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在開展生態旅游過程中面臨許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為實現黑龍江省生態旅游業的大發展,應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做好開展生態旅游的思想和人員準備,重視生態旅游規劃工作,合理開發和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加強對生態旅游的科學管理,重視生態旅游的環境監測。
關鍵詞:黑龍江省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旅游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經過近20年的發展,生態旅游已經成為國際旅游發展的主流,并將在21世紀繼續保持快速的發展勢頭。為順應這一發展潮流,依托旅游資源優勢,1999年黑龍江省提出了開發生態旅游的新思路,這也是黑龍江省實現老工業基地改造的一項重大舉措。然而,由于生態旅游是一種新興旅游形式,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運作方面都還處于探索階段,生態旅游的發展雖然給黑龍江省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要實現黑龍江省生態旅游業的大發展,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對策。
一、黑龍江省生態旅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生態旅游規劃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生態旅游規劃涉及多方面專業知識,但黑龍江省缺少復合型的旅游規劃人員,相當一部分規劃人員缺乏旅游方面的專業知識,有些地區甚至僅靠領導的主觀臆斷來進行開發建設。另外,景區景點規劃不系統不配套的現象更具有普遍性。規劃過分追求“高、洋、奇”,但論證不充分,涵蓋不全面,而且,缺少對規劃的反饋和修訂。這種生態旅游規劃必然使其貫徹和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不合理。由于黑龍江省在對原生生境地區進行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大量建造旅游設施,使原始的自然景觀中引入了過多的人工成分,不僅破壞了生態資源甚至引發生態環境退化,像五大連池火山地貌景觀、扎龍濕地等景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毀損或質量下降。同時,由于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尚且較低,資金不足導致與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仍不完善,尤其在旅游旺季,停車難、食宿難等問題更是給外來游客帶來了阻礙。
第三,對生態旅游的管理水平比較低下。雖然黑龍江省生態旅游表面上搞得很紅火,實際上許多保護區管理仍處于粗放型階段,管理方式和技術落后。大多數游人和景區的管理者缺乏對生態旅游的正確認識,游人缺少自律和環保意識,管理者監督和控制不力,許多生態景觀面臨嚴重破壞。雖然黑龍江省各地都將生態旅游提到了區域經濟增長點的地位,但在總體戰略、投資傾向和政策環境等方面,仍未給生態旅游業一個明確的定位。生態旅游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規制,尤其在生態旅游發展的初期更是如此。但黑龍江省目前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支持政府的監督管理工作,從而影響了政府在生態旅游業發展和旅游市場管理中的權威性,并成為了制約黑龍江省生態旅游發展的“瓶頸”。
最后,現有旅游人力資源的狀況不容樂觀。由于歷史原因,黑龍江省生態旅游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是過去國營或集體林(農)場的職工,他們對生態旅游的認識存在誤區,對如何開發此種新興產品更是一竅不通。許多地區即便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和獨特的生態旅游景觀,也不知該如何有效利用,有些地區的開發者甚至忽視本區域旅游資源優勢,而將開發重點投向一些離奇的神話傳說,或在低級趣味做文章。旅游人才數量少、質量低,不僅浪費了黑龍江省有限的投資機會,同時還損壞了當地的旅游形象,甚至還會影響到該地區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
二、黑龍江省生態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高級旅游形式和產品,不僅要使旅游業本身得到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種特殊形式的旅游使人類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和利益,同時永久持續地保持全球生態環境原生系統的完整性。因此,應該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黑龍江省生態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
生態旅游的這一理念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是可持續發展觀在旅游業中的具體表現。可持續發展規律是人類反思其歷史經驗,謀求在人類未來發展中實現發展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客觀需求和規律。因此,發展生態旅游應有利于尊重和保護生態旅游資源和環境,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促進人類和環境的和諧共處。根據可持續發展規律,生態旅游開發商、經營管理者和生態旅游者都要對生態旅游環境的良性循環擔負責任。
三、黑龍江省生態旅游的發展對策
為發揮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和特色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應以生態經濟理論為指導,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采取以下有利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做好開展生態旅游的思想和人員準備
由于生態旅游在黑龍江省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無論是旅游開發者、旅游經營者,還是旅游消費者,對生態旅游的理論與實踐都缺乏深入地了解和全面認識,導致生態旅游破壞生態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必須加大宣傳教育和普及推廣工作的力度,使更多的人懂得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怎樣才能達到生態旅游的要求。這項工作應該是全范圍和全天候的,從政府機構到新聞媒體,從開發商到從業人員,從旅行社到導游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重視起來,積極參與生態旅游,保護生態資源環境。
(二)重視生態旅游規劃工作
生態旅游規劃是從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角度出發,應用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將旅游活動與環境特性有機結合,對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業發展進行的總體部署。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規劃時應對生態旅游資源分布及其特性、生態旅游環境容量、旅游地生物多樣性、旅游需求數量及特點、旅游地公平發展等方面要進行綜合論證,這需要各級政府機構、私營企業及公眾的共同參與和合作。黑龍江省政府應高度重視生態旅游業,將其作為一項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盡早出臺黑龍江省生態旅游總體規劃及其實施規范,并按照市場經濟的新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發建設。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生態旅游資源
如何把資源優勢變成生態旅游開發優勢,進而轉換成經濟優勢,這是黑龍江省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面臨的關鍵問題。首先,發展生態旅游不能一哄而起,黑龍江省應支持創建生態旅游示范區的活動,通過五營、五大連池、扎龍、漠河等生態旅游示范區的積極探索,將其成功的經驗和技術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同時,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形式應當不拘一格、因地制宜。生態旅游按資源屬性可分為自然生態旅游、社會生態旅游和文化生態旅游三大類。黑龍江省應以冰雪、森林、濕地、草原、觀光農業、地質遺跡等生態旅游為主導,重點開展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冰雪游,以大慶為中心的石油文化游、溫泉療養游,大興安嶺、伊春的森林養生游,牡丹江、雞西的湖泊觀光和地下森林獵奇游,佳木斯、雙鴨山、鶴崗、齊齊哈爾的濕地生態游,黑河、嘉蔭、綏芬河、東寧的中俄邊境游和異國風情游等生態旅游路線。
(四)加強對生態旅游的科學管理
從運行體制來看,生態旅游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機制。黑龍江省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應本著“市場引導,政府主導”的方針,既要遵循市場規律和需求特點,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政府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對旅游產業的定位、旅游發展規劃的制定,對重大旅游項目的把關和政策扶持,在啟動階段的資金支持,以及制定旅游管理辦法和投訴規定等方面。旅游行業組織的作用也應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密切配合,根據生態旅游發展實際,制定出針對旅游公眾和旅游經營者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通過借鑒國際經驗,研究制定有關生態旅游的認證制度和行業標準,從而確保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
(五)重視生態旅游的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是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根據環境監測反映出來的問題,不斷優化規劃設計,使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更加合理,保護更加完善。環境監測系統的運作宜采用“工作坊”形式,即以專業機構為核心,取得被監測地的合作與協助,邀請相關的單位、院校、機構以及當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共同參與,通過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達成可行性的共識,提高規劃的實際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