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換能源
2007年6月10日-13日,山東省經貿委、省委宣傳部等10部門聯合主辦的“山東省節能節水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會”在濟南舉行,由此拉開了山東節能宣傳周的序幕。
本次展會以“推廣資源節約技術,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主題,參展的省內外126家企業、研究所、大專院校帶來了149項新技術和新產品。走進“山東省節能節水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會”,貼近日常生活的節能產品和技術令人大開眼界。一個衛生潔具廠家對坐便器進行小小的改進后,每年可節約用水1.5萬升,新型水龍頭開關之間便可節省一杯水,節水率達55%:一位下崗職工發明的升降定位式燃氣灶可節能50%、減排廢氣50%……將洗漱等廢水二次利用的節水坐便器,節電無污染的太陽能空調系統,變廢為寶的造紙黑液制水煤漿技術等各類新技術新產品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給廣大市民免費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課”。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引起了參觀市民的極大興趣,他們對這些生活中的節能細節非常關注,仔細詢問著原理、價格,畢竟節能就是省錢,這與自己的利益密不可分。
與這些“芝麻綠豆”的“小發明”相比,用于工業生產的節能降耗的新技術新產品對建設節約型社會有著更大的積極作用。萊鋼的噸耗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同行業的最低水平;電熱膜低溫采暖系統不僅可以很好的起到節能降耗的效果,而且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此外,太陽能、風力發電、LED燈具產品等在工業生產中的多種應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資源的消耗。
尋找節能的動力
對于習慣了傳統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民眾來說,要使其實踐節能降耗,就必須讓他們看到節能的潛力與前景,才能有節能的信心和積極性。
我們節能的潛力到底在哪里,潛力有多大?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以事實說話。與國外比一比能源利用效率,就知道我們節能的潛力是多么巨大。
一比單位產值能耗。據有關機構研究,按現行匯率計算的每百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中國為1274噸標準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
二比單位產品能耗。中國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
三比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中國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65%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至20個百分點;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水平比歐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國整體水平低10%;載貨汽車百噸公里油耗7.6升,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倍以上。
四比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目前中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倍—3倍。與發達國家相比,即使在達到了節能50%的目標以后仍有約50%的節能潛力。
五比能源效率。中國能源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如火電機組平均效率33.8%,比國際先進水平低6至7個百分點。
根據有關部門研究,按單位產品能耗和終端用能設備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目前中國的節能潛力約為3億噸標準煤。
節能潛力在哪里
2005年能源消耗總量居全國第一位的山東省終于在去年遏制住了上升之勢。2006年,山東全省萬元GDP能耗出現明顯下降趨勢,節能減排的幅度和效率均處全國前列。
再看山東的節能減排目標:到2010年,全省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2%,由2005年的1.28噸標隹煤,降到2010年的1噸標;隹煤;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萬元GDP電耗均降低22%;萬元GDP取水量、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量均降低30%。
與這一目標相比,在節能減排上的如此成績并不能讓能耗大省山東感到輕松。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郭述禹表示,山東是經濟大省,同時也是能耗大省,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一是要盡快調整現有的經濟結構,努力發展能耗低污染小的高新技術產業;二是對現有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生產節能。
2006年,山東嚴格把項目審核關,有效遏制了高能耗產業的盲目發展。全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左右,增幅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鋼鐵、紡織、電力等行業的投資回落都達33個百分點以上。同時,加快了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速度,2006年淘汰了落后設備2311套、落后窯爐和生產線15臺套,關閉煤礦4家。
而在另一方面,山東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猛。2006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0279.91億元,同比增長3203%,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26.19%,17個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與上年比全部實現增長。
從目前看,山東經濟增長過于依賴第二產業,低能耗的第三產業比重偏低。2006年,山東三次產業的比重為9.5:58.7:31.8。而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平均超過70%。按照有關部門的測算,如果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比重相應地降低1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可相應降低約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978.8億元,增長14.2%,增長速度快速接近第二產業。
在技術節能方面,山東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節能國債示范項目,濟鋼高爐煤氣發電、山東奧寶化工利用廢渣磷石礦生產新型建材以及萬華集團能量梯級利用等一批項目成為推動山東省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推廣示范項目。濟鋼把原來直接排放的廢氣收集起來發電,通過技術改造采用氨氣熄焦,不僅節約了大量水資源,沒有了污染,還能把余熱收集起來發電。據統計,僅余氣余熱兩大發電技術,全部投產后就能發電30多億千瓦時,幾乎能滿足主廠區一年的生產生活用電。循環經濟理念使濟鋼的鋼產量從1996年的200萬噸上升到2006年的112015噸,鋼產量增長近5倍,噸鋼綜合能耗卻下降744%,噸鋼耗水下降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