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建立以專業能力為目標,以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計劃為主線,以課堂和課外實訓為核心的國際金融綜合實訓模式。該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際金融;實訓模式;教學改革;課程實踐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市場,培養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較強的中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綜合實訓是高職專業實踐教學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融合的途徑,是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效銜接,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
國際金融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必須以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為中心,以雙線齊進的新模式制定教學計劃,促進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的相互融合,積極推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以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保證,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明確兩個體系
實訓教學是國際金融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一種極具科學性、系統性、實踐性和實用性的教學形式。對該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必須從兩個體系入手,即從縱向來明確課程的能力體系和考核體系(如圖1),這樣就能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任務,確定教學內容與考核范圍的廣度與深度,知識點、能力點、難點、重點及考核點就會比較清晰,突出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彈性,以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效果。能力體系主要是指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發展的方向,將課程教學的目標進行系統劃分,將教學內容加以科學安排,在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精簡和細化,建立起體現應用能力水平的指標體系。能力體系的建立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涵蓋國際金融課程的各個方面,這對制定考核體系以及具體的實施計劃起到了基礎作用。而考核體系主要是針對國際金融課程的能力體系,來確定不同專業、不同方向的學生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水平與層次。充分體現出教學的寬泛性、系統性和考核的針對性、靈活性,改變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課時安排呆板的狀況,使課程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圖1《國際金融》課程能力體系與考核體系流程圖
完善兩個計劃
教學與實踐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在具體安排階段必須結合專業需要,以課程能力體系為基礎,以考核體系為范圍,制定理論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計劃(如圖2)。這兩個計劃構成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的兩大板塊,通過整合形成完整、系統的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計劃,將教學和考核的目標、要求貫穿其中,以提高計劃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圖2《國際金融》課程綜合教學計劃圖
以教學計劃為基礎國際金融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必須以課程的整個教學計劃為基礎,根據教學進程和內容安排確定實訓的目標與要求、形式與內容、等級與層次。
以專業需求為導向由于許多專業都設有國際金融課程,但各專業對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是不盡一致的。因此,在制定具體實施計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專業、各方向不同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到課程的相互銜接關系以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突出教學的彈性和柔性,以提高課程的適應性。
以能力考核為目標國際金融課程應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和任務出發,圍繞職業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制定具體的職業能力培養和鍛煉計劃,通過對專業能力的教學與考核,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滿足職業發展的需要。
強化兩種實訓
國際金融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設置必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實訓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教學環節,它不僅是為了配合講課,鞏固和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基本實訓操作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只有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實際職業環境相結合,使學生順利適應職業工作,才能真正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實訓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和校外實訓基地,這種方式既能加強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訓練和能力鍛煉,又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氛圍中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由于國際金融課程涵蓋的內容較廣,能力點較多,要做好教學與實訓工作必須從課堂實訓和課外實訓兩方面入手(如圖2)。課堂實訓主要是根據教學計劃,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而開展的實踐性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或校內實訓室來進行,其目的是實現專業能力的初步培養和鍛煉,主要是對某一階段的教學內容或安排進行的模擬性和鞏固性實踐,應多提問、多討論、多交流,以增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而校外實訓則是根據教學計劃,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而開展的系統性實踐性教學。通過參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具體工作或具體業務操作來進行,其目的實現專業能力的深度培養和鍛煉,是對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的有針對性強化實踐,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鍛煉,是課堂實訓的外延和銜接,以強化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
課堂實訓是分階段、分內容進行的,而課外實訓是對國際金融課程系統化、綜合化實踐,兩者是實現國際金融課程綜合實訓目標的橋梁。
國際金融課程的實訓模式設計,實際上是在一種新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培養鍛煉為重點的實訓課程設計。不但有利于增強學生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技能,還可以通過知識技能的遷移,有利于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應變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健.論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與建構[J].教育與職業,2005,(18).
[2]齊幼菊.教學模式改革是現代開放遠程教育的關鍵[J].電大教育,2001,(8).
[3]蔣乃平.對綜合職業能力內涵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1,(10).
作者簡介:
朱佳俊(1976—),男,博士研究生,審計師、統計師、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