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正站在內憂外患的轉折點上,楊致遠需要做的是對雅虎對癥下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一個答案。
作為一個擁有12年歷史的老牌互聯網公司,雅虎(Nasdaq:YHOO)此刻已經盡顯疲態,被其最大的競爭對手Google(Nasdaq:GOOG)逼到了墻角。自救迫在眉睫,楊致遠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
6月18日,雅虎對外宣布CEO特瑞#8226;塞梅爾(Terry Semel)即將離職,董事會決定由創始人之一楊致遠接替其位,并由此前接班人呼聲最高的前任CFO蘇珊#8226;戴克爾(Susan Decker)擔任總裁。此消息公布后,雅虎當日股票即出現小幅上漲。
塞梅爾的離職只是投資人對雅虎積怨的一個爆發點。近年來,雅虎的不溫不火、缺乏進取心與Google的高歌猛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向對Web2.0情有獨鐘的雅虎,卻在幾次被業界看好的關鍵收購案中反應遲緩,錯過良機;而在搜索和互聯網廣告領域,也被Google反超。一位來自IDC的分析師認為,目前雅虎與Google的差距,足夠其追趕5年。
楊致遠不是史蒂夫#8226;喬布斯,也不是麥克#8226;戴爾,但他無疑是此刻雅虎能夠動用的最后一張底牌。18日當天,楊致遠在其博客上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文章,但許多業內人士此刻卻在冷靜地等待他的下一步行動。楊致遠的確比任何人都要更了解雅虎,但作為一個自始
至終的局內人,他是否真正看到了雅虎的癥結所在?又能否及時帶領雅虎重拾失地?

策略失焦
雅虎最大的問題在于,它缺乏一個焦點。實際上,雅虎與Google在業務層面有諸多相似之處,但Google的商業模型更簡潔,所有新生業務都圍繞其搜索的圓心自然而然的生長,而雅虎則在不斷地把一張餅攤大。
雅虎是Web2.0的忠實信徒,在過去的幾年中,它從未停止過相關的收購,架構中幾乎囊括了所有流行的互聯網元素。但雅虎對收購回來的小公司卻疏于整合和全局性的管理,致使除在Flickr和美味書簽(Del.icio.us)上看到了回報外,其他收購均未為其帶來明顯收益。
而更加奇怪的是,雅虎的重復建設項目非常之多,造成了同室操戈的現象。比如,雅虎音樂搜索(Yahoo! Music Engine)與MusicMatch.com,Flickr和雅虎照片,美味書簽和Myweb服務,雅虎社交媒體(Yahoo! Social Media)和雅虎360博客等等,諸多業務間出現了重疊。而就在今年1月,雅虎又花費1000余萬美元再度收購了一個博客社區Mybloglog.com。
由于資金和精力過于分散,雅虎甚至錯過了被業內人士普遍看好的MySpace和YouTube。在前一輪的網絡廣告公司收購潮中,雅虎囊中的RightMedia公司,在規模和業界影響力方面,也無法跟Google所收購的DoubleClick,以及微軟收購的Aquantive公司相比。
《紐約時報》將雅虎目前在業務層面的表現評價為:“萬事皆通,卻又一無所長。”一直以來,雅虎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面向所有受眾的、無所不包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它要做一個交流的平臺,一個新聞平臺,一個娛樂和商業信息內容聚集和分發者;它涉足了電子商務,還曾試圖成為一個廣播平臺。據悉,雅虎曾組建了專門的團隊來生產原創內容,甚至還向電影公司及電視臺學習,并招聘了許多資深的電視媒體從業人員,卻于去年3月宣布放棄。“很多計劃最后都這樣無疾而終了。”Gartner的一位分析師認為,與Google相比,雅虎的業務系統已經過于龐大。
這是目前業界對雅虎現狀的普遍看法。Turner投資合伙公司的一位投資經理認為,“雅虎的技術并不賴,但策略不對頭。過多的投資沒有回報,導致其沒有辦法像Google那樣,用充足的資金來保持創新能力、繼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由于近期雅虎連續3個財季的表現不佳,與Google的差距逐漸拉大,華爾街甚至建議其在未來砍掉一些不能盈利的項目以求自保。實際上,自2005年第二財季至今,雅虎僅有一個財季的表現達到了分析師的預期。
管理渙散
如果僅是策略和方向上的問題,雅虎還可以適時調整,但楊致遠面臨的遠非一個簡單的命題。雅虎內部的官僚主義和人心渙散的程度已經不可復加,頻繁的并購和整合更是加深了這種管理混亂的局面。
“我們彼此獨立在自己的小天地,不習慣互相交流。即便有交流,也不是在一個清晰的策略下進行協作,而是對權利的爭奪和對策略的爭論。”雅虎的高級副總裁Brad Garlinghouse在去年11月的一份內部備注文件中寫道,“我們一直叫囂了這么多年,要面向互聯網上所有受眾實現一切能夠實現的事情,可是沒有誰真正努力去實現它。”他認為,雅虎急需一個統一而有聚焦點的遠景規劃,“人們常把我們公司的策略稱為面包上的花生黃油醬,抹得薄而鋪得廣。我恨透了‘花生黃油’,我們都應該憎恨這個策略。”
雅虎所實施的策略并沒有獲得員工的認可。企業內部缺乏統一的價值觀,沒有人站在公司的立場考慮問題。“我們已失去了贏得勝利的激情。”這位副總裁說,“責任心又在哪里?”他認為公司并沒有給與那些表現優異的人以及時的激勵,“結果是,那些真正值得留下來的具有創新精神和熱情的員工,最后都變得沮喪而離開了雅虎。不幸的是,那些選擇留下的人,卻往往不能帶領我們扭轉目前的困局。”
