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中學從一所不知名的普通中學發展成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蘇省模范學校、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幾年來,江蘇省啟東中學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切實加強校本教研,走出了一條創建特色學校的成功之路。
一、校本教研的探索
校本教學研究是學校創建特色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開展校本教研,是新世紀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是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是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近年來,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1)勤于學習,加厚理論積淀
教師是否善于學習、樂于學習,將直接決定校本研究是否深入有效。近年來,我們把校本培訓當作學校常規工作來抓,做到培訓工作日常化: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青年教師的培養相結合;規定每周四晚上為全體教師的業務學習時間。培訓形式多樣化:有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研討形式。在培訓效果上體現了“新、活、實”三個字,即內容新、方法活、效果實。
(2)隨筆案例,生發教學反思
校本教研最經典的解釋是:“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進行的教學研究,是一種融學習、工作和教研于一體的學校性活動和教師行為。其主要特點之一是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校本教研強調最有價值的課題,是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它是課題研究的生命。我們要求教師把課堂作為案例,再藉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對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行為進行診斷與評價,從而把要求學生的“學會學習”和教師的“學會教學”統一起來,讓教師在反思、總結、改善的過程中提高研究能力,使教師在經驗加反思的成長之路上獲得長足發展。
(3)同伴協作,構建溝通平臺
定期組織輕松愉快的學術沙龍活動,讓教師針對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手段等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學術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促進了教師間的專業切磋,協調合作,互相學習。通過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也有利于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具體組織形式有課堂觀摩、說課評課、主題沙龍(觀點展示,熱點評說)、課題研究、讀書交流等。
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我校最基本、最經常的培訓方法。年級各學科備課組以教材的單元編排為進度,每單元確定一名骨干教師為備課主講人,從教材分析、目標編制、教法選擇、過程設計等幾個方面闡述自己的備課思路,然后大家互評、互議,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4)專業引領,促進骨干成長
校本教研面向全體教師,但同時要創造條件,讓樂于鉆研、勇于創新、富有潛力的教師盡快成長為骨干教師。學校特地請來各地的專家,對他們進行跟蹤指導,重點培養,給他們提供更多對外交流的機會,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成為名符其實的教育教學帶頭人。同時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導師通過指導備課、聽課、上課示范、交談等方式,與徒弟形成一種傳承關系,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取得了教學相長的理想效果。同時師徒結對還促進了帶教老師的再學習,再提高,再發展。
2.構建以校為本的教育模式
第一,構建目標體系。我們制定了“全面發展,學有特長”,融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于一體的目標體系。這里的“全面發展”指的是德、智、體、美、勞諸項基本素質的整體發展。這里的“學有特長”指的是積極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所有的學生都要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特殊發展,有特長學科(指文化學科),有特別興趣(指音體美等方面),有特殊成果。
第二,改革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在教學方法上,要通過啟發、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造,自主實踐,自主總結。在課堂管理上,要充滿民主氣氛,只有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精神才能激活。在課堂評價上,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行為的唯一評判者,要鼓勵學生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欲望、創造意識,鼓勵學生的創造行為。因材施教,分層發展。在教學內容、作業量、作業內容上因人而異,分層要求。與此同時,通過舉辦高低不同層次的輔導班、興趣小組,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指派科任老師在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對某些在學科方面確有特長的學生,依據發展潛力和發展需求,實行導師制,選派教師加以指導。
第三,強化活動課程。我們建立了必修與選修、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優化整合的課程體系。在強化活動課程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1)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我們將活動課程納入學校的教育計劃中,建立和完善了活動課程的“六定”制度:定計劃、定內容、定時間、定地點、定指導教師、定期展覽成果,使活動課程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實處。(2)內容多樣化、系列化。近年來,我們整合學校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資源,組建了高中實驗班和體育特長班,與此同時,在全校還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課。
第四,改革評價機制。中學生特長的培養,應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和研究問題的方法,以激發創造的欲望,培養特長潛能,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為目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成效,不能以簡單的分數來評價。要力求建立從知識、能力、素質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的指標體系。
二、校本教研的收獲
校本教研使我校教師群體素質不斷優化,對于提高我校教育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啟東中學的高考成績一直穩居江蘇省前茅。高考本科上線率達95%以上,重點本科上線率達90%以上,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的都有20人左右,占江蘇省的十分之一,在全省數理化生學科競賽中也連續多年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在啟東中學校園里,還有一座帶有奧林匹克標志的高大豐碑,碑座上刻著幾行大字:“啟東市委、市政府為表彰啟東中學國際奧賽中屢獲殊榮,專立此碑?!钡侥壳盀橹?,啟東中學國際奧賽獎牌達13金2銀之多。另外,我校在體育、文藝、小發明、小制作等方面也培育出不少特長學生。如陳駿馬、陳莉莉、蔡潔煒等同學,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學校被譽為“人才培養的沃土,奧賽金牌的搖籃”,先后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模范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中小學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三、校本教研的思考
加強校本教研,創建特色學校。第一,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勇于創新。特色學校的建設,需要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正確的觀念為指導。我們必須把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與學校的實際結合起來,使學校具有規范化和科學化相結合的、現代化和個性化相融合的鮮明特色。因此,校長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做加強校本教研、創建特色教育的帶頭人。第二,必須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形成有特色的教育科研。校本研究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教師是否轉變成為一個研究者,直接關系到校本研究能否得以落實。為此,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用各種方式培訓和培養骨干教師,同時,引領教師直面教育實踐,開展“案例反思”、“講身邊的教學故事”等研究,逐步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第三,必須暢通專家引領渠道,組建校本教研共同體。校本研究是以學校為主體的研究,它是在學校層面上展開的,常常體現為靠集體協作、團隊力量來從事研究活動,最終達到研究目標。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間實際上構成一個研究共同體,彼此進行民主平等的合作。因此,要加強大學研究與中小學實踐之間的聯系,中小學教師要與大學專業研究者之間就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共同探究,大學專業研究人員要發揮對中小學教育實踐的理論支持作用。第四,必須加大經費投入,完善管理制度。教研經費的嚴重不足,會制約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需要在經費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個保證:保證實驗經費、保證課題研究經費、保證外出學習經費、保證校內獎勵經費。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校本研究的制度建設。創設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建立以教學研究為基本特征的教師研究制度,確立以崇尚科研鼓勵冒尖為目的的激勵機制,切實調動和鼓勵教師主動投身于與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相關的校本教研之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中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