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隨意翻閱以前的書時,一個精美的書簽輕輕地滑落出來,上面寫著“京都握別江海去,落花時節別依依”,驚覺這是在北京上學時我最要好的同學臨畢業時送給我的。當時我們倆都愛好文學,共同的興趣和志向使我們的友誼逐步加深,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現在比我強得多,已是海南省某縣法院的院長,也正應驗了我當年給他的臨別贈言“此去瓊州通志路,轅門射戟鏑尤雄”。睹物思人,看著這張小小的書簽,回想著往日的友情,不知不覺地眼睛竟濕潤起來,一種久違的幸福情感又回歸到我的心田——感動。很長一段時間,我似乎已經忘卻了感動的滋味,是我的心已變得冷漠麻木,還是我的心被一些庸俗繁雜的東西充斥得沒有了空間?
有一次我去外地出差,沒事時去街上閑逛,隨意走到一個報攤前,發現當地晚報上登的一篇文章我很喜歡,就想買下這份報紙。可真不湊巧,我當時分文未帶,錢都放在了賓館里。賣報紙的老大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尷尬,和顏悅色地說:“小伙子,沒帶錢沒關系,報紙你拿去看吧。”我用感動的眼神看了一眼老大媽,她50多歲的樣子,花白的頭發,樸素的衣著,還戴副寬邊眼鏡。試想呀,老大媽就以在露天下賣報紙為業,風吹日曬的,雖說一張報紙只是區區的5角錢,我白拿走這張報紙,大媽得多賣好幾張才能賺回這張報紙錢。大媽看我猶豫,鼓勵說:“看得出你是個文化人,文化人怎么能沒報紙看呢?拿去吧。”我不再猶豫,對大媽說了聲“謝謝”,就拿著報紙走了。到了第二天,我又到了那地方,卻發現報攤前站著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沒有了大媽的影子。我一問才知道這個姑娘是大媽的女兒,今天大媽身體不舒服,她來替母親賣報紙。我給姑娘說明了昨天的事,把5角錢交給她。沒想到那姑娘擋住我的手,很倔強地說:“報紙是我媽送給你的,不是賣給你的,錢我不能要。”我堅持了半天也沒辦法,只能讓她給大媽捎個好,在心里真誠地祝愿“好人一生平安”。這件小事雖然過去了許多年,但因為是在我平靜的生活中泛起的感動的漣漪,所以我一直珍藏在心。
現在,人們經常抱怨世風日下,物欲橫流,生活中讓人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少。可是只要靜下來想一想,就會覺得這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夠敏感、不曾真正用心收藏身邊一絲一毫的感動片段,當我們忽略和錯過再回首時,才發現真的失去了很多。其實在生活中只要用心領會、關注細節,令人感動的事情還是經常遇到的。比如,向父母問安,父母會叮嚀你工作別累著、平常少飲酒;讀書或寫作入癡入迷、渾然不覺的時候,妻子會給你捧一杯熱茶、披一件外衣;遠在外地上學的兒子給你打電話,第一句話就是“爸,最近好嗎?”——這些來自親情的關懷,都會使你擁有幸福的感動的心情。坐車出門時,下車問路碰到一個熱心腸的老年人,會耐心清楚地給你講該怎么走,使你節省時間少走彎路;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得到朋友寬慰的話語和真誠的幫助,使你重樹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元旦將至或春節來臨,收到遠方同學熱情洋溢的明信片或美好祝愿的手機短信,使你覺得友情是如此的濃烈和可貴——這些來自外界的生活點滴,也會使你擁有溫馨的感動的心情。或許,原來正是由于它們的普通和渺小才讓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間有情、紅塵有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讓庸碌蒙住雙眼、讓平凡掩飾心靈而無法體會感動的滋味呢?
感動是什么?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無論是誰,都不會對一個毫無感情的人說出感動的含義。因為感動的滋味,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感動就像開在你人生路旁的花朵,使你的生命充滿芳香和美麗;感動就像沁你心脾的甘泉,使你的心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感動就像熏你欲醉的柔風,使你的心靈變得純凈而又空曠;感動就像令你心折的白雪,使你的內心世界變得安靜而又平和。有時,這種感動在時空的積淀下會變得雋永和長久。一封年輕時的情書會讓你感動,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會讓你感動,一張珍藏多年的照片會讓你感動。多情善感的人,就像《紅樓夢》中的林妹妹,看見花落水流紅,風起葉飄零,也會感慨萬分,淚眼盈盈——感動是情感的共鳴,是靈魂的震撼,是心田的回應,是自然世界賜予我們的神奇魅力,是人類世界永恒的情結.大的事物可以“感動中國”,小的事情可以“感動自己”,讓我們騰出心靈的空間來盛載人生中許多的感動吧,感動的心情與人的生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