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并沒有帶來驚喜。但它通過滲透策略打持久戰的布局已進一步清晰。
8月20日,谷歌攜手天涯社區,高調對外發布了兩款在線新產品,“天涯問答”和“天涯來吧”。盡管這兩款產品在谷歌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威的直接領導下,在頁面布局和功能上都遠勝于對手百度的“知道”和“貼吧”,但產品合作形式上的新鮮感顯然要更高于產品本身。
與Google剛剛在俄羅斯上線的問答產品不同,谷歌在中國的運作以輔助者的形象出現,為天涯提供技術支持,而這兩款新品將不會為谷歌帶來直接的流量。百度的“貼吧”和“知道”目前為其分別貢獻了11%和5%的可觀流量,且黏合了大量用戶,尤其是“貼吧”已被業界看作百度埽成功的產品之一。
很多人對谷歌的打法感到費解。而事實上,此次合作更加明確了谷歌在中國本地化方向上的滲透策略意圖。這也曾是耐克等多家大品牌跨國企業在中國貫用的手法,即通過國際知名度,多側面慢慢培養用戶基礎和本地知名度。
與李彥宏悶頭做事的風格不同,李開復更傾向于合縱連橫。一個最好的例子便是今年6月11日,谷歌與中國最大的門戶新浪結成周盟,二者將在頁面內容、搜索及廣告等多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此外,谷歌還分別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騰迅、Flashget、暴風影音等公司進行了合作。
而從進入中國開始,谷歌就一直在尋覓本土具有潛質的新創企業,通過或參股或投資的方式進行合作。除天涯、趕集網、迅雷、“265”之外,近日還傳出了谷歌將出資500萬美元參股戴志康的康盛創想的消息。
“我們不擅長做運營。”李開復很清楚谷歌在這個階段的弱點。通過進一步在產品、渠道等方向上發力,通過與本地多家具有影響力和潛質的企業合作,谷歌一方面打造出群體作戰的態勢,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慢慢摸清中國用戶的心理和習慣,并進行品牌傳播。

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克宇認為,谷歌的本地化策略在2007年上半年已顯成效。據易觀國際最近的監測研究表明,不計渠道收入,2007年第2季度,搜索引擎廠商收入共為6.575億元人民幣,其中谷歌的市場份額從上季度的18.7%上升到22.82。
谷歌正在不斷提高其中文搜索的準確性,一個利器便是近期悄悄推出的整合搜索,這是被國外媒體稱作Google 2.0的最新搜索模式。據李開復稱,在最近的多次用戶盲測中,谷歌已經超過了對手百度,而這項技術連續幾個月保持了高搜索流量增長。
谷歌在不斷把最新最炫的技術帶到中國,但在本地化的許多細節方面,它顯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地圖搜索為例,谷歌儀為用戶提供了到達目的地的駕駛路線,而百度則更體諒民情地提供了公交路線。正是類似的問題拉開了谷歌與中國草根用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