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教材1年級上冊第3單元主題活動4《我自己會整理》。
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學科是一門新型的活動型綜合課。它是一門直接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學科。貼近學生生活是《品德與生活》學科的生命。因此,教學中應重視開展直接體驗性活動,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的思維,在“動”中深入感受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本課設計的“整理房間,整理書包,疊衣服,疊被子”等一系列活動,將趣味性、實踐性融為一體。學生在參與中將逐漸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實際生存能力,同時也會引發學會整理后的自豪感。教師滲透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目標:
1.培養熱愛生活,熱愛進行家務勞動的生活態度。
2.學會整理房間的方法,掌握相關家務技能。
3.初步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布置整理房間的道具。(如:衣柜、各類服裝、書架、各類圖書、生活用品等。)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件衣服;每人準備一個書包;注意桌椅擺放,留出較大的活動空間。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情境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別人家做客嗎?今天,我就帶你們認識兩個新伙伴——東東和玲玲,到他們家去看一看,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
2.播放兩段家庭生活錄像:一段是玲玲的家,突出干凈整潔;另一段是東東的家,物品擺放雜亂無章。
3.請學生談一談看到這樣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心里有怎樣的感受。如果被邀請去做客,客人會有怎樣的感覺。
(點評:本環節通過師生間平等對話,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兩個房間的對比,讓學生從旁觀者的角度認識到擁有一個干凈、整潔的房間很重要;通過談感受,使學生認識到父母每天的辛勞,從而激發學生要自己整理房間的強烈愿望。)
二、情境體驗,練習整理
1.參與實踐,掌握分類整理方法。
(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模擬練習用的物品,如:書柜、衣柜、服裝、生活用品等,擺放在教室一側。)
(1)請學生幫東東整理雜物。
A1思考討論:怎樣才能整理得又快又好呢?從討論中明確整理物品時應先分類。
B.請6名同學到前面來動手分類整理,全班給予評價。
(2)師生共同回顧,總結出正確的整理物品的方法。
(點評:學生通過思考,親自實踐,了解到整理許多物品時要先分類,并總結出整理物品的技巧。)
2.模擬現場,整理房間。
過渡:剛才,同學們看到東東家里亂糟糟的,我們把物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但房間里現在能稱得上是干凈整潔嗎?
(1)分別討論整理書柜、衣物、雜物時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明確在整理物品時要堅持“物品擺放要方便合理”的原則。
A.雜物可以放到整理箱中。
B.整理書柜可以按照書的類別、大小、常用與不常用等標準進行擺放。
C.整理衣柜時,要考慮哪些衣服適合掛起來,哪些衣服適合疊平整。并請一名學生進行疊衣服示范,再開展全班疊衣服比賽。
(2)學生分3組,分別進行整理書柜、衣柜和雜物的體驗活動,并在體驗過后進行適當的評價。
(點評:通過認真想、動手做、眼睛看等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整理房間的正確方法,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3.回憶父母做家務的情境,感受父母的忙碌。
利用課件,展示幾組父母每天辛勤做家務的圖片,結合剛才的體驗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點評:體會父母的辛勞忙碌,增強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三、聯系生活,活動拓展
過渡: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位小朋友玲玲在平時是怎么做的,她在教我們做什么事?
1.交流生活技能,學習疊被子的方法。
(1)全班交流:你在家自己疊被子嗎?你是怎么疊的?
教師請會疊的學生現場演示,并隨機給予指導。
(如班里沒有會疊的學生,可請他們觀看疊被子錄像,學習正確疊被子的方法。) (2)學生動手實踐,學疊被子。 學生以毛巾當被子,以小組為單位練習疊,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評價。
2.開展整理書包競賽活動。
過渡:同學們,整理書包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哪些同學自己會整理書包呢?
(1)開展整理書包競賽,評出優勝個人。
(2)請獲勝的學生介紹整理書包的經驗方法:教師隨機點撥,引導歸納出看課程表整理書包的方法。
(點評:疊被子、整理書包等活動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是必須要學習的一項技能,也是學習整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錄像演示、提出問題都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好方法,使他們在游戲中輕松地學會整理。)
四、暢談收獲、知情達意
1.說認識,談收獲。
說一說在生活中我們做的哪些事也是在整理?談一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獲。
2.結束語:大家說得真好,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收獲。雖說整理是件小事,可要天天堅持自己整理也不容易,相信同學們會克服困難,主動分擔家務,讓父母少操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之愛!
(點評:通過一系列活動,孩子們體驗著、游戲著、快樂著,學會了整理的方法,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
反思:
在這節課的選材上我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很自然地成為故事中的一員。通過兩個小朋友房間整潔程度的對比,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
教學中整理房間這一線索貫穿始終,讓學生在積極投入的狀態下,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這一系列整理活動也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及操作能力,讓學生將自己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才是真正地達到了教學目的,體現了本學科的基本特點。
在環節處理上,我是通過畫外音的形式來串聯各個環節的。這不僅使整節課成為一個整體,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體驗,以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的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而決定的。
在這課的教學組織中,學生的活動內容較多,因此能否讓他們按照正確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又做到活而不亂,確實需要費很大工夫。在教具選取上,我用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物品,希望學生在親自摸摸看、動腦想一想的過程中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