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是學校文明進程的積淀。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它產生于學校自身,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共識和維護,并隨著學校的發展而日益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為一所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顯著特征。它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綜合力量。這種能夠為學校和個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和支持力的就是學校的文化力,也是學校的核心競
爭力。
一、學校文化的構成
一是環境文化。環境文化的總體要求是:凈化、綠化、美化、規范化、教育化。環境文化要體現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主題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豐富多彩的道路文化、宣傳欄文化,個性鮮明的校園人文景觀等都是學校環境文化的組成要素。
二是視覺文化。視覺文化是學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觀的部分,它將學校的深層理念抽象轉化為具體的符號概念,通過個性化、規范化、系統化的視覺方案傳達出去。學校文化體系中的視覺文化包括以校徽、標準字、標準色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要素部分和以學校辦公系統、服飾系統、公關系統等為主要內容的應用要素部分。
三是行為文化。充分運用行為文化對學校的領導、教職工和學生的行為進行統一的策劃和整合,將學校理念、文化精神滲入到學校的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可以塑造出良好的學校動態形象。學校行為文化主要內容包括:教師行為、學生行為、管理者行為等。
四是理念文化。學校理念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和統帥。理念規劃要依據當前教育形式、學校發展歷史等,結合時代特征,本著個性化、人文化的原則科學定位學校的發展方向和辦學宗旨。它主要是對學校的價值觀、教育思想、發展等基本模塊進行總結、提煉、重塑、提升。將全員的士氣凝聚在一起,并對其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打造全新的個性學校理念文化,樹立學校新形象。
二、學校文化的創建
第一,繼承傳統是基礎。繼承是創新和發展的基礎。要創建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必須從實際出發,考慮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這個基礎。在與時俱進、更新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體現鮮明的時代性的同時,更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續。
第二,以人為本是原則。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其中心點在于對人的重視,強調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要把學校管理的全部工作納入到以人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學校文化的精神均應以對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作為目標。要實現這一理想目標,就要研究尊重人、關心人、教育人的具體措施,培養師生對學校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第三,全員參與是保障。學校文化的建設要充分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讓學校的主流價值觀真正融入到全體師生員工的心靈深處并體現在他們的行為方式中,讓師生員工與學校成為命運共同體,共同進步與發展。
第四,促進發展是目標。促進發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促進發展,一是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如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高尚情操,具有創新精神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既善于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又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二是促進教師的發展,提升教師的文化品位,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逐步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三是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文化建設水平越高,其影響力、輻射力就會越強,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期望值就越高,而這些又會對學校產生強大的激勵和鞭策作用,促進學校不斷的加強自身建設和發展。
總之,在我們逐步向現代教育邁進的今天,學校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以文化論輸贏。學校文化有著巨大的凝聚力、推動力和生命力,它產生的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能使學校內部的各種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有利于辦出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高品位的學校。
作者單位 遼寧省沈陽市六十一中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