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本刊記者就當前職工教育的基本狀況及下一步如何去做等問題,采訪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副部長王成。
記者:王部長,我們了解到您作為主編,組織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職工讀本》、《職業道德職工教育普及讀本》等宣傳教育書籍,并親自組織召開了許多大型理論研討會和現場互動交流會。在學習型組織理論和企業文化理論方面,您是有很深的研究了。
王成:談不上很深的研究,都是邊干邊學習。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用翻天覆地、日新月異來形容我們身邊的變化并不為過。在這個時代,不學習就要落伍。在工會長期從事職工宣傳教育工作的實踐,也證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對職工對學習方面的迫切需求有很深的了解。了解得越多,就越希望在職工教育方面做更多的事。
記者:王部長,我們知道,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關于“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精神和要求,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宣部、國資委、教育部等十部委,于2003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全國職工“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以下簡稱“創爭”活動)。此后,全國職工“創爭”活動的熱潮在全國各地迅速興起,成為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有效載體。3年來,這項活動開展得怎么樣?
王成:概括地講,全國各地職工“創爭”領導機構和廣大職工群眾自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的任務要求,以提高職工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技術素質為核心,以包括一線職工、科技人員和農民工在內的職工群眾為主要對象,以增強廣大職工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國家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為目的,努力把“創爭”活動的各項工作內容延伸到基層,落實到班組,實踐到職工中,切實抓出了實效、抓出了成果、抓出了經驗,為建設創新型企業、創新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作出了積極和重要的貢獻。
目前,應該說開展得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
記者:都有哪些鮮明的特點呢?
王成:主要有這么三個方面:一 是組織領導機構健全,制定職工教育發展規劃,健全各項制度,形成長效機制。
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十部委組織開展的全國職工“創爭”活動的示范引導下,全國31個省、區、市工會組織積極協調地方黨委和行政有關部門相應建立了各自的職工“創爭”活動組織領導機構,起草下發了組織開展職工“創爭”活動的文件,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出具體措施,不斷完善工作制度,提出了明確目標任務。
湖北省制定并貫徹落實《湖北省“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2005-2009年實施方案》,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將職工“創爭”活動向非公有制企業延伸,向一線延伸,向班組(科室)延伸,重點抓好學習型班組的創建活動,認真貫徹落實湖北省《關于加強學習型班組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指導各地、各單位制訂班組職工“創爭”規劃、完善工作運行機制、表彰獎勵機制和培養使用等機制,營造鼓勵職工人人學習、激勵職工人人成才、獎勵職工人人作貢獻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學習成才氛圍。
二是努力樹立創新意識,立足企業自主創新,進一步動員組織和引導廣大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到“創爭”活動中來。
目前上海已有70多個區縣局(產業)工會和1萬多個企事業單位,啟動了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活動;有400多萬人次的職工參加各類文化技術培訓、學習活動;舉辦了八屆上海讀書節,有300多萬職工參加振興中華讀書活動;有4.1萬多名基層班組長參加了初級工商管理者培訓;舉辦了五次學習教育論壇,推出了“創爭”活動十佳工作法;實施百萬職工科技創新活動,開展技術革新、創造發明、技術攻關14800多項;實施百萬職工技能登高計劃,推進萬名技師育高徒活動。生氣勃勃的“創爭”活動,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上海工人階級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努力提升創新能力,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動一面。
三是面向基層,總結經驗,加強宣傳,不斷拓展“創爭”活動的深度和廣度,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全國“創爭”辦在2006年組織開展全國職工“創爭”評選表彰活動的基礎上,組成全國職工“創爭”活動英模事跡報告團,在北京、重慶、湖南、江西、遼寧等省市舉行了專場事跡報告會,參加事跡報告會的標兵個人以樸實的語言、飽滿的情感和動人的事跡,表述了一個“什么才是工作?怎樣去工作?”這樣一個簡單樸素的道理,宣傳了工作快樂、勞動光榮、奉獻偉大的勞模精神,在基層企業和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進一步推動了職工“創爭”活動。
記者: 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七大”,對企業的發展、職工素質的提高和“創爭”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全總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拓展“創爭”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呢?
王成: 我認為,首先要在創新理念上與時俱進。當今世界,新知識、新事物、新變化層出不窮,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使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深入開展“創爭”活動,積極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重要載體,已納入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之中,成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創新學習理念,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引導職工積極投入到創新學習的活動中來,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思想,樹立科學探索精神,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努力推動工人階級知識化進程。
其次,要在制度建設上下大工夫。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創新學習,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必須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方法創新為途徑,推動健全完善教育培訓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監督保障機制和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形成人才成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格局。要把“創爭”活動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逐步上升為政策和制度,使“創爭”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各地要爭取出臺激勵人才成長的政策文件,形成涵蓋培養、吸引、使用三大環節的人才制度體系。要以能力和業績考核為導向,努力形成績效優先的人才評價機制;以公開、平等、競爭和擇優為導向,努力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才選用機制;以鼓勵勞動和創造為導向,努力形成與市場接軌的人才激勵約束機制。要堅持經濟利益和社會價值雙重激勵,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入手創新激勵手段,使優秀人才有名、有位、有利,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力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要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按照職業技能鑒定的有關要求,加強對職工的專業技術技能培訓,認真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技能振興行動,促進企業內職工培訓與崗位技能考核鑒定相銜接,與使用待遇相聯系,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相結合。在企業特有工種、關鍵崗位中,要通過設立首席技師、金牌工人、工種帶頭人、專家型技能人才等職位,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帶動廣大職工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各企事業單位要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職工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主要用于企業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要建立健全職工培訓制度,制定和落實職工教育培訓計劃和各項保障措施,通過多種形式、途徑和載體,有重點、分層次、分步驟地進行培訓;要將職工技能培訓工作和培訓經費使用納入職代會、廠務公開、集體合同之中,從制度機制上保證職工學習培訓權利的落實。當前,要通過建立職工書屋、農民工書屋等多種途徑,特別重視把農民工培訓納入職工素質教育整體規劃之中通盤考慮,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創新培訓的形式,使培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記者:在職工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要有哪些新的提高?
王成:你提出的這個實際問題,也正是我要談到的下一步要重點抓好的第三個主要傾向性問題。經過幾年的發展,“創爭”活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同時也要看到,以創新為主導的價值觀在廣大職工中還沒有普遍形成。要在廣大職工中深入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教育活動, 著力提升職工隊伍文化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大力倡導向知識型、創新型人才學習,勤奮好學、勇攀高峰,做新時期的知識型產業工人,不斷在本職崗位上創造一流業績,努力營造“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爭當人才”的良好氛圍。要轉變單純追求學歷、輕視技術的現象,把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放到突出位置,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輿論宣傳和政策引導, 在“創爭”活動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干事創業中凝聚人才,使廣大基層組織和職工始終充滿蓬勃的創造活力,促使各行各業的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