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輕彈簧將物體連接起來,組成一個系統——這里我們把這類題為了方便敘述叫彈簧類題。解決這類題往往要涉及動量守恒、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多種動力學規律,綜合性強,難度大。所以深入剖析彈簧類綜合題,對幫助同學們弄清這類題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正確解決這類題的途徑,提高綜合解題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1明確物體不同作用過程及滿足規律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題。
例1如圖1所示,設滑塊A,B的質量m1=m2=2kg,用輕彈簧將二者連接起來,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共同的速度v1=6m/s滑行,與靜止在同一直線上質量m3=4kg的滑塊C碰撞并粘合在一起,求以后的運動中,彈簧的彈性勢能的最大值?
解析碰撞階段:設B、C粘合成一體時,速度為v2,由于碰撞過程極短彈簧還未來得及壓縮,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動量守恒有:
彈簧的壓縮階段:設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共同速度為v3,由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動量守恒得:
m1v1+(m2+m3)v2=(m1+m2+m3)v3②
設彈簧壓縮至最短時彈性勢能為Ep,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彈簧的彈力做功,由機械能守恒得:
代入數字由①②③式聯立可得:
說明只有在碰撞以后的過程中,機械能才是守恒的,因為B、C的碰撞過程是完全非彈性碰撞,要損失機械能。
2高考實例解析
例2質量為m的鋼板與直立輕彈簧的上端連接,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0,如圖2所示,一物體從鋼板的正上方距離為3x0的A處自由落下,打在鋼板上并立刻與鋼板一起向下運動,但不粘連,它們到達最低點后又向上運動,已知物塊質量也為m時,它們恰能回到O點。若物塊的質量為2m,仍從A處自由落下,若物塊與鋼板回到O點時,還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塊向上運動到達的最高點與O點的距離。
解析我們把整個過程分解為以下幾個階段:A的自由下落階段→A與m的碰撞階段→彈簧被壓縮至最短階段→彈簧的恢復至碰前位置階段→A、m分離→A做豎直上拋運動。
第一階段:物體由A自由下落3x0到達鋼板,設物塊到達鋼板的速度為v1,則由自由落體運動公式得:
第二階段:物體打在鋼板上,在極短時間內與鋼板一起向下運動,把物塊與鋼板看成系統,系統外力遠小于內力,系統動量守恒,當物塊質量為m時,共同向下的速度為v2,由動量守恒得:
若物塊的質量為2m,則共同向下運動的速度為v3,由動量守恒得:
第三階段:物塊與鋼板一起向下運動會使彈簧進一步壓縮,物塊與鋼板向下運動到最低點后又向上運動,當物塊質量為m時,它們恰能回到O點,在這個過程中,把物塊、鋼板、彈簧、地球看成系統,只有重力、彈力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設打擊時的彈性勢能為Ep,則有:
當物塊的質量為2m時,系統回到O點還具有向上的速度,設為v4,打擊時的彈性勢能還是Ep,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重力、彈力做功,所以機械能守恒,所以有:
第四階段:質量為2m的物塊與鋼板回到O點具有向上的速度v4,一過O點,鋼板受彈簧向下的彈力,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物塊只受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為g,所以物塊與鋼板在O點分離,物塊以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4由O點作豎直向上拋體運動,根據運動學公式知,物塊向上運動的最大高度h為:
聯立①②③④⑤⑥解得物塊向上運動的最高點距O點的距離為:
例3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關聯的最有效的途徑是“雙電荷交換反應”。這類反應的前半部分過程和下述力學模型類似。兩個小球A和B用輕彈簧相連,在光滑的水平直軌道上處于靜止狀態。在它們的左邊有一垂直與軌道的固定擋板P,右邊有一小球C沿軌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圖3所示。C與B發生碰撞并立即結成一個整體D。在它們繼續向左運動的過程中,當彈簧長度變到最短時,長度突然被鎖定,不再改變。然后,A球與擋板P發生碰撞,碰后A、D都靜止不動,A與P接觸而不粘連。過一段時間,突然解除鎖定(鎖定及解除鎖定均無機械能損失)。已知A、B、C三球的質量均為m。
(1)求彈簧長度剛被鎖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離開擋板P之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解析根據題目描述的情景,我們可以把整個運動過程分解為以下幾個階段。
C、B的碰撞階段:
設C球與B球粘結成D時,D的速度為v1,由于碰撞過程極短,彈簧還未來得及壓縮,所以由動量守恒得:
彈簧被壓縮階段:
當彈簧壓至最短時,D與A的速度相等,設此速度為v2,由動量守恒得:
由①②兩式得A的速度:
設彈簧長度被鎖定后,貯存在彈簧中的彈性勢能為Ep。由能量守恒得:
彈簧的解鎖恢復階段:
解除鎖定后,當彈簧剛恢復到自然長度時,彈性勢能全部轉變為D的動能,設D的速度為v3,則有:
彈簧的伸長階段:
彈簧伸長,A球離開擋板P,并獲得速度。當A、D的速度相等時,彈簧伸至最長。
設此時的速度為v4,由動量守恒得:
當彈簧伸到最長時,其彈性勢能最大,設此勢能為E′p,由能量守恒得:
解以上各式得:
3鞏固練習
1、如圖4所示,A、B、C三個物塊的質量均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間夾有原已完全不能再壓縮的彈簧,兩物塊用細繩相連,使彈簧不能伸展,物塊A以初速度v0沿B、C連線方向向B運動,相碰后,A與B粘合在一起,然后連接B、C的細繩因受擾動而突然斷開,彈簧伸展從而使C與A、B分離,脫離彈簧后C的速度為v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