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創新理念貫徹在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設計中,重新確立畢業設計(論文)的地位,改革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模式和組織管理方法,進一步培養和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獲得知識的再學習能力,突出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畢業設計;創新理念;設計能力;改革
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是我校辦學時間最長、教學力量最強、改革力度較大的專業之一。該專業從1958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28屆畢業生。經過多年的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在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的課題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得到了社會用人單位的肯定。然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畢業設計存在“前松后緊”現象;由于有些學生的畢業實習在簽約的用人單位進行,給設計指導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畢業設計初期進展緩慢,到后期存在趕任務的現象,導致畢業設計草草收場,質量不高。另外,學生由于專升本、就業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使畢業設計質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甚至于出現應付、走過場、剽竊他人作品的嚴重情況。
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存在困難。一是由于目前教育體系還存在重講課,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個性的培養弊端;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拓展科研思維與方法課程的開設不夠,導致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的薄弱。二是課程太細、太專、課時太多,學生忙于上課而疏于思考等現象嚴重。而目前的師資隊伍、教學資源也還不能完全適應創造型教學的要求。
改革的思路
(一)明確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水電站動力設備安裝與檢修、運行、維護與管理能力和水電站動力設備選擇設計能力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較強的工程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確立畢業設計(論文)的地位
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的初步嘗試,是對學生在校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檢驗,也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增強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三)改革畢業設計的模式
根據現代企業的研究開發特點,提倡團隊綜合設計的模式,可以課題組的形式完成一個項目設計,每個組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承擔子項目的設計任務。
(四)改革教師的指導模式
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教師除了由學術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外,還應外聘一些有豐富研究、開發、設計經驗的設計研究院或企業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承擔。畢業設計指導工作主要以引導學生思維,查找相關文獻、資料的方式進行,不拘泥于已有的成果,提倡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改革的目標
(一)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按照教學要求,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的學生已經完成了水輪機、水輪機調節、水力機組輔助設備、水電站電氣設備、水電站微機監控等專業課程的學習。通過畢業設計(論文),能夠將這些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力發電廠的概念,并在設計過程中通過文獻查找,充分了解近幾年來我國水電行業引進的最新技術,如“三峽”這樣的巨型機組、大型燈泡貫流式機組、抽水蓄能機組等,讓學生接觸國內外優秀設計產品的實例,以啟發創造性思維和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加強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
畢業設計課題有的是直接來自合作單位的實用性課題。由于水電項目的規劃、建設、設計及制造等特點,可以提供很多實際的課題由學生介入,從而進行子項目的設計工作。而在學校和用人單位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也能很快地進入角色,靈活、正確、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
(三)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通過畢業設計培養學生創新設計的理念,同時深入理解創新思想與實現之間的矛盾,并尋找解決的辦法。
(四)加強學生的協作精神
由于畢業設計進程中各個環節相互影響,要求小組成員分工,不分家,遇到難題要群策群力,協作完成。
改革的方案
(一)畢業設計任務的確立
搞好畢業設計,選題是關鍵。
畢業設計題目均來自生產科研第一線例如,2003級水動專業畢業生總人數為51人,5個人為一課題組,畢業設計及答辯時間共安排10周。其中由學校聘請的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指導教師提供的選型設計的課題有3篇,占30%;由學生簽約單位提供的產品設計課題有5篇,占50%;由校內指導教師根據已完成的工程項目提供的課題有2篇,占20%。這些課題任務明確,要求具體,實用性強,使學生能夠置身于真正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地位,激發他們的責任心和創造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畢業以后工作的信心,并通過實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畢業設計內容應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得到一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較全面的訓練,這樣有助于鞏固、深化和擴大學生掌握的知識。課題內容側重于加深和擴大學生的設計、計算和繪圖的能力及總結提高、撰寫論文等各項能力。
畢業設計課題應有一定的先進性主要表現在技術先進、經濟效益好。具有先進性的課題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和充實,增強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另外,畢業設計課題的難度系數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的基礎,保證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二)畢業設計的組織方法
為解決畢業生臨近畢業時心情浮躁,難以進入設計角色,對畢業設計缺乏興趣等問題,需要提前公布畢業設計課題,由學生自主選擇指導教師和課題,這樣,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點和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進行合理組合,盡量讓學生自覺地把畢業設計作為施展才華的平臺,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畢業設計準備階段,將畢業設計的意義、過程、紀律、要求、評分標準及答辯要求公布給每一位畢業生和指導教師,提前把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和新知識介紹給他們,使學生盡早介入課題,保證學生當畢業設計開始時能夠主動地按照指導教師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設計任務。
(三)畢業設計的管理
加強指導、答疑工作,指導教師的輔導到位是關系能否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保證畢業設計進度的關鍵。輔導答疑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紤]到目前畢業生就業之前的客觀需要,對校外的學生還應采取網上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設計進程,對畢業設計的初期和中期進行檢查,對開題報告、畢業設計進度、外文翻譯及教師指導等方面進行跟蹤檢查。指導教師最后還需遞交指導工作總結。
(四)畢業設計的成果要求
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定應綜合考慮設計工作量、設計水平、論文水平、獨立工作能力、答辯情況等,制定統一的畢業設計評價要求,內容包括:畢業設計態度度、紀律、工作量、論文書寫要求和質量、圖紙質量和數量、外文翻譯的質量和數量、創造性等詳細指標,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論文主審教師以及答辯組教師進行成績考核提供有力依據。另外還要考慮學生答辯表達、分析、回答問題等指標。
改革的成果
經過兩年畢業設計的改革和實踐,我們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修訂了實踐教學大綱
修訂了包括課程設計、認識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大綱。
(二)學生執業能力得以提高
結合工程實例進行的畢業設計,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產生了巨大作用。經歷過畢業設計這一環節后,學生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樹立了信心。特別是那些完成聘用單位課題的畢業生,由于進行的設計工作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具體內容,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利用企業已有的技術資源,正確使用設計手冊,辨證處理創新與現實之間的關系等方法。實踐證明,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獨立見解或創新,圖紙質量高,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面,說明書(論文)中結論正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晰,文理通順。2003級水動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中有5位獲優秀論文,其中4位學生是完成的用人單位的選題,占80%。對畢業生情況的追蹤證明,改革以后的畢業設計,使學生、學校、合作單位均有較大的收獲。這些學生能夠很快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要求,綜合能力與同類學校畢業生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三)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設計潛力
結合工程應用的課題,不僅容易激發起學生研究的熱情,而且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等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進一步研究實踐的思路
畢業設計(論文)是實踐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大學階段的學習總結,要使學生的專業基礎及專業學習與結合科研性質的畢業設計(論文)相銜接,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做好專業實驗室的建設,結合學校實際,做到大多數實驗室能夠開放,特別是基礎課實驗室要率先開放。對于專業實驗室,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的現狀和科學研究的水平,同時要使學生提高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比例,充分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程華東.關于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一點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
[2]王成華,江愛華.對本科畢業設計工作的若干思考[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1).
[3]張洪春.高校畢業設計(論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對策[J].科技資訊,2006,(18).
作者簡介:
李志紅(1963—),女,江西南昌人,華中科技大學水電與數字化工程學院水利工程碩士,長期從事水電設備制造廠技術及管理工作,現為南昌工程學院教師,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