這篇言辭激烈的文章后被《華爾街日報》刊載,這恰好是雅虎內部大多數員工的心理寫照。一位于今年初離職的前雅虎高管稱雅虎內部目前“士氣低落”,“盡管很多人現在并沒有離開,但當有適當機會來臨時,他們肯定會選擇跳槽。”
艱難自救
去年12月,意識到自身危機的雅虎,已開始著手做出調整,如Brad Garlinghouse所愿的,在其內部實施了一次巨大的組織架構重組。
直至目前,包括原CTO Farzad Nazem在內的17位副總裁以上級別高管,陸續離開了雅虎。其中,有因職位削減而裁員的,也有不滿公司新調整策略而離開的。這對雅虎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場地震。
這次調整之后,雅虎將其架構調整為受眾組、廣告發行組、技術組三個運營部門。但這一重組的效果至今仍未明顯體現。一位于近日離職的雅虎高管稱,這項所謂的新策略并沒有大的改觀,“算不上是什么新策略。”而楊致遠辯解稱,已實施的架構重組的目的是要將重心放在客戶身上,更好地為用戶、廣告主和發行商服務,從而刺激利潤。
塞梅爾的離開可以看作此次大換血的重要環節。投資人急于看到雅虎的改變。顯然,楊致遠將要做的事情之一,便是迅速補充新鮮的血液。目前,三大運營部門中的兩個領導位子處于空缺狀態。據稱,今年雅虎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提名了80位新副總裁,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從內部提拔的。但《紐約時報》透露,來自硅谷的消息稱,近期仍將有大量的人離開雅虎。
今年2月5日,雅虎推出了在內部秘密研發了兩年之久的搜索廣告平臺,使得本受到2006第四季財報影響的股票再度回升。這項代號為“巴拿馬”的廣告平臺,旨在提高其按點擊計費廣告的有效性,從投放廣告的商家處獲得更高收益。華爾街對雅虎的此項新政充滿了期待,希望雅虎可以用此縮短與Google的差距。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4月17日,雅虎所發布的2007年第一財季報告,并沒有帶來如期的好消息,凈收入反而同比下降了11%。雅虎堅稱,巴拿馬計劃已達到了預期效果,將在第二季度有所體現。但投資人開始對雅虎失去了信心。近日,美國進行搜索優化服務的Reprise Media公司發布了一個《透視雅虎巴拿馬》調研報告,其中有數據稱,在1月至3月期間,雅虎的點進率(CTR,用于衡量搜索廣告效果的指標之一)比以前提高了32%。該公司分析認為,在向由Google創立的產業標準靠攏后,雅虎搜索廣告平臺將會為該公司吸引更多大客戶群體,但對于一些中小型客戶群卻仍是一種疏遠。而其競爭對手Google則正是憑借這條長尾崛起的。

楊致遠的任務表
楊致遠此征是兇是險?被提名為新總裁的蘇珊#8226;戴爾克本來是內部最有望接任塞梅爾的人選,但這期間她顯然沒有成功贏得雅虎董事會的信任,而楊致遠已遠離指揮棒11年之久了,這樣的一對組合能夠救雅虎于水火之中嗎?多數分析人士持謹慎的態度。
“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楊致遠在接受這項挑戰時說。他認為雅虎的優勢在于眾多的業務點和資產,因此具有更多的盈利的可能性。“通過一段時日,我希望外界能夠正確理解雅虎這個公司。”他的這一說法讓一些分析人士感到擔憂,認為楊可能仍十分樂觀地看待雅虎的內外隱憂,而沒有意識到它真正面臨的問題。而《華爾街日報》有消息稱,雅虎董事會正在外部盡力尋找CEO的合適人選,盡管楊一直堅稱他決不是過渡期任職。
“楊致遠回歸,使得雅虎重歸技術道路是正確的,”張朝陽對《互聯網周刊》說,“但是這一步棋走的太晚,能不能挽回局面還要看雅虎后續的走法。”
“雅虎正在經歷其歷史上的一次重要轉折。”Cantor Fitzgerald公司的分析師Derek Brown說。“他們需要展示一些不同于Google的創新,以及新產品。”Efficient Frontier投資公司的CEO Ellen Siminoff如是認為。這代表了業界一種普遍看法。
雅虎有很多既有優勢,比如品牌優勢、在IM、新聞聚合等服務上的明顯優勢。一些分析人士為楊致遠支了幾招。首先,雅虎要集中力量拿下社交媒體的山頭,因為Myspace、Facebook等網站已經充分體現了其在廣告方面的強大優勢。其次,雅虎要在視頻領域表現得更突出,這也將是吸引廣告主眼球的地方。與此同時,楊致遠還面臨著一系列內部問題。畢竟,這之前的重組并沒有看到太多明顯的效果,而內部士氣也急需提高。在公司工作了11年的前CTO Farzad Nazem的出走,普遍被外界看作雅虎內部技術人員人心不滿的表征。分析師們認為,楊致遠需要再度任命一個CTO,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層面。此外,他還應該吸引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迅速重組一支優秀的團隊。
但分析人士對楊致遠感到擔憂的是,他畢竟沒有像喬布斯幾進幾出蘋果那樣經歷了很多事情,也參透了一些問題,“楊從未管理過一個大型而復雜的公司,”《經濟學人》認為這是他的一個弱點,并認為未來其與微軟、新聞集團及eBay等類似的收購緋聞仍將繼續。
時間不等人,在下一個財季到來前,楊致遠必須要讓公司業務出現一些起色。這個從學生時代一手締造了雅虎的人,能否實現一個完美的輪回,重振雅虎?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