奈爾區,這里曾經是殖民官員的住宅區。據說,100年前的殖民官員們為解思鄉之情,房屋多數都是依照維多利亞時代的式樣而建。如今,這些重新裝修過的,漆上粉紅、淡藍和淺綠的老房子,以文化村的形式復活,顯得古老而又時髦,看來別有一番韻味,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奧克蘭有一條最著名的、最古老的和最繁華的街道,叫作“女王大道”,這條大街和帕奈爾區風格迥異。張貼著巨大海報的豪華影院、各大品牌的專賣店、隨處可見的廣告牌……這里放射著奧克蘭現代的光芒。街道上矗立著一尊手握木棒的毛利勇士銅像,據說這是出于對毛利人的尊敬,因為奧克蘭是世界最大的波里尼亞人 (毛利人是其中一支)聚居中心。
絕大多數新西蘭人的住房風格以英式為主,大多住宅是全木制結構,房間的布置溫馨舒適。庭院里植滿了花花草草,院子里擺有木桌、藤椅,慵懶的花貓和寵物狗在院子里體味著陽光下的快樂生活。這是怎樣的一種悠閑和情趣啊!
我們信步走來,貪婪地享受奧克蘭的美色。奧克蘭市中心有座占地78公頃的艾伯特公園,旁邊就是擁有全新西蘭專業最多的奧克蘭大學和別具一格的奧克蘭博物館。奧克蘭博物館——這座歌特式建筑風格的博物館建造在一座小山丘上,是一所收藏歷史和民族文物的博物館。這里展示有關于毛利族和波里尼亞島的資料。館前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每年的4月25日,奧克蘭的市民都會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
除了博物館以外,奧克蘭另一處著名的經典建筑,便是建于1959年的海港大橋。大橋連接奧克蘭最繁忙的港口——懷提瑪塔海港南北兩岸,全長1020米,離海面43米。由于當地經濟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大橋的承載量已無法滿足需求。1969年奧克蘭政府又聘請日本專家設計,把大橋兩側加寬,由原設計的四股道增加到六股道,使大橋的過載量增加了一倍。現在該大橋高峰時期一天可過往車輛10萬輛以上。
建于1012年的海港碼頭大樓也相當有特色,大樓早年是英國海關辦公署。整座建筑物都是采用沙巖砌成,外形穩重堅固,建筑外的鐵欄桿、房內的煤油燈古意盎然,猶如一件獨具特色的藝術品,值得細細觀賞把玩。
奧克蘭三面環水,地形狹長,東側是威特馬塔港。港灣外散落著如同珍珠般的零星島嶼,港灣內風帆點點。整個城市以港灣大橋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海灘遍布兩岸。西岸最為著名的是皮哈及穆里懷海灘,海水湛藍,黝沙遍地,是滑浪風帆者的天堂;北岸的塔卡普納灘及長灘在充沛的陽光下金光閃耀,是極好的游泳及潛水之地。橋南是商業區,橋北是寧靜舒適的住宅區,綠意盎然的花園,種著開滿了紅花的樹。而在地勢較高環境優美的地方,則建有一些美麗的別墅,如童話中的卡通小屋,妙不可言地點綴在這和諧的天地間。如果有望遠鏡,可以看到更遠的地方,連綿的山坡,平坦的植被,幾只牛羊閑庭信步……
眼前的一切多么的自然而富有朝氣,寧靜中蘊藏生機。想象一下,在你居住的城市,下班后,就可以在美麗的海灘散步,開闊的視野里是無盡的藍色海洋、點點白帆;周邊有50多座夢幻般的假日小島等著你去徒步旅行;還有那冬暖夏涼,永遠明媚的天氣;茵茵的草坪、珍貴的千年古樹……這就是新西蘭的奧克蘭,一座包裹著神奇海洋世界的現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