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和快遞行業相互支撐著發展形成的快速物流,和資金流、人才流等一起構成了全球化的進程。
美國孟菲斯市最大日報《商業訴求》(《Commercial Appeal》)的兩個記者,一肥胖一精瘦,一文字一攝影,從密西西比河畔出發,十幾個鐘頭飛到上海,歇了腳就來找我。有朋遠來,老規矩,先請飯。飯桌上,我說,準備采訪啥?中國騰飛嗎?上海發達嗎?這些部寫爛啦。N0!胖的嫂的齊聲答道,我們是要報道“孟菲斯如何影響全球化”。
胖瘦二人看我疑慮,便如數家珍:孟菲斯盛產棉花,現在棉花種到了亞非拉;孟菲斯的宗教派別,傳進了非洲贊比亞;孟菲斯的兒童醫院,到巴西開了分院;孟菲斯有貓王,那個黑白混血的帥哥,曾迷倒全世界……他們說,老板這次是狠了心花血本,要送他們到印度、南非、贊比亞、巴西,兩個月兜轉亞非拉,中國,是第一站。
孟菲斯影響中國什么了?胖記者說,聯邦快遞。瘦記者補充,它的總部在孟菲斯。我豁然開朗。如果說孟菲斯影響了全球化,聯邦快遞估計是惟一的理由。作為全球快遞業創始者,聯邦快遞把全球轉運中心放在美國中部城市孟菲斯,每天夜晚,150余架飛機載著包裹從全球飛至,又從此飛向世界各地,它和UPS、DHL等公司,聯合為全球化提供了快速物流的骨架。中國,作為全球化產業鏈條的重要一節,自然受其影響。
我曾經在深夜里,身臨聯邦快遞的轉運中心,紫橙兩色的飛機不停地呼嘯著降落和起飛,幾個小時之內,總計超過300架次,簡直就是一場大型的魔幻表演。全球的包裹在彎彎曲曲的傳送帶上自動分揀,傳送帶全長累計接近500公里。包裹無奇不有,從普通的文件信函、IT產品,到荷蘭鮮花、丹麥冰淇淋,以及唐人街的小籠包子、馬戲團的貓狗,甚至中國贈送的大熊貓或者瀕危的野斑馬,都會成為運送對象。
快遞行業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和地位,似乎甚少被提及。現在,影像、聲音、圖書——所有可以轉化為“字節”的信息資料,都可以在網絡上高速傳輸。虛擬的網絡覆蓋了我們的生活,占領每一寸時間,抬頭看視頻,低頭看手機,全體人民在這張大網里愈陷愈深,便愈發覺得,虛擬的世界無所不能。但是,正如《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所說,你可以身臨其境那樣看球,但是你不能將球踢進大門。我們的吃喝拉撒,還是需要現實世界的配套。一個美國人上網訂購的iPod、幾天后從中國運達;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從全球匯集到西雅圖;蘇州生產的芯片,隔夜抵達美國市場……沒有聯邦快遞、UPS、DHL等公司,這些都是不可想像的。聯邦快遞首席經濟師Gene說,如果你把速遞行業看作是運輸行業,固然不錯,但是還未觸及它的本質——它是和互聯網對應的現實社會中的“高速傳輸網絡”。
有趣的是,這個高速傳輸網絡,恰恰依靠了虛擬的網絡,才得以迅速發展。聯邦快遞擁有6000多名IT技術人員,憑借每年10億美元的投資,躋身于對IT投資最多的美國公司行列。如今整個聯邦快遞都被一個彼此銜接的、完整的信息網絡覆蓋著。正因此聯邦快遞的一名高層管理人員反復向記者強調聯邦快遞不僅是個快遞公司,更是一個IT公司。因此,快遞公司顯得精準無比——每個包裹至少要被掃描12次;國際包裹要被掃描23次;每分鐘完成近4萬個包裹分揀;每天起降的飛機,將飛往全球210個城市365個機場所有的包裹都可以在早晨8點前送達……其他所有高效物流,無不是如此。IT和快遞行業相互支撐著發展,形成的快速物流,和資金流、人才流等一起構成了全球化的進程。
胖記者和瘦記者不辭辛勞,深入基層,扎實采訪,探求聯邦快遞給中國經濟和百姓帶來的實惠和便利,用此來描述全球化中一個城市自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