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宣布進軍中國,Gateway的戰略有些讓人迷惑。等待這頭PC業“奶牛”的會是肥沃的牧場嗎?
埃德·科爾曼(Ed Coleman)沒有想到北京的交通會如此擁堵。8月16日上午9點,這位Gateway公司CEO在中國人飯店約見幾位中國朋友,但到了約定時刻,科爾曼只等來了兩位客人,另外幾位客人堵在了路上。一位遲到的參會者抱怨說,通常這種會議都是安排在10點開始,因為北京早晨的交通高峰實在太容易造成堵車誤時了。
這個小插曲折射了Gateway要想扎根中國,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提到“Gateway”這個名字,大多數中國消費者是一頭霧水,不過該公司來頭并不小,目前它是美國市場第三大PC廠商,與戴爾和惠普公司齊名,但其業務一直沒有踏入中國市場。8月16日,Gateway正式揭開了自己的面紗,宣布進軍中國PC市場,并選擇了本地最大的IT分銷商神州數碼作為合作伙伴。
更令人震驚的消息接踵而來。就在Gatew8y登陸中國市場之后不到兩周,宏基公司宣布,已以7.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Gateway,并一舉超越聯想成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這次收購也打亂了聯想對歐洲PC廠商Packard Bell的收購計劃,因為Gateway是后者的大股東,擁有優先并購權。
選擇在這樣的微妙時刻進軍中國,Gateway的戰略有些讓人迷惑。
試水中國
Gateway在美國本土市場正面臨重重挑戰。根據該公司財報,2006財年收入為39億美元,但是利潤僅有960萬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現了凈虧損。今年第二季度,盡管Gateway保住了美國本土第三的位置,但其5.6%的市場份額與戴爾(28.4%)和惠普(23,6%)相差甚大,同時,來自亞洲的東芝和宏暮的市場份額也分別達到了5.3%和5.2%,給Gateway造成了巨大威脅。這使得投資者的信心不斷下降,今年以來,Gateway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價格已經從三四月份的2.25美元下跌到如今的1.25美元左右。

這也是Gateway急于進軍中國市場的原因所在。埃德·科爾曼向本刊表示,目前Gateway只有10%~12%的收入采自國際市場,而美國本土市場的嚴峻情況,使得Gateway意識到,必須加快拓展海外生存空間。在進入中國之前,Gateway已經在一些海外據點有所建樹,比如在墨西哥,Gateway已經成為當地的第三大PC廠商,在臺式機、筆記本市場分別搶占了26%和17%的市場份額。而在歐洲,Gateway已經進入當地市場前四名。
其實早在2000年,Gateway就曾經有過一次中國市場的試水,當時它和戴爾公司一樣,采取直銷方式來吸引本地消費者,但是在同中國本土廠商的交鋒中,Gateway敗下陣來,中國之行淺嘗輒止。這一次Gateway卷土重來,它采取了相對穩妥的方式:牽手神州數碼。
“Gateway銷售模式的重心已經遷移到分銷上來。”Gateway主管全球零售的副總裁鮑勃·戴維森(B0b Davidson)說,“在美國,我們80%的銷量是通過分銷,尤其是在百思買這樣的大型零售店。而這次進入中國,我們采取的是100%的分銷,即交給神州數碼來運作。”
神州數碼對這位新伙伴也表示了充分的興趣和熱情。神州數碼總裁郭為親臨合作現場,并同埃德科爾曼攀談許久。代理更多品牌的PC產品正成為神州數碼下一步的重點,2006年,神州數碼代理宏碁產品大獲成功,此番牽手擁有國際背景的Gateway,有望幫助神州數碼復制宏暮的成功曲線。從今年6月份開始,神州數碼在國內部分城市進行了Gateway產品的試銷,市場反響“還不錯”。
埃德@科爾曼說,與外界的預期不同的是,GatewayT打算在中國低端市場鏖戰,而是計劃進軍中高端市場,與惠普、戴爾、聯想等一線廠商展開競爭,“采用最新技術但不過分追求技術是Gateway的核心理念。”
謹慎預期
沒有人否認中國PC市場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根據IDC發布的最新數據,2007年中國市場PC出貨量將達到2700多萬臺,較前一年增長高達19.9%,占全球出貨量的10.1%,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PC市場的位置。不過,這塊市場上早已布滿了競爭者,Gateway需要面對的不僅包括土生土長的聯想、同方、方正等公司,還有在此深耕多年的惠普、戴爾等國際PC巨頭,前方并非一片坦途。
初來乍到的Gateway已經開始感受到中國市場的不同。“在美國,消費者青睞大屏幕筆記本,15.4英寸的筆記本銷量最好,但是在中關村的賣場內,更吸引目光的是14.1英寸乃至更小屏幕的輕薄型筆記本。”埃德科爾曼說,“這很重要,我們必須尊重本地市場的需求,也會根據它來調整我們的產品線。”
但在本土化方面,Gateway依舊遠遠落后于其他美國同行。盡管從生產方面來看,Gateway已經非常依賴中國,大約90%的PC產品來自富士康等中國代工企業,但Gateway此前并沒有融入這個大市場,其產品全部飄洋過海運到美國去銷售。截至目前,Gateway并沒有成立中國分公司,只是在上海成立了一處辦公室,現在看來,這也許是Gateway留下的一個伏筆,意識到公司即將被宏碁收購,Gateway已經沒有必要專門成立中國團隊,而是交給宏碁中國方面來運作,畢竟早一步進入中國市場的宏碁對本地市場更加了解。
品牌知名度依然是Gateway面臨的最大桎梏之一。“作為美國第三大PC廠商,Gateway倡導的實用型電腦的確很有特點,這種需求在中國市場也有廣闊的空間。”聯想中國區消費臺式營銷總經理王忠對《互聯網周刊》說,“但可惜的是,Gateway在中國的知名度太低了。業內人士大多聽說過這家公司,但大眾消費者幾乎一無所知。”
埃德科爾曼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談及同神州數碼合作第一年的銷售目標時,他進而不談,只表示“我們將力爭在1~2年之內,使中國市場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貢獻力量。”鑒于Gateway在中國市場是從零開始,有了精于渠道營銷的神州數碼做幫手,再加上新東家宏碁的適當援手,第一年實現一個上規模的銷售額似乎不成問題,但要想真正從本土市場默默無聞的參與者轉變成為主宰者之一,Gateway還有許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