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集團再出重拳,將利用新建的全球首家曼北京中心,加強它未來的在華業務。作為整個曼公司的代表,該中心6月7日正式成立運營,200名客戶、政府官員及貴賓參加了成立儀式。6月16日,曼透平從事透平機械生產和服務的常州工廠落成。未來該工廠將有200名員工負責組件的生產和維護。北京中心成立后, MAN(曼)商用車輛、MAN(曼)柴油機、MAN(曼)透平和MAN(曼)富樂斯多將在北京中心這個平臺上共同協作,為中國用戶和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服務。北京中心及新工廠的建立,標志著MAN(曼)集團在華業務開始整合,在新的戰略框架下,曼和中國的合作將進入一個更加緊密的新的歷史時期。
隨著曼中心在亞洲、拉美、中東、遠東和非洲地區相繼成立,曼集團在這些地區的業務也得到進一步加強。曼中心下屬曼富樂斯多公司,是為曼集團下屬公司提供的一個共享銷售服務平臺,將為全球的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接觸曼產品的途徑。此概念表明了品牌進行不斷改進的重要性。
曼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歷史已經超過一個多世紀。在華業務在公司近250年的發展歷史中一直占據著重要作用。1898年,GHH(曼集團的前身)接到一份合同,負責為河北唐山市提供蒸汽機驅動礦井提升機。1936年,GHH又為現在的南京化工廠提供了一臺蒸汽發動機。現在該機床仍然陳列在工廠大門旁邊,以此對它60年的可靠運營表示紀念。1893-1897年, 魯道夫·迪塞爾在Augsburg(奧格斯堡)的曼工廠開發出世界第一臺柴油發動機。早在20世紀20年代,該公司便開始向中國銷售柴油機;30年代初,曼富樂斯多公司就已經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銷售辦事處。
曼的銷售額已經達到7.6億歐元。與2005年的銷售業績(5.5億歐元)相比,它還有能力大幅提高中國的訂單數量。現在公司在中國不僅從事許可證業務,而且還開展采購業務,將來這些業務在中國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所有的業務領域在中國都非常活躍—從本地合作伙伴那里采購組件、機床和服務,并且提供同樣能使中國受益的增值服務。除提供技術外,它將來在中國的發展主要放在服務領域。曼北京中心就是對曼集團的服務的整合和進一步拓展。
幾十年來,由曼商用車輛股份公司提供的車輛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中國大約有18萬輛卡車和斯太爾設計以許可協議進行生產。自1983年以來,公司與原中國重汽集團(現重汽、陜汽、重慶紅巖)和濰柴建立了合作關系,而這一可靠的合作伙伴一直得到不斷發展。通過許可協議生產的著名車輛品牌包括“德龍”客車。從2004年開始,鄭州猛獅客車公司開始生產客車底盤。2006年,曼卡車技術服務中心成立,主要為全國服務網絡提供支持。該服務中心位于北京機場附近,是曼在中國的車輛維修服務聯系中心。

曼柴油機公司是中國大型船用柴油機的最大供應商。這些發動機分別以許可協議的形式在中國柴油機機廠生產或者直接從巴伐利亞州Augsburg(奧格斯堡)的發動機生產廠直接進口。目前德國生產的大型柴油機,有將近一半出口到中國。1981年以來,曼柴油機公司還先后與中船集團(CSSC)和中船重工集團(CSIC)簽訂了二沖程發動機許可證協議。SXD(西安)、ZJMD (鎮江)、CXZ(上海)和ZGPT(杭州)已經簽訂四沖程發動機許可協議。此外,曼柴油機公司還在上海進行透平增壓機的生產和安裝。
曼富樂斯多公司是一家全球的工業服務供應商。在中國,1996-2000年期間,曼富樂斯多公司負責為山東省日照市的一家燃煤發電廠建造了主體部分。1997-1999年,我們與拉法基簽訂交鑰匙合同,負責建造上海的石膏及石膏板廠。除建設廠房外,曼富樂斯多公司還在中國提供設備解決方案服務。曼目前正在計劃設立專門的公司來負責未來的國內服務,例如為近年交付的機床提供替換部件進口、安裝和售后服務等,具體包括鋁箔軋機、機床工具、鑄造機床和包裝機床。
曼透平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已經與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SPC)建立合作關系。最初雙方的合作基于許可證轉讓,后來改為合作協議。近年來,曼透平已能系統地提高在國內采購設備部件的比例。剛在常州落成的新工廠主要生產透平機械部件并提供車間維修服務。這將有助于在需求量最大的壓縮機安裝地點進行壓縮機的生產,并且將改進為此高技術含量設備在中國本地服務的質量和靈活性。該廠是目前曼透平在中國建成的最大生產廠,同時也是曼透平在歐洲以外地區建立的第一家工廠。
曼集團是歐洲生產車輛、發動機和機床的領先制造商之一,年銷售額達130億歐元,集團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曼主要提供卡車、客車、柴油機、透平機和工業服務,在全球擁有近50,000名員工。曼在它所從事的業務領域均處于市場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