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后我就要到另一所學校工作,要到一個新的班集體當班主任,心里有些不踏實,暗暗猜測著未來的這些孩子是什么樣的,我能很快地融入他們之中和他們一起成長嗎?
終于等到開學了,我見到了一群可愛但又顯得稍活潑了些的孩子。他們也不認生,一下課就圍著我嘰嘰喳喳,問長問短。其中一個小女孩一有空就跟在我身后,怯生生地、細聲細氣地跟我說著一些她覺得好玩的事。我注意到這小女孩皮膚有些黑,但長得挺端正,看上去蠻溫順的。可是,接下去發生的事卻讓我大吃一驚。
一節語文課上,我正在給同學們講課,突然聽得一聲哭叫:“哇……我不跟你坐了!”循聲望去,是她!只見她張大嘴巴,使勁地哭著,眼淚嘩嘩地往下流,手還不停地打著同桌的同學。她的同桌同學是一個小男孩,此時小男孩正用無辜的眼神望著我。我走上前去,旁邊的同學馬上告訴我是她的不對,她把書放到同桌的那一邊,同桌的小男孩只是幫她移過去了些,她就大發脾氣。我聽了以后,就對她說:“這的確是你的不對啊!別哭了,現在上課呢!”這一下可好,她哭聲更大了,邊哭還邊嚷著:“我知道,他們都不愿意和我坐,我沒有一個朋友,哇……”天哪,怎么會這樣?這節課看來是沒法上下去了。我只好布置孩子們自己先看會兒書,然后極力安慰著她。好不容易哭聲停了,可下課鈴也響了。
我回到辦公室,講起了這件事,原來的班主任老師提醒我要注意這個孩子,說她的心理不大健康,總認為別人看不起她,不和她交朋友,而自己卻是對別人斤斤計較,心胸不開闊。聽到這,我趕緊和她媽媽聯系,了解她的成長過程。她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由于沒人帶,就請了個保姆,保姆怕帶出去遇到麻煩,每天都跟她呆在家里,而且什么事都依著她,怕她哭,怕我們當家長的有意見。長大了,家長覺察到這個問題,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每次帶她出去,都與別的孩子鬧不愉快,家長怕孩子受委屈,就不帶她出去了,而是在家陪著她,什么事都順著她。她媽媽讓我以后多多關心她,聽口氣是不要讓她在學校里受委屈。
聽到這里,我忍不住了,把剛從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讀給她媽媽聽。
有一年的春天,父親在屋后的自留地里種了100棵橘樹。到了冬季,樹苗已有半人高了,放了寒假的我,到橘園里幫父親干活。
春寒料峭,父親卻只穿一件單衫,握著鋤在揮汗勞作。他在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個土坑,準備把半年積攢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進去。“小樹正‘滋滋’地長身體呢,不補充營養不行。”他滿眼憐愛地看著樹苗說。
我也學著父親的樣子去挖坑。但只挖了兩三下,父親就叫我停住了。
父親走過來說:“這樣不對,你挖的坑離樹太近了,坑與樹應該保持半個鋤把長的距離。”
“太遠了,小樹還能吸收到養分嗎?”我不以為然地反駁。
父親說:“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么多養料,會被‘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于小樹一點一滴均衡地吸收養料,同時也有利于根須的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地往有肥料的地方鉆,這樣子樹才能長大。”
父親的一番話,告訴了兒子一個道理:要給予他人以愛和關懷,但要愛得適度、關懷也要適度。因為愛得過分,最終或許會變成一種傷害。
在電話里我對她媽媽說:“我們不能做這樣的傻事,否則真會害了這棵‘小樹’啊!”
電話那頭無語。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