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媒體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出發(fā),以世界通行的醫(yī)學醫(yī)療體制為借鑒,對媒體建立傳媒理論教學研究成果與媒體經營和內容生產相結合的一體化管理雙軌制運行的學習體制,進行了全新的思考。
關鍵詞:媒體;學習型;一體化;雙軌制;機制創(chuàng)新
問題所在
過去,編輯記者這一行,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常常是“半年熟,一年牛,兩年油,三年愁?!爆F(xiàn)在,媒體的市場競爭機制已基本形成,這種競爭并非單一的,而是多媒體交互式的。市場化的程度決定了媒體要想取得商業(yè)上的成功不能僅靠內容,必須整合內容定位、營銷策略。
目前,數字化新媒體對包括紙質媒體在內的傳統(tǒng)媒體的沖擊日漸加劇,媒體自身也面臨著國際化、數字化、技術化、專業(yè)化、多元化的壓力。這就對媒體從業(yè)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核心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唯有專業(yè),才能生存,唯有專家,才有位置。
傳統(tǒng)體制內強調的學習,更多的是號召,缺乏約束力。其結果是自覺者逾自覺,自閉者逾自閉。媒體要想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探索建立新體制。因此,傳媒理論教學研究的成果與媒體經營和內容生產相結合的一體化管理雙軌制運行的體制便應運而生。
體制建立的依據
建立一體化雙軌制學習型媒體體制的主要依據是世界通行的醫(yī)學醫(yī)療體制。眾所周知,頂尖的醫(yī)學醫(yī)療機構,無一不采用“醫(yī)學院+附屬臨床醫(yī)院”的一體化管理雙軌制運行的獨特模式。在這個體制中,所有的業(yè)內人員都是雙重身份,同時,教研(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并互動,臨床既是研究對象,也是試驗(實踐)標本,這種體制的成效將在治療效果與科研成果同步體現(xiàn),兩者之間互相補充、相輔相成。這與傳媒當前所面臨的情況非常相似:(1)有一個核心的內容產品以及圍繞這個產品生發(fā)的營銷產業(yè)。(2)內容產品的非標準化,決定了要不斷地針對新聞內容、受眾、市場以及競爭作出不同的、專業(yè)的、新的研判。(3)需要一個強大的學習系統(tǒng)支持。(1)、(2),使之得以實現(xiàn)。(3)與(1)、(2)互相補充、相輔相成。
體制特征
一體化是指將傳媒理論的教學研究成果與媒體經營和內容生產的效益一并納入體制內,進行統(tǒng)一管理。其特征如下:
1.教學研究的課程課題應與媒體的運作相關。
2.把工作任務與教學研究任務一并納入行政管理體系,即在媒體日常運作程序的同時,協(xié)調建立教學研究的運作程序,并對其進度、深度狀態(tài)進行考核。
3.教學研究的身份層級和組織體系參考經營與生產的層級和體系加以認定。
4.最終通過工資、獎金、調職、輪崗、簽約等手段體現(xiàn)教學研究的身份層級。
5.成立以高層管理為主的教研管理委員會負責執(zhí)行上述決定。
6.全員參與。
雙軌制是指在一體化管理下的雙軌制運行。(1)在教學相長,產研互動的前提下,保證傳媒理論的教學研究成果與媒體經營和內容生產正常進行,避免因生產耽誤教研,因教研耽誤生產的現(xiàn)象發(fā)生。(2)給予所有人雙重身份的級別認定。(3)鑒于《假日100天》的媒體特征(周報,時尚,生活),在教研體系之外,應增加才藝設置,即選擇一個與個人興趣相投,有發(fā)展?jié)撡|的才藝特長作為選修科目注冊,自行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研委會將酌情給予激勵和資助。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機制不僅從媒體競爭生存發(fā)展的角度思考,其更深層的根據是以人為本,探索如何以個人的發(fā)展作為媒體發(fā)展前提的新思路。
課程設置
1.課程:(1)公共課:與數字化新媒體相關的前沿課程。(2)專業(yè)必修課:與自身業(yè)務相關的傳媒課程(圍繞課題或項目設置)。(3)基礎進修課:訓練中文寫作和英文聽說讀能力。(4)才藝選修課:培養(yǎng)與個人興趣相投的才藝特長。
2.課題:(1)《假日100天》應根據自身的發(fā)展方向設置若干研究課題,并付經費,由全體員工申請,并可用研究課題替代專業(yè)必修課。(2)由研委會牽頭,申請國家或天津市的相關研究課題(其課題自帶經費)。
3.學制及課程數量:(1)終身學習,以一年為一學期。(2)一門課程。(3)一個課題。(4)一篇論文。(5)一個才藝項目。(6)一本書(論文集)。
4.教學方式:(1)高層帶中層,中層帶普通層,普通層帶實習生。高層向知名專家或到知名院系學習。(2)教學成果最終以研委會及外請專家統(tǒng)一審閱答辯的形式通過。(3)第一年原則上選修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課題,從第二年起可與其他專業(yè)進行交叉選題。
5.課程開放性:在程序上,有學期,有課時,在課程內容上,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開拓性,而非學院教科書式,各專業(yè)可根據內容生產與經營的實際情況挖掘和拓展課題。
其他創(chuàng)新機制的思考
與院系合作與大學傳媒或新聞院系深度合作。一是請進來任教。二是走出去上學。三是建立實習基地,吸納實習生。通過實習,一方面,可以教學相長,另一方面,可以緩解原有編輯記者因教學研究任務而增加的工作壓力。
成立院系機構可在上述體制試運行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并建立研究院等實體,也可以直接成立研究院,以規(guī)范的體系運行新機制。
對外招生及人才儲備利用教學研究成果與資源,面向社會招生,對有志于傳媒的大學畢業(yè)生進行再培訓,以期在廣闊的視野中,搜尋真正的傳媒人才。
對媒體內部負責內容產業(yè)開發(fā)的部門來說,整合課題及研究能力的資源,會形成另一種生產力以及另一種形態(tài)的內容產品。
作者簡介:
張重憲,男,天津日報報業(yè)集團《假日100天》主編,主任編輯,研究方向為傳媒內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