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忙的時候,王教授對自己帶的研究生韓云說:“你回家幫幫你媽,待收了秋,回校我再給你補課。” 韓云挺高興,謝了老師,乘上火車,便回到了豫東老家。
韓云的家鄉是貧困地區。父親偏癱了,弟弟還小,農活就靠母親一人。這些情況,王教授早就了解了。王教授對每一個學生都很關心,特別是對善于思考、刻苦學習的韓云更是關懷備至。
剛讀研究生時,王教授看韓云的衣服實在是太舊,就讓愛人去買了兩身新衣服,怕韓云不要,就故意洗了兩水,說是穿不著的舊衣服。韓云在學校生活很艱苦,經常舍不得吃一份肉菜。王教授和愛人常常把韓云喊到家里,弄些好吃的給她增加營養。教授和師母在韓云心里就像自己的爹媽一樣。
這次,韓云回到家鄉,總想給導師捎點稀罕禮物,表表心意。就一邊收秋,一邊和母親商量,想來想去,沒啥帶。最后韓云想起王教授腸胃不好,就決定掐一些能消食、治脹又能降血脂的芝麻葉送給王教授。
韓云從小就跟著母親學掐芝麻葉,是掐芝麻葉的老手。歸校前的一個早上,韓云天不亮就來到芝麻地。她一手提著馬燈,一手掐芝麻葉。每一棵芝麻稈上,從頂端開始掐,只掐一小把兒,這樣的芝麻葉嫩。掐到太陽出來便住了手,因為太陽出來前,芝麻葉上有露水滋潤。帶著露水掐的芝麻葉不論放幾年,一見涼水就泛綠,吃著新鮮。
韓云掐了兩大筐芝麻葉,背不動,就分兩次背回了家。母親幫她在大鍋里蒸,蒸好了,拿到打麥場里的凈土里揉,一把一把地揉,揉得軟綿綿的,沾著泥土的醇香。然后,再攤到場里曬,曬一會兒,用手翻一遍,翻個幾十遍,芝麻葉也就干了。百余斤濕的芝麻葉,蒸后曬干也就十來斤。韓云就用一個紙袋子裝了,寶貝似的護著,從家鄉帶到了學校。
韓云把芝麻葉送給了王教授。韓云說:“老師,沒啥給您捎,給您帶了點我們家鄉的土特產——芝麻葉,我們家鄉綠豆面條放芝麻葉是最好吃的。”
王教授非常愉快地收下了。
這天中午,王教授家來了兩個貴客,是教授大學時的同學。王教授想到了韓云送的芝麻葉,就讓愛人做一頓芝麻葉綠豆面條嘗嘗。兩個同學挺高興,說:“早聽說芝麻葉好吃,就是沒有吃過,今天可要嘗個鮮。”
教授夫人買了綠豆面條,下到鍋里,放了鹽,放了油,放了一把芝麻葉。飯做好了,端上來,王教授和客人一嘗,傻眼了。這芝麻葉豆面條又黑又苦,又磣牙,根本不能吃。好好的一個聚會讓芝麻葉面條給攪和了。
教授夫人搖了搖頭,嘆了口氣,便把一鍋芝麻葉面條倒在了垃圾池里。想想還是氣,又把韓云送的一紙袋干芝麻葉也扔在了院里的垃圾池里。
下午,韓云來找教授請教問題,進院一眼就看到了扔在垃圾池里的那袋芝麻葉。韓云撿起來,遲疑了一下,提著那袋芝麻葉出了教授家的院子,眼里盈滿了淚水。
芝麻葉的事誰也沒有再提。
后來,韓云畢業了。留了校。成了家。成了家的韓云總想請教授夫婦到自己的新家看一看,吃頓飯,以謝師恩。
終于有一天,韓云把教授夫婦請到了家里。吃飯時,韓云給教授夫婦一人端了一碗芝麻葉面條。那碗里的面條是豆綠色的,芝麻葉是墨綠色的,面湯是浮白色的,湯里瓢著幾滴麻油和少許蒜苗,那個香味彌漫整個餐廳。教授和夫人越吃越想吃。豆面條在嘴里柔韌光滑,芝麻葉咀嚼起來軟綿清香,倆人真是大飽口福。
教授說:“是什么飯這么好吃?”
韓云說:“是芝麻葉豆面條。”
教授夫人滿臉疑云。
韓云說:“吃芝麻葉得提前兩個小時泡上,泡開了,再淘個三四次,淘得水清了,就把水擠凈,用麻油,姜末、蔥花、鹽拌一拌,腌上半個時辰,面快煮熟時放鍋里,滾一兩滾兒就好了。”
教授夫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教授說:“我和你師母從小在城里生活,長大了在城里讀書,后來在城里教書,書上的事知道的不少,還真不知道這芝麻葉還有這么大的學問。”
教授夫人說:“能再給我們一些芝麻葉嗎?”
韓云便拿出教授夫人扔掉的芝麻葉,夫人愣了片刻,接過芝麻葉,然后拉著韓云的手重重拍了一下。
過了些日子,教授夫人給韓云打電話說:“這一段時間,你老師一天吃一次芝麻葉面條,腸胃非常舒服,飯量也增加了。血壓血脂也正常了,你能不能再給弄一些芝麻葉。”
韓云非常高興,忙給老家的母親打電話。很快,就捎來了一兜。
教授夫婦吃了幾次新捎來的芝麻葉,總覺得不是那個味,咋做也沒有原來的好吃。就問韓云,說:“這一兜芝麻葉咋沒有那一兜吃著有味呢?”
韓云沉默了一會兒,說:“我也不清楚是咋回事。不過,原先那一兜芝麻葉是我親手掐的。”
教授和夫人對視了一下,目光在韓云身上游移。韓云從倆人的目光里分明讀到了一種味道,濃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